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人才队伍思考

时间:2022-09-08 06:45:46

建设社会人才队伍思考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更加关注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社会建设、做好社会工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应在实际工作中抓住关键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社会工作人才。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和方法是有效保障社会工作人才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必须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确保社会工作高等教育紧跟和符合社会建设管理实际。注重开发利用具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兼职师资,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专题讲座,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实践能力。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培养,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学习借鉴国外社会工作先进经验,开阔视野,提高水平。鼓励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工作,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更加突出层次特点,立足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努力培养既掌握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又熟悉社会工作专业技能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

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扎实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前提是建立规范化的职业准则、职业标准和职业保障制度等,是推动社会工作人才形成职业群体的直接原因。必须将实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评价制度作为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按照高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序列,组织开展职业资格水平评价工作,逐步实现各类社会工作岗位从事社会工作的专门人才全部持证上岗。认真贯彻落实《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评价细则和具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工作。坚持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准入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职业声誉和地位。疏通社会工作人才流动渠道,广泛聚集具有专业水平的职业社会工作人才,加速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进程。

规范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社会工作有别于其他工作,必须针对社会工作岗位特点,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研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等不同类型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综合衡量不同社会工作岗位要求、服务对象、工作难易程度等因素,研究设计岗位等级、岗位数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配置和结构层次比例,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标准。必须结合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分类选用社会工作人才,确保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按照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的要求,研究社会工作人才各项使用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契约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使用机制。深入研究和切实解决基层社会工作人才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力吸引、选用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充实基层社会工作组织和机构。

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有效激励社会工作人才成长发展。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对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综合运用考核评价、表彰奖励、工资待遇等多种方式激励社会工作人才。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以社会工作人才的能力、业绩为主要评价因素,结合品德修养、行为操守、职业素质,采取定性、定量的方式,综合考核评价。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完善民主评议,扩大公众参与,把群众意见作为社会工作人才考核评价的重要尺度。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确保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会工作人才依法享有社会保障的权益,切实解决后顾之忧。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工作机构,深入研究能够综合体现履行职责、能力素质和业绩水平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广泛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要把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才充实到社会工作中来。

上一篇:新时期领导素质思考 下一篇:教师节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