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阅读教学中“学本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9-08 10:02:59

例谈阅读教学中“学本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本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47-01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主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着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学本课堂”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阅读话题展开的以学为主的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构建“学本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基于预习,先学后教

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在“学本理念”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应当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会的教师无需再教,教师只是就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即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先学后教”是学生立足深度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一定了解而展开的教学。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笔者首先出示以下预习题:

1.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

2.《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读懂了吗?

3.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读了有什么收获?

笔者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集体交流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部分,即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品味,从中明白了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这个教学课例可以看出,教师要倡导学生预习、提前学习。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理解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而应逐步把检测的目光转向关注文本核心内容的阅读感受上,这样才能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进而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问题导学,任务驱动

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是引领学生积极思维的导向。“学本理念”的阅读课堂是基于任务驱动下的问题导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阅读心理。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课文主要描写了在战争时期,一所孤儿院被炸毁,有几个孩子急需输血,一位叫阮恒的小男孩挺身而出,为朋友输血的故事,表现了小男孩舍己救人的精神。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笔者是这样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的:“同学们,我们每读到一篇课文,就像是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如果我是文中的阮恒,你们有什么要问我吗?”在笔者的启发和鼓励下,有学生问道:“阮恒,你为什么一直想哭啊?是输血弄疼你了吗?”“阮恒,你为什么举起手,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手呢?”“阮恒,你明明很想哭,为什么又要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样子呢?”……面对学生的问话,笔者是这样回答的:“其实啊,你们问我的问题书上都有,咱们比比看,哪位同学最先找到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任务驱动下展开学习,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任务驱动的问题导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帮助学生提炼主要问题,优化教学过程。

三、同伴互助,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本理念”下的阅读课堂是学生智慧的碰撞、思想交融的过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找骆驼》一课时,笔者首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阅读感受。学生答出“不论做什么,我们都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之后,笔者将话锋一转,说道:“大家说的都不错,但是检验同学们是否真正读懂课文需要通过表演来实现,哪位同学愿意上台表演?”笔者请一名学生扮演文中的老人,另一名学生扮演商人,在“老人”与“商人”的对话表演时,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由此可见,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就离不开合作伙伴的互助学习,在这个教学课例中,学生的学习成效与集体的力量相依相存,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学本课堂”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优化学习方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责编 杨 春)

上一篇:作业巧设计 彰显大魅力 下一篇:柯盛新材:敢“吃螃蟹” 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