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的习惯教育

时间:2022-09-08 07:52:10

浅议小学生的习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79-01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校的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习惯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造成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没有好的行为习惯。而学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要场所,小学年龄段又是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协调性不高,认识水平低,一般习惯还正在形成,可塑性极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老师都要重视并抓实学生的习惯教育,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成人成才、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怎样才能达此目的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制定规则,明确良好习惯要求

“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学生一日常规”,从学生到校早读,升旗、做操,上课,课间活动,卫生值日,放学回家等环节,提出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礼仪习惯、节俭习惯等方面的要求,打印下发到各班(中高年级学生可人手一份),要求各班在开学第一周认真组织学习并认真落实。如做操升旗时要求做到:①集合安静、迅速,队形整齐;②升旗仪式规范,少先队员行队礼;③唱国歌声音响亮,整齐;④做广播操整齐、有力,动作正确规范。学生通过逐条学习,明确常规要求,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按要求去做。

各班级还可以在组织学生逐条学习“常规”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地区本班级的实际,组织学生、家长、学科课老师一起来讨论制定相应的“班规”。可先由小组讨论研究,组长记录,再班级汇总,最后听取科任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建议,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让学生在参与讨论,确定执行中教育自己,懂得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正确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猛跑、追逐、打闹,不爬树、吊树,不翻爬围墙等;课前应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收集资料等课前学习任务;上课前应整理好课本、笔记本及相关材料;上课时要精神饱满,思想集中;发言提问应主动举手,须高声讲并用普通话;其他同学交流发言时,须静心倾听,认真思考等。让学校常规、班规由外在的约束变为学生内在的认识,由他律变为自律,从而乐意接受并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 开展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的凝练和精神。加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更愿意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因此,学校要从活动入手,抓体验,抓生成。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各班级要积极利用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元旦节、春节、“三八”妇女节、清明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建军节、纪念日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三 营造氛围,强化良好习惯意识

对校规、班规的崇尚和坚守,是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班级的良好班风,是一个学校的良好氛围。在一个大家都遵守规则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比如,在一些较大的市级医院里,像重庆西南医院、大坪医院,人们交钱挂号,求医看病,取药等都排队,你一个人就不好意思抢先“冒轮”;大家都保持安静,你就不好意思大声喧哗;大家都保持干净、整洁,你就不会随意吐痰、乱扔垃圾,这对大多数人都适用。为此,我们要注重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校环境、班级环境,每贯彻落实一条校规、班规,要坚持以一贯之,不贪多求全,从每一个细节抓起。同时动员家长长时间努力配合,给孩子一个讲究好习惯的氛围。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礼仪习惯”的教育中,学校领导、老师、家长,都应要求学生做到:①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②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③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④进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要让老师先行;⑤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等。老师、家长要以此严格要求学生,并从自身开始,首先检查对照自己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做到,如学生在校内外见到老师主动“问早”、“问好”,我们老师也应有礼貌地回答“你早”、“你好”。其次要以身作则,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等方面给学生做出表率,尤其是在学生面前要扬长避短,努力在各方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形成合力,营造出良好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最终达到让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走出社会做好公民的目的。

四 赏识表彰,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教师应多赏识;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学校要大力表彰。让学生感受到遵守校规、班规,讲究良好习惯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学校应坚持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天的课间集会、红领巾广播站,公开表扬好人好事,表扬范围小到主动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的同学,大到拣到上百元现金主动交还失主的学生。每一次表扬都会影响到很多同学,大家会乐此不疲,争做好人好事。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中,学校应建立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德育处评、教导处评等多元评价体系,构建以每学月或每学期评选 “文明星”,“好学星”、“守纪星”、“卫生星”、“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养成教育优秀班级”、“养成教育优秀家庭”等为主体的全方位、多层面的个体和群众体系,形成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学生习惯教育评价体系。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一句真诚赞美的话,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份鼓舞士气的荣誉证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认可,一种需要,是激发斗志和调动积极性的法宝,学生会为之把各方面的好习惯坚持下去,并促进自己在各方面做得更出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上一篇:试谈多媒体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大学生防骗教育之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