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论观点谈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时间:2022-09-08 08:56:49

从认识论观点谈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实践证明运用量变、质量及其相互转化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统帅所学的知识,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他还有一些重要的哲学观点和范畴,如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等,对我们学习高中《生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兴趣的同学可通过政治课的学习和自学等方式来进一步学习。也可以在生物课的学习中来体会和理解这些观点。应该坚信学习并运用一些哲学观点来指导和统帅我们学习高中《生物》,是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的。

作为高中学生,对于我们人类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基本过程,应该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可以使我们能自觉地按照人类认识的规律去学习知识,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牢固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证明。就是说,人的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例如,人类对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认识,就是从科学实验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在17世纪,有一位比利时的科学家叫海尔蒙特( Helmont)他做了一个实验:把一棵柳树苗称重后栽种在一个木桶里,桶里的土壤也事先称重。以后,他只给柳树浇水,不加任何肥料。5年后,柳树苗长成柳树,重量由原来的2.2千克重增至76.5千克,而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60多克。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海尔蒙特认识到,柳树增加的物质,主要不是从土壤中来的,最大的可能是从水中得来的。以后,有人做了化学分析,知道柳树增加的物质有很大一部分是碳元素,而碳元素绝不是从水里来的。于是有的科学家又猜想,柳树增加的物质可能是从空气中得来的,因为空气中有含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气。根据这个设想,科学家又设计了实验:把柳树栽在一间温室内,如果把室内的二氧化碳气抽去,柳树便停止生长;把二氧化碳气放进室内,柳树又开始生长。通过科学实验的实践,人们终于认识到,柳树原来利用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来增加自身重量的。就这样,经过科学家们一代一代的努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谜被人们认识到了。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又用到生产实践中,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

今天,我们学习的高中《生物》中的内容,都是许许多多的前人(包括科学家和普通劳动者)在他们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论。这些理论可以说都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经过实践证明过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去重复前人总结这些理论的全部实践过程,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知识多是间接的知识。因此,我们的学习过程,就要注意这些间接的、理论性的知识,如何与实践相结合这一重要问题。这牵涉到我们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的问题。

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或两种形式,指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即感觉和印象的阶段。感性认识是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所得到的是直观的、生动的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一切认识的基础。但是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不能认识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判断、推理和概念的形成的阶段。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综合感性材料并加以整理和改造而成的,它是人在实践中认识发展的进一步深化。理性认识能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虽然,我们学习的都是间接的知识,但也要注意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在课堂上,我们一定注意到了,教师总是用活的生物或标本、模型、挂图、板图或生动形象的语言等各种教学手段来加强直观性。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化教育手段也广泛应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等手段,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所以要加强直观性,主要是为了使我们在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先有感性认识。我们平时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认真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及生物现象,也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课内外的感性认识,是我们进一步获得理性认识的基础。课堂上,教师会对各种感性材料加以分析、讲解、综合,然后,总结出理论性的内容,即上升为理性认识。有了理性认识,就增强了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并扩大了我们认识事物和学习知识的范围。例如,我们学习原核生物时,首先要看书中的插图或教师讲课用的挂图,当然也可以看有关的电影、录像,以形成对原核生物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总结出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等理性认识。有了这一理性认识,当我们遇到放线菌、衣原体等生物的归属问题时就会解决,即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这就增强了学习能力,扩大了学习范围。

在我们学习的高中《生物》的内容中,安排了几个实验,虽然这些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先讲理论知识,后用实验来验证理论,但是,有的学校,有的教师,就采用了先实验后讲课的方式。例如,叶绿体中含有哪些色素?对此问题的解决是先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通过实验,先有了滤纸条上四个色素带的顺序、颜色、宽窄等感性认识,再来进一步认识各是什么色素,以及含量和作用等理性知识。这种做法符合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的。

总之,在我们学习高中《生物》的过程中,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明确我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过程。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感性材料和教师提供的各种感性材料;注意教师是如何把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处理,而上升为理性知识的;注意抓住一切能进行实践的机会,如实验课、课外活动等,认真地动手、动眼、动脑,以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对理性认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特别是要运用各种生物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周围的生物现象,和解决一些生物方面的实际问题。一句话,要想学好生物学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样两个认识上的“飞跃”。

上一篇:大连静脉产业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跃进 下一篇: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