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源于那份深沉的爱

时间:2022-09-08 11:05:27

惩罚,源于那份深沉的爱

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升,家长、学生对教师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越来越难当。今天许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不但能力、习惯缺少养成,更缺少接受批评的心胸。我们常看到不懂得包容、理解、体谅别人的孩子,也经常看到为子女开脱错误的家长。这些不接受学校、老师的教育、批评的现象,导致学校、教师在工作上稍有闪失,指责、呵斥便纷纭而至,这也使许多老师在和孩子交谈时都慎重考虑措辞。于是,孩子犯了错误,别说惩罚,就是连基本的批评教育都要小心翼翼。

我承认,是许多表现很差的教师导致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丧失,给“天地君亲师”中的教师带来很大负面影响。看着教师们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孩子的不良习惯、错误行为都畏首畏尾不敢管,我认为这样又走上了一条更大的歧路。

反过来想,教师如果在工作中对孩子放任自流就会平安无事吗?答案是肯定不会,不但不会,反而会给教育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给社会埋下更深远的祸端。我们完全可以设想,一个孩子的坏习惯,不正当言行,如果不加遏制、纠正,将来会发展到什么样子。许多时候,不是树大自然直,而是不经修剪的树木无法成材。那么,面对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该怎样进行批评、教育呢?

我们先看这样两则真实的事例:澳大利亚有几名少年在森林纵火,造成多人烧伤,政府对孩子的处理办法是让他们到各个家庭去道歉,安慰受伤者与他们的家人。当他们挨家挨户道歉时,看到被大火烧伤的人,真是触目惊心,内心受到深深地谴责。另一件事发生在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有一天想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就偷偷地把校长的宠物狗给杀了。校长当时气得捶胸顿足,决定要狠狠地处理这个胆大的学生。可最终,他不但没开除这名学生,也没有使用暴力,而是惩罚他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张人体血液循环图。事后,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包容打动,发愤研究解剖学,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巨匠。

看来,如何对待、处理孩子的错误,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思考。我们不要不敢管,不敢惩罚,可以通过很多策略寻找真正有效的解决办法。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位老师,她对待犯错的孩子有很多惩罚措施。例如有的同学听写错字多,就罚他当小老师,把全班同学作业中的错字都找出来;同学之间吵架了,解决办法是让他们互相写出对方的10条优点;经常不完成作业的,让他写出不完成作业的10大后果与完成作业的10大后果;乱丢垃圾不讲卫生的,是让他当卫生班长、组长,如果班里卫生管不好,就让他自己干。就这样,班里的学生都被她管理得有规有矩,学生、家长对她的教育、惩罚也没有争议。

由此可见,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定要明白惩罚并不是体罚,虽然它们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学生犯错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是不要轻易惩罚,因为很多时候,尤其是小孩子,所犯的错误常常是无心的。而魏书生对待所教的中学生,惩罚的方式则大多是做好事,唱歌,写说明书等。

最后,还要建议老师们,如果要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惩罚,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且惩罚只能针对学生的本身错误行为,不能指向学生本人。其次,对于学生的惩罚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不仅要考虑惩罚的方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性别差异,还要考虑事件程度的轻重,避开学生情绪异常时段。同时,还要避开学生吃午饭时,生病时,伤害学生自尊的地点进行惩罚等。

千言万语,我们不要忘记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是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是源于一名师者对学生那份深沉的爱。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北房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以理性的姿态向孩子倾注爱 下一篇:小小蜜饯,竟比咸菜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