读不容忘却之史 明爱国圭义之意

时间:2022-09-08 02:48:35

[摘要]影片《东京审判》以纪实性的艺术手段再现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日本甲级战犯的庭审现场,集中展现了一批中国法律界爱国志士的卫国壮举,深具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本文认为在当代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为深度开发优秀影视作品,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东京审判;爱国主义:内涵: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一部纪实性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影片,《东京审判》以艺术的手段再现了60年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二战日本甲级战犯的庭审现场。这是一场与纽纶堡大审判遥相呼应的人类历史规模最大的国际审判,也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踏上国际法庭行使自己司法权力的世纪审判。这更是一场持续为时近两年零七个月的艰苦卓绝的马拉松式审判。片中展现了以法官梅汝墩、检察官向哲浚、检察官顾问倪征燠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法律界爱国志士的壮举,他们在审判中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不负祖国与人民的期望,以直面死亡威胁的斗士精神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战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并为祖国赢得了国际声誉。口若悬河的雄辩之才,机敏百变的斗智斗勇,诱敌深入的策略谋划,无不让观众的情绪跟着影片跌宕起伏。而最为让每一个观看影片的人感动的是他们无比炽热的拳拳爱国之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进入新世纪,当代中国人非常有必要重温和深刻铭记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那段饱受欺凌的屈辱历史,并从那段永远不该忘却的历史教训中获得警示、受到启迪。国富民安,国破家亡。我们要想再不落后,再不挨打,唯一的出路就是全体人民紧紧团结起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需要一种能鼓舞人心,使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就是当前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抵御外侮、捍卫祖国利益的精神支柱,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这样可以为深度开发优秀影视作品,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爱国”是自国家产生以来就已存在的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是团结的基础、感情的纽带和民族的灵魂,能形成一个民族国家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几千年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一开始并非一个政治词汇,而是一个文化、地理词汇。英语中的“爱国主义”(patriotism)一词来源于拉丁语中的“祖国”(patria)。在历史发展的太部分时间中,对祖国的热爱都是对祖先繁衍生息的土地的一种深情依恋。随着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大规模社会转型,“爱国主义”的意义明显得到了扩展,对国家的风俗和传统的热爱、对国家历史的自豪感以及为国家福祉奉献等等都被纳入其中。而政治内涵成为爱国主义的组成要素之一则始于17世纪。

由于涉及地理、文化、政治以及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内容,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爱国主义的定义是众说纷纭。即使是著名词典的界定也显得过于宽泛,如《简明牛津政治辞典》等均认为爱国主义“一般为对祖国的热爱或保卫祖国利益的热情,但并不一定会形成具体行动”。而普里莫拉兹认为,爱国主义是“对某一国家及其政体的热爱,部分是由于那是其祖国这一事实所激发的,并以对其国家与同胞的福祉的特殊关切的形式表现出来。”中国思想界对爱国主义的讨论历史悠久。在国内,以《辞海》为代表的各类辞典、百科全书等的定义同样宽泛且学理性有待加强。学界中具有代表性有“信念、情感和意识”说和“功能、作用属性”说等。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因为爱国主义具有“措词的普适性、内容的异质性、感情的倾向性”等三大特征,因而“难于定义的,甚至是不可定义的”。

结合爱国主义概念所涉及的对象、手段及道德立场等各方面,本文认为,把爱国主义定义为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和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是比较贴切的。

作为哲学概念的本体表示的是事物根本性质。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干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也就是说爱国主义的本体就是这种对祖国最诚挚、最深厚、最纯真、最炽烈的爱,最神圣的情愫。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对祖国的山河、同胞、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无限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语言和优良传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无比关心;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奉献一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思维总是存在的反映。作为一种意识的爱国主义,其属性必然是物质存在第一性所决定的。爱国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利益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形成它的“四性”――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层次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能把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混淆起来。列宁也指出爱国主义是有阶级性的。继承并发展了这个观点,认为“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来决定”。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是认识和实践的对立统一,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一个从爱国主义情感到爱国主义理念、再转变为爱国主义行为模式的不断升华的过程。首先表现为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和祖国意识的长期积淀,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再对民族文化和国家的前途进行理性分析,把朴素爱国情感升华为理国主义观念体系,再转化为具体爱国主义行动,从而在实际行动中进一步强化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是主客体价值的对立统一,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物质和心理基础上的主客体价值关系的双向整合与展现”。它以情感形式存在并同人的需要直接联系,反映的是主体对国家价值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分别表现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和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越来越密切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互动唤醒人们在心理上对人类群体和对祖国的热爱,并通过对人们(主体)与国家民族(客体)内在价值关系的理性把握,把价值情感上升到了理国主义的高度。爱国主义作为特定价值关系的主体性展现,是个人(主体)与国家民族(客体)之间价值同构关系的成果。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 表达的是一种人类特殊的道德境界,即以社会公民对其所属国家的共同认可,并以情感为基础而逐渐凝结形成的_一种传统的伦理态度和伦理观点。它要求人们自觉按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爱国行为,履行对祖国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当前全球化进程中的个人国际交往不断增多,更需要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依法维护国家的正当利益。爱国主义崇尚和尊重祖国利益并不就意味着爱国主义不承认乃至抹杀个人利益。爱国主义的现实基础是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的一致。此外,爱国主义的“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层面,涉及了爱国主义的伦理道德价值“私德”。麦金太尔指出,尽管爱国主义不是一种道德义务,但它仍可以是种美德,如同对家庭、对朋友等的忠诚一样的美德。当然,将爱国主义视为“私德”并非意味着将爱国主义与国家相分离;爱国主义不是“公德”也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与他人共享”。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表现为一种政治情感和政治规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素质。爱国主义作为一条政治原则,主要调整公民与国家在政治上的关系,强调公民对国家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义务。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是阶级的统治机关”,而个人可以发现“自己在整个存在有生死攸关意义的层次上与国家发生关系,国家组织深入到人的人身存在和他的存在形式”,从而使得对国家的认同上升为一种国家崇拜。把爱国主义作为对公民的一项政治要求,就是要使公民在思想深处懂得,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属性,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每一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别林斯基说过,一般就存在于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就本质来说,爱国主义已经从对祖国山河的自然之情上升为政治情感,从而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曾经遭受的苦难,因为,忘却意珠着背叛。  梅汝H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告诉我们:“我不是复仇主义者……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是的,正像有人所说,“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一个愚蠢的民族”。中华民族素来以宽厚待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过往,但是,却不能不时刻以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热爱祖国,牢记历史,尤其是这段受苦受难、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这并不是说,我们是所谓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更不是对今日和平的不尊重,恰恰相反,正是这样的铭记,我们国人才能时刻警醒,以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来面对世界发展大潮中的中华之舟。

《东京审判》以“庭审部分百分之八十的台词都来源于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近代中国的民族屈辱、民族危机和民族存亡。郡是一个“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四分五裂的”、“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在世界上被人民看不起的”国家。因为落后,我们的国土被列强蚕食,因为落后,我们的人民受苦受难,短短百年近代史,留给中国的唯一一个“大礼”就是由于国贫民弱而被迫与列强签下的110O多条不平等条约。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建国近六十年来,中国变化翻天覆地,重新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踏实前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从温饱向小康迈进。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并没有站在那里等着中国的发展,等着中国的追赶。没有深刻的居安思危意识,没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高昂的中华民族精神,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国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在久经劫难后还能颠扑不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记住《东京审判》,请记住“这是一部所有中国人都必看的影片”!

上一篇:人性:“第五代导演”赖以崛起的思想美学基础 下一篇:展现绚烂世界启迪人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