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设计探讨

时间:2022-09-08 11:31:08

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设计探讨

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软土地基的出现也越来越多,为了使路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一定要对其进行处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分析一般路基的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叙述了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对于公路软基处理设计方面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地基极限高度

近年来,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广东沿海地区。在沿江、沿湖、沿海等处广泛分布着软土,因此,在这些区域进行公路路基设计,软土地基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路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确保道路发挥正常的功能,一定要对其进行处理。目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迅速,出现多种多样的地基处理方法,完善了处理地基的理论和技术。本文现结合工程实例,重点对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设计进行相关阐述。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全长57km,路线地处平原前缘,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80km/h,路幅宽度为24.5m。沿线软土广泛分布且较厚,并呈现由河床至两岸逐渐变薄的趋势,厚度为0.8m~43.8m,最厚范围为里程K24+100~K36+500(厚度大于30m),顶部普遍分布有一层软可塑状亚粘土,厚0.5m~1.5m,软土下卧层多为亚粘土、砂性土或砾石,沿线分布有几段高边坡。

2 一般路基设计

2.1 路基设计组成

路基设计组成如下:

a)整体式路基: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0m,其中,行车道2×2×3.75m、硬路肩2×3.0m(含右侧路缘带2×0.5m)、中间带3.50m(中央分隔带2.0m、左侧路缘带2×0.75m)、土路肩2×0.75m;

b)分离式路基:适用于隧道出入口的路基,单幅路基宽度为13.0m,其中:行车道2×3.75m、硬路肩3.0m(含右侧路缘带0.5m)、左侧路缘带1.0m、土路肩2×0.75m。

2.1 超高方式、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超高方式、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的具体设置如下:

a)路线平曲线半径小于5500m时,在曲线上设超高,对于整体式路基,超高采用绕中央分隔带外边缘旋转的方式,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对于分离式路基,超高采用绕各自的行车道中心线旋转的方式,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b)对于整体式路基,路基设计标高为距路线中心线1m处的路面标高(中央分隔带边缘路面标高),对于分离式路基,路基设计标高为各自行车道中心线处的路面标高;

c)正常路段的行车道和硬路肩采用2%的路拱横坡,土路肩横坡为4%。

2.3 路基边坡坡率

路基边坡坡率具体设置如下:

a)一般填方路段的边坡坡率见表1,护坡道宽2m,护坡道和边坡平台分别设置外倾3%和2%的横坡;

表1 填方路堤边坡坡率

b)一般挖方路段边坡,按岩石风化情况、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坡率,全风化、土质边坡的坡率为1∶1~1∶1.5,强风化边坡坡率为1∶0.75~1∶1.25,弱风化边坡坡率为1∶0.5~1∶0.75,微风化边坡坡率为1∶0.3~1∶0.5,边坡高度均按10m控制,平台宽2.0m,平台内侧修筑40cm×40cm的拦水沟,第一级边坡坡脚设置2m宽的碎落台;

c)深挖路堑(高边坡)是指土质边坡高度≥20m或岩质边坡高度≥30m的边坡,路堑高边坡坡率采用特殊设计。

2.4 纵横向填挖交界处处治设计

本工程斜坡路基主要分布在沿山腰布设的地段,在路线纵向填挖交界处及一般斜坡路基横向填挖交界处,很容易出现路基开裂甚至滑移。为减少因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开裂和滑移,本项目采取了如下措施:

a)对所有自然边坡坡度大于1∶5的路段,均按要求挖台阶填筑,挖台阶后回填应严格按给定的压实度标准实施;

b)在路线纵向填挖交界处及横向半填半挖处设置了三层TGDG50土工格栅和一层玻璃纤维土工格栅(设在沥青面层内),单向土工格栅应先进行预拉,并用U型锚钉锚固;

c)为防止水对斜坡路基的影响,斜坡路基内设置纵横向排水设施。

2.5 路基边坡防护设计

①填方路段

填方路段防护设计如下:

a)填土高度小于4m时,边坡采用植草或铺草皮防护;填土高度为4m~6m时,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填土高度为6m~8m时,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填土高度为8m~12m时,分两级边坡,两级边坡分别采用拱形骨架植草和植草防护;填土高度大于12m时,分三级边坡,上两级边坡采用拱形骨架植草防护,最下一级边坡视该级边坡高度采用植草或拱形骨架植草防护;

b)护坡道、土路肩、排水沟外侧至界桩范围均采用植草防护;

c)过鱼塘、水田、菜地路段采用M7.5浆砌片石铺砌护坡或护脚。

②路堑挖方边坡

路堑挖方边坡防护设计如下:

a)一般土质边坡和全风化、强风化边坡采用植草或铺草皮(边坡坡度缓于1∶1)、挂网植草、拱架植草防护;

b)弱风化、微风化岩质边坡除高边坡采用护面墙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喷混植生防护;

c)当采用护面墙时,边坡平台或碎落台种植爬山虎等攀爬植物;

d)碎落台处填筑30cm粘性土,其上植草或铺草皮进行绿化;

e)碎落台和边坡平台设置30cm厚的M7.5浆砌片石或喷射10cm厚的C20混凝土防护(岩石地段),并在边坡平台设置平台截水沟。

③挡土墙防护设计

挡土墙防护设计如下:

a)在边防公路、中天大道地段,由于直接放坡将侵占边防公路、中天大道,因此在路基右侧设置衡重式、重力式路肩或路堤挡土墙,墙身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墙底垫层采用C15片石混凝土,片石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墙面用M7.5砂浆勾凸缝;

b)挡土墙与排水沟之间的护坡道铺砌40cm厚的M7.5浆砌片石,片石上填筑30cm的耕植土,并间隔0.5m种植爬山虎。

3 软土路基处理设计

1)地基极限高度分析

一般软土地区路堤的极限高度为3m~5m。本工程软基主要分布在互通立交及山间洼地等地段。互通立交范围内软土一般为淤泥、淤泥质亚粘土,厚度一般在15m左右,物理力学性质极差;山间洼地地段软基主要分布在K22+650~K23+250、K38+210~K40+012、K43+360~K43+450段落,软基埋深从4.2m~12.9m不等,软基厚度为1.0m~9.5m;其余段落,如K45+550~K45+670、K46+440~K46+500、K47+280、K47+360、K47+550~K47+800,均存在埋深小于5m的软基,软土一般为淤泥质粗砂、淤泥质砾砂、淤泥质亚粘土。

极限高度计算方法如下。

均质薄层软土地基路堤极限高度为:

He=NS(CK/γ)

式中:He―――极限高度(m)

CK―――软土的剪粘聚力(kPa)

γ―――填土的容重(kg/m3)

NS―――稳定因素,与边坡角β和深度因素nd(nd=(H+d)/H,其中,H为填土高度,d为软土厚度)有关,可由相关图表查得。

均质厚层软土地基路堤极限高度为:

HE=5.52(CK/γ)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对于非均质软土地基的路基极限高度,由于非均质软土地基土层比较复杂,各层性质不同,其路堤极限高度需要用圆弧法计算确定。条件允许时可由筑堤试验确定。

对于有硬壳层的软土地基的路堤极限高度,当覆盖在软土层上强度稍高的表层上厚度>1.5m时,应考虑其应力扩散,减少地基沉降的效应,此时极限高度He为:

He=NS(CK/γ)+0.5H

式中:H―――硬壳层厚度(m)。

2)地基处理对策

根据分析结果和工期要求,软基处理方案如下:

a)软基深度超过12m或填土高度超过6.5m的桥头软基路段采用管桩托板+钢塑土工格栅处理,并进行超载预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PHC桩,直径为30cm,壁厚8cm,管桩离心混凝土强度为C70,桩顶托板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管桩参数分别为:管桩单桩设计承载力要求达到400kN,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150kPa,钢塑土工格栅为CATT60-60钢塑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每延米抗拉强度不小于60kN,屈服伸长率不超过3%,宽度为4m~5m;

b)软基深度不超过12m或填土高度不超过6.5m的桥头、涵洞软基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土工格室复合地基处理,并进行超载预压,水泥搅拌桩采用42.5#水泥,单桩设计承载力为120kN,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130kPa,土工格室采用100-400型,格室高10cm、宽40cm,要求格室片厚不小于1mm,格室焊接处结合力不小于1000N;

c)最终沉降量小于1.2m或填土高度不超过6.5m、沉降量较小时,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处理,并设置1~3层土工格栅,当填土高度小于4m时,不设置土工格栅;

d)软基埋深不超过5m时,采用换填处理。

4 结语

总之,在公路工程中,软基都会给道路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软土地基处理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基础承载力,也是保证道路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实践证明,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处理软土地基,可以有效的解决出现的问题,为将来的施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元伟;浅析公路软弱地基的处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2] 李璀 黄建新;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获突破[N];湖南日报;2008年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粘贴钢板加固法在桥梁中的应用 下一篇:奉贤区迎世博绿化景观优化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