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育的困惑和探究

时间:2022-09-08 05:09:33

小学文言文教育的困惑和探究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育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小学文言文教育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难点。作为教学者,面对文言文教学的诸多困难,实应迎难而上:以文章特点,激发学习古文的情趣;反复诵读,让同学体验古文音韵之美;创意书写,体验古文简约古朴之美。

【关键词】小学;文言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小学文言文教育既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其难点。中华五千年,沉淀了无数的文化精粹。如何让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下去,无疑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文言文教育,则是整个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基础。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曾在《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提出:“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然,文言文时代毕竟距今久远,其音、形、意都与新生不久地白话文相去甚远。再加之句式、修辞、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对其之理解变得困难。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尚未成熟,即使是较为浅白的古文,对他们来说,也是枯燥无味,甚至是晦涩难懂的,由之产生的畏惧和厌恶情绪非常普遍。而教学者,对其采用的死记硬背,强迫式教学虽一时之间起到达标的效果,却牺牲了学生对文言文的长期兴趣,导致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下降。

正如前文所说,小学文言文教育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同样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最难点。如何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如何在轻松的环境中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古文知识基础,这些都是小学文言文教育中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部分。笔者在长期地实践探索和思考中,认为教学者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却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的地方。

(一)故设悬念,激发兴趣。有些课文本身就是趣味十足的故事。除了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查字典、工具书等方式搞懂课文意思之外,还可以让利用猜读的方法一句一句出示课文,然后让学生们根据人物的性格,猜测事情的发展。没有最正确的答案,只有最绮丽地想象,在这样的环境设定下,学生们自然兴趣高涨。

如教学《性缓》,先出示前半句:“一人性缓。”猜其意,思其平日之表现,想故事之发展。“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如果你看见了怎么办?慢性子是怎么办的呢?学生边猜边说,“文白”对照学习不留痕迹。而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得到许多有趣的答案。如此教学,轻松而有趣,学有余力。

(二)“穿越”古今,“身临其境”。穿越是网络文学中最流行的元素,不少学生都有看穿越小说的习惯,将“穿越”引入古文教育中,无疑会让学生眼前一亮,精神振奋。

(1)从古“穿”今,古今相连。

如可以告诉同学们,不少电影电视剧都是根据这不足百余字的古代小故事改编的。如曾有最近热映的电影《画皮》《倩女幽魂》等等。而课文中曾学习到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也被借鉴到了电影王力宏自导自演的电影《恋爱通告》中。由此,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足百余字的古言故事经常被人们借鉴到电影电视剧?这些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有哪些亘古不变的价值。

(2)由今“越”古,创作课本剧。

让同学们发挥创意,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创意,如旁白。甚至可以虚拟一个穿越人物,加入到课本剧中,让学生们根据文中人物的性格来编写和穿越人物的互动。因为表演的需要,学生们会自动自发地去了解整个课文的意思,背诵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这既是对课文的另一种形式的背诵理解,也是学生们相互交流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反复诵读,体验音韵节奏之美。

读,是小学生们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中国古文提倡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的意蕴都在字面之外。“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国古代都以诵读为蒙学之始,虽有弊病,但不可否认,这种学习方法确实会有较强地学习效果。小学生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是最强的,所以诵读对他们来说很轻松,而反复地诵读,加上老师的一些点拨,既让学生们理解了课文意思,又让学生们在反复诵读中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学习过的内容一时忘记,到中学阶段,也能够凭内心深处的记忆很快想起来。

当然,读也是有技巧的,老师在诵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读字音和句读,让学生们能够正确掌握字音和节奏。二读感情,读得绘声绘色,帮助学生通过语调、感情理解文章意思。如《伯牙绝弦》之最后一句:“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低沉,可显伯牙失去知音后的无奈与痛苦;坚决,可示伯牙决定之不可更改;平调,则显示说故事之意味。不同的语调,不同的理解。三读韵味,让学生们感受到古文的音情结合的韵律之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划划节奏线,读出古文的韵律,朗朗上口。

三、文白互写,激发创意热情。只要让小学生们充分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那么,让他们以课文为模板,改编创意,写出自己的古文也并不是难事。毕竟,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擅长模仿。他们能够自动忽略掉个别词句的不太理解,整体上把握文章意思,敏锐地抓住语言的特点。读了《学弈》,可以让学生们写《学棋》、《爱书》等等。一些较为优美的古诗,也可以让同学们想象其中的意蕴,仿写出优美的散文诗来。如《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简明易懂,情思惆怅悠远。不正可以让学生理解意思发挥创意,写出自己的现代诗来。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在比较中认识到,古诗的韵律悠远,和现代诗的洒脱自由。甚至可以让他们用古文来改写自己的作文:如吾父嗜烟如命,母屡劝若不闻,再劝,父发脾气,乃摔门而去母伤心,哭泣不止,无心做饭吾只好亲自下厨,情形好不凄惨。夜,父归,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父长叹一声:一日无烟,怎活得下去?母无奈,只好听之任之,戒烟一事暂且不提。

作为教学者,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难,实应迎难而上:以文章特点,激发学习古文的情趣;反复诵读,让同学体验古文音韵之美;创意书写,体验古文简约古朴之美。在学生们心中埋下对古文向往欣赏之心的种子。

参考文献

[1]罗建霞.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J].才智.2011(6):62.

[2]林洋.浅谈小学文言文的乐学趣教[J].成功(教育).2011(10):91.

[3]邱静君.小学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的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1):45-46.

[4]杨红梅.小学文言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J].教育.2010(7):16.

[5]李卓,李壮.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对当前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14-116.

上一篇:试论当前语文教学目标陈述中的弊病 下一篇:教育与学生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