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浅析

时间:2022-09-08 10:59:31

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浅析

摘要: 珠海市西部地区刚被纳入珠海市经济特区的范围,其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距原珠海经济特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探讨了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问题、户籍制度和弱势人群就业问题、城中村和城市管理秩序问题、空间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等。

Abstract: The west region of Zhuhai has just been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west region and the urban area of Zhuhai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Zhuhai, including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employment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villages and urban management order issues, spatial layout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关键词: 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户籍制度;城中村

Key words: the west region of Zhuhai;urbanization;transfer of rural labor;industrial structure;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villages in the city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328-02

0 引言

2010年10月,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展至全市,即包括了原来不属于特区的金湾区和斗门区。最近,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横琴新区的开发,珠海市经济和城市发展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但是刚被扩进特区范围的西部地区的起点还较低,其城市化的进程与珠海市区比还较为迟缓,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对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该地区未来城市化发展战略和方向提供依据。

1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但是农业接纳新增劳动力非常有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耕地被征用兴建工业区,耕地数量日益减少,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日益普及,促使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劳动力需求量下降,这些劳动力并未充分就业。加上一些显性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二是城镇下岗职工需要再就业,他们的加入使得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这无疑加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农村劳动力就业更加困难。三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每年人口都以很快的方式增长,农村新增的劳动力也逐年增多,这样的结果无疑加重了城市就业的负担。四是外来劳动力大量涌入珠海,对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总体来说,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制约因素:

1.1 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弱。斗门区城镇分散,规模较小,功能不完善。新设不久的金湾区尚未建成自己的城区,第三产业吸纳力弱。为数不多的镇办工业形不成规模,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据调查,全市17个镇没有一个镇人口超过10万人。大部份建制镇政府所在地总人口中,从事农业的人口占60%以上。城镇规模过小,结构分散,缺乏产业支撑,必然缺乏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就业渠道的有效拓展。

1.2 农村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香洲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高,但斗门区、金湾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很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就业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受市场环境和乡镇企业自身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乡镇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根本满足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因此,致使农村非农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

1.3 缺乏政府有力组织和指导。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大都是自发的,未能引起各级政府足够重视,由政府职业介绍部门组织安排的很少,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和专门或临时机构进行统筹安排,导致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劳动力流动的服务体系及中介组织建设严重滞后,使大批劳动力徒劳往返,蒙受损失。由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一问题,解决信息不畅或信息不准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境。

1.4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低,不适应非农产业。随着珠海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但整体来说目前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珠海市西部地区农村从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从业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二。即使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掌握的也大多数是传统的种田技术,有技术特长尤其是受过职业技能培训较少。西部地区被征地的部分农民往往嫌工资低、工作累,不喜欢进厂打工,一些外资企业也不愿招本地农民,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困难。

1.5 农民与市民存在不平等竞争和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在现行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农民在孩子上学、住房、就业、加薪和福利保障等方面,无法取得与当地市民平等竞争的权利和平等待遇,致使相当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又回流到农村来。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不能长期稳定就业,这大大加重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成本。

2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问题

2.1 金湾区和斗门区城区集散功能弱,规模小、位置偏僻,形态不完整,导致中心城区规模效益差,对社会经济要素的集聚和扩散能力低,难以对金湾区的发展产生令人满意的拉动作用。买方市场的出现,使粗放型增长方式对经济发展起迟滞或破坏作用。工业化起步较晚的金湾区,面临转变增长方式和经营策略的巨大困难。同时,周边地区新一轮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使技术贡献率低的“经济弱区”的特征愈加突出。科教基础薄弱、经济实力弱小的金湾区,面临大幅度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快产业升级的巨大困难。因此珠海市西部地区GDP增长速度和人均GDP数值都偏低,是珠海市的“经济弱区”,在珠三角经济区乃至全省均属于相对经济落后地区。

2.2 珠海市西部地区产业空间分布不均,地域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极典型的“极核式空间结构”。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少,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拳头产品不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仍未超过第二产业,且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层次较低;信息产业规模小,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大大落后于通信设施建设,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综合优势,阻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中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和高效运转。以金湾区为例,在全区五个镇中,三灶镇集中了半数以上的规模大、效益好的产业组织,是第一增长极;南水镇次之;其余镇产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而且五个镇的产业结构表现出惊人的雷同性,电子通讯、生物制药、机械制造、化学工业、食品加工等既是全区的支柱产业,也是各镇的支柱产业。

2.3 由于经济规模小、人均收入低、人口数量少且分布分散,导致第三产业不发达,发展动力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人才匮乏,产业升级乏力。大多数就业人员是农业人员转移而来,技术素质和思想观念尚不能适应“大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教发展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导致人才发展环境不够优越,不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价值,进而导致经济运行的技术贡献率低,产业经济效益差,产业升级乏力,体制整合压力大。金湾区和斗门区都是在原县级职能区域的基础上调整设立的,作为一个新行政区,机构组建和职能完善迫在眉睫,包括一些高级别公务员在内的“富余”人员需要安置。由于种种原因,区内保留了珠海机场、珠海港、临港工业管委会等3个县级管理部门,多头管理体制的存在,给体制资源的整合带来严重困难。①

3 户籍制度与弱势人群就业的问题

珠海西部地区农村户籍人口的城市化主要受到保险制度、福利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农村居民集体股份的分红;②农村土地使用与管理政策;③对城乡居民实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以上三项及其他的相关政策阻碍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此外,在珠海市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大量流动性移民进入这个经济特区的新开发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和农村贫困环境的推动都使得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从移民从事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其次是社会服务业和建筑业。而许多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离开城市的农民,又往往成为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他们散落、流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自谋职业一般包括摆流动地摊、经营流动食品车、摩的拉客、收废品等;受雇从事非法职业包括卖盗版光盘、非法张贴小广告、发送非法传单等等。他们的行为从目的上讲是为了维持生存,但从后果上看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污染了城市环境,扰乱了城市秩序,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4 “城中村”与城市管理秩序问题

城中村是城市规划区内未完全向城市转型的原农村社区,是在急剧的城市化过程中,原农村居住区域(包括土地、房屋等要素)、人员和社会关系等就地保留下来。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城中村”土地大多是宅基地,村民们拥有对宅基地的处置权。村民们为了追逐最大的土地收益,兴建了大量的楼房用于出租,这些出租屋布局零乱、建筑密集、采光通风极差,形成大量的“一线天”、“握手楼”,村内道路狭窄,救护车、消防车无法进入。供水、供电、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公共绿地、体育休闲等设施。违法建筑、违章搭建、乱倒垃圾等现象十分突出。这些与城市化追求的城市环境格格不入。暂住人口登记和管理残缺,使之成为城市管理的死角。因此,在“城中村”滋生了大量的“超生游击队”。“城中村”出租屋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的外来人口,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黑恶势力根据地,恶性事件屡屡发生。由于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成分复杂,珠海市西部地区又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惠,往往还夹杂了一些在逃犯罪分子,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犯罪群体,社会无序状况严重。

5 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规模存在盲目扩张的倾向,城市的功能趋同,城市特色不突出,中心城市优势不明显,城市群的整体空间结构不协调,特别是区域基础建设协调机制乏力,无法发挥综合优势。同时,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偏低,仅停留在对城市化过程的被动适应层次。造成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未充分考虑流动人口因素,只把他们当作临时的过客;②各个城市间的规划与建设缺乏协调;③城市建设档次偏低。

注释:①韩延星,魏清泉.珠海市金湾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构想[J].热带地理,2003.23.

参考文献:

[1]姚士谋.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探讨[J].科技导报,2004,(7):42-45.

[2]康就升.集约发展城镇化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农村集约型城镇化道路探讨之一[J].生产力研究,2003,(4):16-17.

[3]邓伟根.突破体制约束,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兼论顺德市城市现代化中的农村体制改革[J].城市发展研究,2002,(6):37-43.

[4]Arthur O′Sullivan. Urban economics [M]. Boston: Massachusetts: Irwin/McGraw-Hill. c1996.

上一篇:《红楼梦》人物“芳官”浅析 下一篇:江苏动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