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县域媒体如何创新主题报道的思考

时间:2022-09-08 02:32:00

新媒体背景下县域媒体如何创新主题报道的思考

摘 要 要将主题报道做出新意、做出创意,使宣传性和新闻性得到有效结合,是县域媒体品牌塑造的一大核心工作。在新媒体背景下,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主题报道是县域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也是当前县域媒体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新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县域媒体存在的问题,并从理念、策划、内容、方式和方法上等五个方面如何创新,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县域媒体;主题报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124-02

1 存在问题

主题报道是一道有分量的新闻大餐,花心思调配就可“色香味”俱全,但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啃好这一骨头有挑战、有难度,特别是在强度、角度、深度上有待提高。

1.1 主题报道缺乏强度

电子传媒的竞争在各种新闻媒体中算是最激烈的,而且越来越严重。因此,对报纸编采队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新闻敏感性上要不断的增强,而且主题报道中也要充分掌握好时间。当面对一些关乎全局的问题或者事件的时候,一定要最先出击,加大人员的投入,并且排版的时候要使用最显眼的位置,版面能大就大,给以突出报道,随后再进行深入挖掘,不断的寻找新闻价值,赋以强大声势。对重大事件和县里的重大部署、重要活动,要及时调整人员,合理调整布局和版面,及时加以报道,充分发挥报纸的应有作用。

1.2 主题报道缺乏广度

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求广宽,是强化“主旋律”恢宏气势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重大主题的宣传报道中,更是如此。具备了广度,才能把人们的思想引导、统一到当前的大局上来,才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比如重点工程建设的推进要从不同层面、多个角度宣传重点工程建设给周边群众带来的便利和实惠,用身边的典型来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事实来证明重点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通过开设《大家评评理》专栏,对案例进行分析,以明事理,解疑释惑。

1.3 主题报道缺乏深度

解释背景,阐述因果,让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知其原因,知其究竟,这样的主题宣传会给人以历史纵深感,给“主旋律”以凝重感,才能使读者全面深刻地把握事实和事件。但当前一些主题报道缺乏用事实说话、用故事凸现主题,新闻内容挖掘不深、新闻内涵延伸不够,存在没有持续推进、密集推进和深入推进等问题。

2 对策与建议

做好主题报道不但是当地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也是社会受众日益迫切的信息需求;不但是新闻媒体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引导力、树立权威性、实现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2.1 创新理念,增强主题报道的主导性

主题报道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报道任务,如何实现中心工作与新闻宣传的有机结合,是做好主题报道的关键。因此,主题报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围绕四个“重”来主动策划,即重要工作、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点人物。其中重要工作是指中心工作,重点人物是指典型人物。要按照“县委点题、群众出题、报社接题”的思路,在实施具体报道时把行政资源作为县域媒体的优势品牌来打造,围绕中心工作进行主动策划。特别是重大主题报道要及时获悉信息,及时介入、及时进行策划。在策划中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要善于以广阔的视野,全局的高度,帮助读者把握趋势、辩明差异,要多做深度报道、分析性报道和述评性报道,帮助读者解疑释惑、启发思想,增强主题报道的指导性和思想性。

2.2 创新策划,增强主题报道的权威性

新闻策划是创新主题报道的主要途径和工作抓手。在主题报道的策划和方案制定上,要寻找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结合点,寻求报道者和报道对象诉求的共同点,宣传报道的亮点和读者阅读兴趣的交叉点。要围绕中心工作、重大活动、重大题材搞好策划。同时要围绕版面搞好策划,体现主题报道的整体效应。要突出报纸的独特风格,在栏目设置上常换常新,力求多样化;在版面表情上常妆常靓,力求个性化;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活、精、美。

2.3 创新内容,增强主题报道的贴近性

要及时、深刻地理解政策、解析政策,准确把握和贴近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节奏、工作重心。在报道事实中要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注重事实提炼、细节描写、深入挖掘,给人感染启迪,引起广泛共鸣。特别是在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上,要突出地方特色,把报道的重点、报道的角度重点放在突出地方特色、呈现独特个性上。要充分利用本地报道资源、挖掘本地报道线索,在体现地域特色上下功夫,在突出个性上做文章,使主题报道更加贴近受众。

2.4 创新形式,增强主题报道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主题报道能否产生实际成效的关键所在。主题报道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党委政府最新的决策部署、方针政策,这些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教育、卫生、医院、住房等制度改革,要创新方式,及时站在受众的角度阐述新闻事实,帮助人们正确了解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方向。主题报道还涉及到各类用来指导工作的先进典型,老题材如何翻新?老典型如何挖出新意?这是主题报道中经常会碰到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沿,突破传统的呈现形式,去思考、挖掘新闻素材的新意义,以独特的视角,多种文体,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来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5 创新方法,增强主题报道的针对性

要正确把握受众需求的特点、规律和变化趋势,根据不同的宣传主题,采取不同的报道方法,提高主题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精心选择能够引起群众共鸣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减少概念化的灌输,摒弃枯燥呆板的新闻。要善于用典型的事实、生动的细节、深刻的观点,把主题报道做成热点、亮点,深入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感情深处,引发共鸣。要改进宣传语言,运用丰富生动的通俗语言,进一步增强群众感情,接近同群众的距离。要对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找“亮点”,对全市性工作找“特点”,针对各阶段宣传要求,找准“结合点”,以切实增强主题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宁.全媒体背景下电视主题报道的反思与探索[J].新闻实践,2013(4).

[2]杜宇.挖掘地方元素 创新主题报道――温州日报重大主题报道实践与体会[J].新闻实践,2012.

[3]冯增田.唱响主旋律要突出“三个意识”[N].中华新闻报,2000.

上一篇:“两会”报道需创新 下一篇:教育媒介形态发展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