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9-08 07:33:53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

摘 要 本文结合几年来福建省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生态文明城市支撑和带动作用进行论述。就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一、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几年来,泉州市初步形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建成省级生态市;建成德化、南安、永春3个国家级生态县(市),10个省级生态县(市、区),8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32个省级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一是注重推进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工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服务业平稳发展的产业体系,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为3.4:61.5:35.1,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建成多个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县、园区和示范企业。

2、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有效提升。实施“四绿”工程, 建立“泉州市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建立以投入产出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要考核标准的用地规模审核制度,全市退出石材业开采环节,矿山生态恢复有序推进;率先在全国建成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建成一批蓄水、引水、调水工程;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崇武至秀涂等海岸带得到有效整治。

3、绿色人居环境建设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注重凸显“绿之城”。每年以近400亿元的投资强度组织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形成“一湾、两翼、三带”的城市生态板块。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加快淘汰“黄标车”,建立城市公交体系,推行绿色出行,构建完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网,有序推进PM2.5污染防控、监测和数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5年行动,突出抓好村庄环境“点、线、面”综合整治,推进村庄环卫保洁和污水治理。

4、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高。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实施,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施《泉州市生态市建设行动方案》和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明显提高,环保意识、绿色消费正深入校园、走入社区、贴近市民。

二、生态环境建设形势依然严峻

泉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生态创建的意识和氛围还不够浓厚。一些单位认识还不到位,乡镇、村生态创建不够深入,不切实际,全社会参与、共建生态文明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一方面污水处理设施不足,一方面污水管网、泵站建设滞后;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建设资金筹集和运行管理费用难以保障等多重困难。三是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随着企业节能技改工作的持续推进,可挖掘的能耗空间已越来越小。减排目标任务完成困难突出,部分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至今无法正常运行发挥减排作用,畜禽养殖场全过程治理不够规范,部分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电站脱硫脱硝不够完善,中小锅炉的脱硫治理或清洁能源替代工作难以跟进,机动车减排推进成效不大。四是自然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山地过度开发、矿山无序开采尚未从根本上遏制,水土流失、资源浪费等问题依然突出,林地、矿山和海域等资源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三、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平的工作思路

1、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要贯彻落实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将生态文明纳入体制改革的范畴,作为总体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动并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生态环境的信息公开化,深化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调动全社会力量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2、应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一是在决策过程中应坚持“环保优先”原则。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全过程,按环境容量优化经济布局,促进城市与城镇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在城市建设中应确立“环境区划”先行。根据中心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抓紧修编市区环境功能区划,围绕打造海湾型生态城市,明确划分各环境功能区,确立环境容量目标、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产业发展方向和项目布局。三在城市经营中应融入“环保理念”。

3、深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开展重点流域(近海水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小流域“赛水质”活动。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已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要加快实现满负荷、稳定达标运行。重点推进沿江、沿海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4、要提升创建水平,打造一批示范典型。要深化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精心打造一批示范点,不断推进“生态细胞”工程建设。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加快完善现有园区基础设施集中供热、废弃物集中回收、污染物集中处理体系。要全面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加快形成一批有机、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四绿”工程,实施“一湾两江四山”城市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城市各类公园、中心绿地和重要地段、江河湖海沿岸生态修复,展示“山、江、海、城”交融的美丽泉州。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

上一篇:高职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培养课程群建设研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