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时间:2022-09-08 09:10:26

浅析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摘要】在对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节约利用与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给通过城市土地的集约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途径。

【关键词】土地开发 经济增长 土地集约利用

一、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基本特点

(一)城市区域发展给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积蓄了动力

作为社会经济在一个特定范围之内的经济综合体,尤其自身的综合体,同时对应的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等多个综合要素的作用下而形成、发展,成为了一个特定的演化机制。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经济城区经济的区域化演变规律。在这个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自然就产生了城市。城市是多种资源集聚而形成的一个空间整体,是当地区域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以及金融等的结合点。城市在整个区域当中以当地的资源为基础而发展成为了一个区域的中心,反过来又通过城市经济的持续运行和高效发展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当地的格局布置与发展综合成为一个土地集约结合体。通过城市的土地节约利用必须研究土地发展方式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宏观层面来把握城市土地节约发展的发展规律与方式。

(二)城市发展的区位性特征

从当地的区域发展宏观角度来看,不同城市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优势而采用不同的土地节约形式。城市发展的区域特征注重的是城市区域发展的内部布置,多种不同区域的土地包括有多个不同特点的土地节约利用方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把握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分布规律。

城市土地的节约利用在区域特征方面主要表现在各个地域空间之上的节约利用程度差别,城市区域和边缘区域节约程度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土地节约方式的采用。城区的高地价以及城市建筑的高密度直接造成了人们对城市周边郊区自然环境要求的提升以及郊区的低地价造成城市土地的最佳节约方式是中心城区必然高于城市边缘。且不同的城市空间内部形态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形态与分布都存在着些许差别,因此土地节约利用过程中必然关注区位问题。

(三)潜力的无限性特征

城市土地的利用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且整个系统属于一个目标驱动系统。利用目标是整个系统的驱动力,因此该系统应该围绕着土地的利用目标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所有相关关系都是以利益目标的追求而进行的。对于土地利用目标相同的城市,还可以利用目标实现途径、利用关系等方面存在着多种差别。同时土地的利用还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自适应性、意识性以及责任性等多种特点,是多种因素相互演进的结果,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

二、经济增长与节约土地之间的关系

(一)节约土地利用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节约用地作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策略,土地的节约利用能够真正的实现单位用地的"投入-产出"效益的最优化。通过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和严格控制将在客观上促进当地区域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发生对应的改变。土地的节约利用中需要用到的刚性指标,诸如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工业项目的投资额度等,都对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起到了对应的保障性作用。例如,一旦城市用地面积受到限制,企业的可用地面积将限制企业通过规模扩大来发展的模式,使得企业需求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方式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有效的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部分专家认为,土地的节约利用过程同时也是对水资源、能源资源以及原材料资源等进行有效利用的过程。所以,在促进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土地的节约利用加以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这样就要求能够合理的处理好土地节约以及其他非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的合理处理。

同时,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进程,当城市处于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发展因子以及发展节点也会不同。在经济高度发展时,城市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这时的技术将会代替土地。一旦土地因素完全实现市场配置,这个目标将会实现。

(二)土地节约利用推动了以市场为基础的土地配置方式发展

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应该对当前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进行改革,并积极的推进市场作为土地的整体配置基础。在分析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土地的拥有者通常不会将土地成本计入到生产成本当中,导致土地缺乏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率,市场的发展缺乏推动力。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土地的拥有者(企业)也不会愿意通过增加成本的方式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存在着对应的体制问题而使得大部分的土地拥有者,诸如国有企业等在管理方式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他们没有意识、能力来通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来提高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再次,土地划拨的无限期利用使得土地拥有者将土地作为了自身的"私有财产",而这些现象对那些能够仅仅维持生存的企业显得相当严重。所以,大量存在的划拨土地是导致当前我国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只有通过推行全面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才能根本的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

(三)土地节约利用与规划需要准确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

由于对当前土地的利用数据,诸如耕地的多少、建设用地的面积以及两者的变化量多少等都存在着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但是,做好对应的土地节约利用需要一个准确而丰富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因此,在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准确程度来提高土地节约利用程度具有明显的效果。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覆盖面积的增加,建立一个能够实时获取、及时定位等信息获取、存储以及分析数据网络是土地节约利用的基础条件。这样,才能够给城市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一个精确的土地利用效率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土地节约利用--2006中国科协年会12分会场第4单元会场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06,20(5).

[2]康鸳鸯,郭艳,杨传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节约利用土地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2).

上一篇:浅析两大法系的鉴定结论与专家证言制度 下一篇:玉帝吃了桂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