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工程施工论文

时间:2022-09-08 12:43:19

特高压工程施工论文

1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重大危险源定义与界定标准的提出

当前国际上并没有关于危险源的确切定义,英文单词中危险为hazard,重大危险为majorhazard,后者在国内也通常理解为重大危险源。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1.1重大危险源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能量意外释放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频频发生的重大工业事故已严重影响了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生产安全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相继出现了“重大危险(majorhazard)”、“重大危险设施(majorhazardinstallations,国内称重大危险源)”的概念。随后,各个国家、国际组织相继推出了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与办法,包括英国政府的《关于报告处理危险物质设施的报告规程》和《重大工业事故控制规程》,国际劳工组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欧盟的《Seveso指令》(该指令已被修订为《SevesoШ》)等。其中,《SevesoШ》列出了180种危险化学品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其适用范围是危险物质存在之处,它既包括工业生产,也包括危险化学品的仓储。此法令在实践中提供了3种级别的重大危险源,并提出了不同级别的控制措施,要求企业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才能生产。我国2009年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给出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对重大危险源给出明确定义和界定依据的领域。无论是欧盟的《SevesoШ》还是国内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其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都是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而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机理可以认为是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化学能的意外释放,即符合能量意外释放的事故致因模型。能量意外释放论是在1961年、1966年由吉布森和哈登提出的一种事故致因模型。该模型指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McFartand(麦克法兰特)在解释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物损坏的机理时说:“……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因为:

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1.2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重大危险源定义的提出

危险由危险元素、触发机理和威胁目标组成,而危险元素是构成危险的基本危险源。通常情况下,在危险—事故的转化过程中,会有一些能量的积累。结合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认为:危险元素本身是具有能量的危险源,与危险是以1的概率存在一样,危险源所蓄积的能量也是以1的概率、随危险的存在而存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施工作业复杂,危险源类型多,威胁对象涉及作业人员、设备和电网,综上分析可将特高压工程建设中的重大危险源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的施工作业工序或作业环境:达到一定规模,其危险元素所蓄积的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规模。临界量规模:基于作业工序复杂度、施工方案难易度、作业环境恶劣度、事故预防难易度、事故后果严重度等因素,若某类施工作业工序或作业环境中危险元素所蓄积的能量等于或超过该规模,则该施工作业工序或作业环境为重大危险源。

1.3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重大危险源界定标准确定

在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行业起步较晚,还没有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其危险辨识、风险管控基本是借鉴其他行业较成熟的实践方法。结合前文给出的特高压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定义,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的重大危险源是指具体的施工作业工序或施工作业环境,而辨识重大危险源,首先要确定对应的危险类型。危险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果能识别出可能发生的事故,则可以通过事故类型来对危险类型加以划分。所以,在此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将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中的危险类型分为人员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和电网事故三大类危险类型,危险辨识方法采用JHA法。同时,除危险化学品行业外,国内外都没有关于其他行业重大危险源界定标准的规定或进行过相关研究。为此,本文以淮南—上海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实例,通过对比、筛选和分析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和规范等,分别确定辨识出14种危险类型的重大危险源界定标准。由于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主要表现为财产等经济损失,其在时空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辨识电网事故、设备事故主要以描述事故情形为主,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中的规定,将发生重大、特大电网事故和设备事故情形的作业工序或作业环境界定为重大危险源,本文不再列出。

2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重大危险源管控程序设计

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重大危险源管控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我国是新的领域,也没有全面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如果能系统地对各施工作业项目按作业步骤有序地进行分析,将危险辨识、重大危险源界定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可形成系统的重大危险源管控程序。

2.1作业步骤划分

理想情况下,所有的作业都可以进行作业危险分析,但通常情况下要优先确保对关键性的作业实施分析,如事故频率较高或后果较严重、能导致严重职业病危害和新增、变更作业等。同时,借鉴标准化作业程序(SOP)的思想,将每一施工作业项目按顺序分解,使作业程序分析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形象化。

2.2危险辨识

危险辨识是系统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个从各类信息中找出危险的认知过程。辨识危险,要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但辨识出的危险,应包含危险元素、触发机理和威胁目标三个要素。危险辨识的方法通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对照经验法,另一类是系统安全分析法,危险辨识过程中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为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施工作业,因此可综合其施工作业和危险辨识方法的特点,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针对作业过程的危险分析方法JHA法,并配合使用询问与交谈、现场观察等进行危险辨识。辨识出危险后,要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确定人员伤害事故危险类型、设备和电网事故危险类型确定危险的能量类型。

2.3重大危险源界定

辨识出危险后,根据危险三要素确定危险元素,即危险源。在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施工作业中,危险源是某个施工作业工序或作业环境。有危险存在,必然有对应的危险源,但该危险源不一定是重大危险源,所以要依据的界定标准,从已辨识出的危险源中界定出重大危险源。为了便于一线员工能更清晰、全面地辨识、界定出每一个作业步骤的重大危险源,并制定控制措施、形成科学有效的重大危险源管控程序,在界定出重大危险源后,还应按照作业步骤依次描述整个作业中出现某重大危险源的所有场景。场景描述时应涵盖以下方面的信息:

①危险在哪里发生?———表达危险发生的环境信息;

②危险会影响到谁或什么?———表达危险概念中威胁目标的信息,指暴露情况;

③什么导致危险的发生?———表达危险概念中触发机理的信息;

④危险会导致什么结果?———表达危险所导致的后果。即可能发生的事故;

⑤危险还会有其他致因吗?同时,为了使一线员工更直观地了解施工作业中的重大危险源,还应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的致害物类型,列出每一重大危险源场景的致害物,以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2.4重大危险源控制

重大危险源管控的最终目标是要控制重大危险源,因而一旦完成危险辨识和重大危险源界定之后就要选择危险源控制的方法。基于能量意外释放论,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可通过控制能量或者控制能量的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运用能量控制原理,提出危险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是:

①限制及分散能量;

②防止能量散逸;

③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④减低损害程度;

⑤防止外力造成的危险;

⑥防止人的失误。从个人因素、工作条件、班组监管、组织管理四个层次提出了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汇总了HFACS模型事故致因四层控制的具体分类因子。综上,整合SOP和JHA方法,集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危险辨识、重大危险源界定与控制于一体,形成面向作业的重大危险源管控程序,设计出适用于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一线员工的JMHA(即JobMajorHazardAnalysis)工作表。为淮南—上海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变电工程软母线施工的JMHA工作表部分示例。

3结论

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工期紧张,技术难度高,作业危险类型众多、涉及面广,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突出重大危险源,本文以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危险源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适合一线员工参与、便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界定-控制的管控程序,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能量意外释放论提出了特高压工程面向施工作业的重大危险源定义,为特高压工程施工作业中重大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通过对比、分析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和规范,确定了重大危险源界定标准,采用JHA法辨识出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危险后,界定出施工作业中不同类型的重大危险源,并依据HFACS模型提出四级控制措施,使重大危险源管控和事故预防工作真正落实到一线员工层面。

(3)整合特高压工程施工的作业步骤划分—危险辨识—重大危险源界定—重大危险源控制的过程,设计出适用于一线员工参与的重大危险源管控程序,并形成JMHA工作表,有效地促进了一线员工参与下的重大危险源管控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升了特高压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绩效。

(4)本文设计的重大危险源管控程序和其JM-HA工作表已经应用于皖电东送淮南并在项目施工建设事故预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待在特高压行业进行推广应用。此外,行业应同步建立有效的安全绩效测评机制,蕴育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其能够持续改进。

作者:李智 樊运晓 张书豪 韩笑 朱雷鹤 金向阳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 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 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

上一篇:工程建设工程施工论文 下一篇: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