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构思,深刻的主题

时间:2022-09-08 08:29:23

巧妙的构思,深刻的主题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了大量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如何把这些文章的特点体现出来,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历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于一种程式的教学中。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这个问题就更为明显。其实,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套路来欣赏文章,还应从体裁自身的特点来决定教学的方法,抓住重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入文章内部。

就拿《药》来作一个实际例子。《药》创作于1919年4月,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秋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鲁迅的小说,具有一个特点,也就是从“为人生”出发,表现“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以最平凡的事件来描写最不平凡的思想,以此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一、情节的展开反映主题

《药》写的是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在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针对文章的大致情节有较直观的了解,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要明了。鲁迅对秋瑾殉难颇多悲愤,对巫医以人血馒头治痨病也有所闻。但他并没有把这两种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分别写成小说,那样写只不过是提供一些革命逸事或风俗文化而已。他以特殊的思想深度使这二者发生关系,把它们作为明暗两条结构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两条线索穿插折叠在同一个艺术世界之中。

二、环境的描写衬托主题

在小说欣赏中,教师还应注意环境的变化对主题的影响。

《药》中,作者就刻意地对不同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一开始,就安排了一个不寻常的时间来渲染、烘托不寻常的环境:“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沉寂、阴森的环境,华家为找药用尽脑汁,突现了寻常百姓家的不寻常事;接着,写到了不寻常的杀人刑场丁字街的环境,突出其恐怖,杀气腾腾,这就很巧妙地把华家与夏瑜被害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即为了治病,华家买人血馒头,夏瑜的血被卖,被吃,突出了主题,也照应了标题。再写一群看客去看杀人凑趣,最后写老栓得到人血馒头之后的感受,正因为他相信这人血馒头可以治好儿子的痨病,所以才不惜把辛辛苦苦攒来的一包洋钱拿去买药。也正因为他相信,所以去买药时他才高兴得“跨步格外地高远”,这些都为体现小说的意义作好了准备。

茶馆内部的环境,表现的又是当时特定的一个下层社会,形形的人,同样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巧妙地说明杀害夏瑜的真正凶手是整个社会,找出这个社会的“病”结,是“医病”的关键。

三、人物的表现深化主题

在分析中,教师不可忽视人物形象。小说《药》的人物描写就很具个性,人物形象极其鲜明,塑造不同的人物,方法各异。抓住人物,就能找到剖析文章内容的一条途径。

《药》中明确出现的人物有华老栓夫妇、康大叔、夏四奶奶和花白胡子等茶客,从侧面暗写到的人物有夏瑜和夏三爷,还有街上的许多“古怪的人”,把这些人物进行分类,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愚昧麻木的群众,如老栓、夏四奶奶、茶客和那些“古怪的人”;一类是革命者,如夏瑜;一类是封建统治者的帮凶,如康大叔和夏三爷。

小说是如何写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的?首先应该明确,革命者夏瑜是因为本家夏三爷的告官而被捕,又因刽子手康大叔而遇害。而那些愚昧麻木的群众,对夏瑜被害表现出的是冷漠、不理解,甚至是嘲笑;对走狗帮凶表现的却是恭敬、羡慕和低声下气。当凶残、蛮横的康大叔在茶馆里高声叫嚷时,所有的人都恭恭敬敬的听,华大妈在为他倒茶时,还特意“加上一个橄榄”。

这样的人物关系,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特征,又提示出了小说的主题。

上一篇:浅谈提高散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