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238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08 09:06:00

肺炎支原体肺炎238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2 - 23 -02

儿童时期以呼吸道性疾病发病为最多,病原多种。病毒、细菌感染居多。近几年肺炎支原体感染随环境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时期明显增多,侵犯呼吸道感染的为最常见。部分患儿可有溶血性贫血、脑膜炎、心肌炎、肾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肺外表现[1]。现将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住院治疗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阳性诊断为肺炎支原体肺炎23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血清Mp-IgM阳性患儿238例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36例,年龄3岁145例(60.92%)。

1.2Mp-IgM检测采用日本东京富士瑞必欧生产的赛乐迪亚-麦可Ⅱ,试剂盒采用被动凝集法。正常参考值≤1:40

1.3 诊断标准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2]:(1)持续剧烈咳嗽;(2)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3)X射线所见较体征显著,胸片可见两肺均匀一致的片状阴影成似大叶性肺炎改变,肺门阴影增浓;(4)红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5)应用大环内酯类效果好;其他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无效;(6)血清 Mp-IgM阳性。

1.4临床表现

1.4.1 发热共153例(64.29%)热型不规则,多为不规则发热,少数为驰张型,发热持续时间不等,短则一过性,持续1周。111例(49.16%),持续1~2周23例(9.66%),持续2~3周6例(2.52%)。

1.4.2 咳嗽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咳嗽严重程度不等。持续性咳嗽108例(45.38%),伴喘息74例(31.9%)。

1.4.3 肺部体征肺部听诊无阳性体征者76例(31.93%),可闻及湿性音112例(47.06%),喘鸣音74例(31.9%)。

1.4.4 肺外表现

1.4.4.1 消化系统主要症状为食欲下降69例(28.99%),伴腹泻54例(22.69%)。

1.4.4.2 循环系统胸闷、心前区不适36例(15.13%),心电图异常26例(10.92%)。

1.4.4.3中枢神经系统 热惊厥6例,脑膜炎2例。

1.4.4.5 泌尿系统共11例(4.62%),单纯性血尿6例,肾小球肾炎3例。肾病综合征2例

1.4.4.5 皮肤黏膜共13例,其中丘疹性荨麻疹5例,猩红热样皮疹4例,充血性皮疹4例,肾炎3例,肾病综合症2例。

1.5 实验室检查本组238例患儿血清Mp-IgM测定结果均为阳性。其中发病1周后采血167人阳性,余71人住院7~14天后复查Mp-IgM阳性。其中1:80阳性64例(26.89%),1:160阳性104例(43.70%),1:320阳性70例(29.41%)。外周血红细胞计数正常者156例(65.55%),10×109/L者56例(23.53%)。住院满2周及2周以上68人复查肝功、肾功无异常。

1.6 胸部X线检查所有患儿胸片均可见异常表现。其中单侧或双侧呈斑片状阴影168例(70.58%),大片状阴影47例(19.75%),呈网状阴影16例(6.72%),间质损害7例(2.94%),合并少量胸腔积液24例(10.08%)。

住院1周复查胸片 肺部影像消失46例(19.32%),明显减轻69例(28.99%),无明显改变123例(51.68%)。住院2周及2周以上患儿共38人,2周时复查胸片,肺部影像较前明显减轻18例,无明显改变40例。

1.7 治疗所有患儿均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连美罗药业生产)30mg/kg/d静脉输液,体重超过30kg者每日给予0.9g静脉较佳。7~14天症状明显好转改用口服红霉素。总疗程2~3周对咳嗽严重伴发热给予痰热清0.5ml/kg/d,有喘息者给予布地奈德泵吸,不喘停用,同时给予其他相应对症处置。

238例患儿住院7天87例,住院7~14天116例,15天以上35例。

1.8 疗效评定(1)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恢复正常;(2)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正常;(3)好转: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4)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2 结 果

治疗7天痊愈78例(32.77%),显效108例(45.38%),好转48例(20.17%),无效4例(1.68%)。无效4例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疗2周痊愈174例(75.21%),显效36例(15.12%),好转14例(7.98%)。总效率92.02%。

3 讨 论

近几年Mp-IgM感染逐渐成为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疾病。全年均有发病,冬季较多。每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长,可持续1年[2]。流行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因肺炎住院占30%以上,非流行年占10%~20%,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胞外寄生菌。因其与宿主细胞膜具有相似的抗原成份,可长时间寄居。Mp还可刺激B细胞抗原结构可改变自身抗体,导致病理免疫反应。因此Mp感染后可导致多脏器损害,因其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各年龄均可引起发病。本组病例从发病年龄上看,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为多,年龄较小发病较少,性别间无明显差异。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持续性咳嗽、肺部体征相对较少。胸部X线表现阳性率明显高于肺部体征,可表现为肺泡炎症,间质炎症以及混合性病变,有一定游走性,部分病例变化较快,也有的变化不大。从本组病例胸部X线的改变看,肺泡炎症的影像好转较快。大片阴影及间质炎症好转较慢,甚至无明显改变(住院期间)。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发生率不高,但个别病例病情凶险,肺外表现可确切发病机制无统一认识。多次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为支原体培养阳性,但此阳性率较低,且培养时间及费用较高,对临床应用意义不大,而急性感染时血清Mp-IgM的检测可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依据。

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为各界同道所公认,其抗炎作用主要与抑制氧化爆发和细胞因子有关[3]。因Mp为细胞外寄生菌,大环内酯类中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细胞外的有效药物浓度高,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甚微。阿奇霉素细胞内的有效药物浓度是红霉素的50~100倍。而细胞外的药物浓度仅是红霉素的1/10。因此本组病例中我们选用红霉素抗支原体治疗。用药的疗程保证2~3周。部分病例采用序贯疗法,部分病例口服用药依从性差。持续静脉给药,应用2周及2周以上红霉素出院时未发现肝、肾功改变。经上述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其发病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较多,无性别差异,少数患儿并有其他脏器损害,在基层医院辅以血清Mp-IgM的检测阳性为诊断依据之一,诊疗上选择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细胞外浓度高的红霉素为主要治疗药物,静脉及口服序贯治疗,保证足疗程2~3周,治疗中注意监测肺外损害及肝、肾功有无改变。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0.

[2] 何志文,冉丕鑫,钟南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慢性肺炎症性疾病中的抗炎症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6):353-355.

[3] 诸福宗,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1992:68-69.

上一篇:风心病合并左房黏液瘤1例分析 下一篇:妇月康胶囊预防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出血2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