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时间:2022-09-08 06:04:35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即七、八、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它是学生的少年时代的语文教学,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2至16岁,这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华,面对着光辉灿烂的明天,心中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太阳,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告别了小学的老师和同学,跨进了中学的大门,又迎接着高中生的时代,幼稚与成熟并存,是一个令人烦恼而又充满希望的时期。小学的识字程度如何,要在初中阶段再次巩固提高,以便适应高中阶段的教学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才特别是青少年成才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人们对青少年的教育教学的呼声日高,而其中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略谈自己的几点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转变角色;丰富教学内容;高效课堂

一、转变教师角色,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阶段,又是学生教育的难关又是教育好学生的极好机遇,它对人生的成长具有非同凡响的特殊意义。因此,转变教师角色,打造高效课堂尤为重要,使学生在青少年时代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将有助于青少年一生的发展。打造高效课堂,要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展示学习成果,关注学生出现错误后的情绪变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学习成果的差异和优劣,教师要做到及时肯定、及时评价、及时补充、深化,及时纠正见解的偏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挥众长”。为此,就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应变思维和综合能力,不但要教会学生基本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丰富教育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精力投身于英语和数理化方面,对语文的学习就会放松,而考查知识的丰富性又集中突出在初中打下的坚实基础,无论字词句段篇,还是文化阅历方面,必须在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与基本经验能力提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责任大、任务重,教师就必须打好坚实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学习来提高自己。同时,语文教师要多跟班、多观察自己班上的学生,需要记忆的文化常识、古诗词、精美文章就要有专门的小组长负责检查,小组长由教师专门培养和指导;语文教学中,生字词教学是最枯燥乏味也难以快速记忆和掌握的难点知识,对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可以编成口歌、或在具体的语言中准确用词,或用比赛法、或用汉字大赛的技巧,多种式样、勤于运用生字词,当生字词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后,语文学习的各方面就有了坚实的保障。同时语文教师利用“每日一诵”“诗歌朗诵竞赛”“诗歌知识竞赛”“文化知识盘点”“书香班级”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吟诵与传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真正爱语文,爱中国的文化。

三、和谐师生关系,温暖教学环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耐心去教育问题学生,常常采用批评、指责甚至体罚的手段来刺激学生,以达到“激将”的目的,而结果却往往是适得其反。最可怕的是和学生形成了僵持的局面,造成了学生的对立情绪,如此的师生关系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满爱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真诚的表扬和夸奖,多采取激励性的方法去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学会宽容。“抚摸一下学生的脑袋”、“送笔给偷窃学生”“承认错误给一块糖的故事”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好的启示。只有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深入了解你的学生,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喜欢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怎么学习,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四、巧设教学中的“兴奋点”,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知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假如说课堂上的学生如一潭清水,那么教师设计、建立的优势思维兴奋中心则如同“点”,巧妙的“兴奋点”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问妙讲、精讲精练,或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彩色板书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奇感等就是“兴奋点”,而我们提倡的“每节课一个经典笑话或经典故事”在学生感觉疲劳或注意力分散时则能起到有效唤醒学生的作用。教师精心的设计“兴奋点”,便能激起一潭清水,产生出良好的“场效应”。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学生,还要掌握较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设计出恰如其分的“兴奋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课堂的高效是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关键,也是“防差提优”的关键。每一个想成为“名师”、“人师”甚至“大师”者应该在这一方面多做文章。

上一篇:我的“微博功”是怎样练成的 下一篇:大力彰显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