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对血透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9-08 04:48:34

护理管理对血透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对血透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月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选择24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管理措施,每组均为12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5.3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6.24±7.92)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护理管理;血液透析;护理满意度

血液透析作为慢性肾病的替代疗法,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主要起到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作用,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血液透析时间较长,且过程比较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为了在治疗期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2]。本次研究对护理管理对血透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选择2015月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月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4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获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2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121例,男75例,女46例,年龄在44~82岁,平均年龄为(63.15±5.23)岁,包含糖尿病肾病患者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4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6例,多囊肾患者10例,排除严重心力衰竭及合并感染患者;观察组患者共121例,男77例,女44例,年龄在43~81岁,平均年龄为(63.02±5.42)岁,包含糖尿病肾病患者4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13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患者6例,多囊肾患者9例,排除严重心力衰竭及合并感染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进行常规检查、日常护理等。

1.2.2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包含:①环境护理管理,医护人员需要对血透室进行环境清洁,做好血液透析治疗室和血液透析准备室的清洁护理。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空气消毒,利用备用UV进行照射,时间为90 min;血液透析治疗室则采用空气消毒仪进行消毒,早晚各1次,时间为90 min/次。②血透机护理管理,在血液透析完毕后,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对血液透析机进行消毒,必须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消毒处理,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发消毒方式,并做好保养。③患者护理管理,在血液透析前,医护人员需要测量患者的体温,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对于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各项传染性疾病的检查,并向患者介绍血液透析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考察表进行评价,包括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责任心、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和书写的规范性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所占比例与基本满意所占比例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以后对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5.3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6.24±7.92)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29%,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严重和人口老龄化,如今慢性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而血液透析作为治疗和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主要起到替代肾脏部分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作用[3]。但由于透析时间较长,且对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挂历措施,控制和保证护理质量[4]。护士长需要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医护人员熟练各种透析方法,能够预防、发现和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类并发症[5]。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环境护理,对于血透室中的座椅、床等进行消毒,采用1:100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6]。对于床上用品需要确保一人一套和一人一换。对于检查阳性的患者,应当采用分区分级专人透析治疗。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5.3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76.24±7.92)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将护理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能够有效控制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血透效果,同时还能够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即护理管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479-1480.

[2]房凤娣.PDCA循环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6):997-998.

[3]汤菊萍,TangJu-ping.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杂志,2010,27(1):25-26.

[4]邵卫红,朱生娣,俞江英,等.PDCA循环管理对血透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60-62.

[5]张晓梅.PDCA循环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257-258.

[6]鹿香花.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5):173-176.

上一篇:脑微出血与临床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早期腹腔穿刺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