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擦的黑板

时间:2022-09-08 04:45:33

不能擦的黑板

(T:教师 S:学生)

幕1:

(上午第二节课后,课间休息时间)

教师走进教室,几个学生纷纷围上来。

S1:老师!能不能别擦黑板啊!?

S2:老师!您不能擦黑板啊!

T:为什么?(回头看黑板,其中一块黑板上画满卡通图案)这是什么呀?

S3:这是我们昨天开家长会画的板报,每个小脑袋都代表我们班一个同学。您看这个像谁?

T: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擦啊?

S1:我们就想留着,多好看啊!这节课您就用那半边儿吧!您一定不能擦,给我们留着!

T:你们打算留到什么时候啊?

S4:留到明年开家长会,嘻嘻嘻。

T:(瞪了S4一眼,面露不悦)待会儿再说!

幕2:

(上课铃响过之后)

T:我想跟你们说说昨天在八班的事儿。昨天我去八班上课,有个女生过来跟我说,“老师,能不能跟您商量点儿事?”我问她什么事儿,她说,“下午第三节要开家长会,第二节下课后只有十分钟画板报,我们刚才在那半边黑板上画了一些花边儿,这节课,您能不能用另外一块黑板?”我当时很痛快地答应了。

S5:(做出很不屑的表情,小声嘟囔)切。

T:怎么了?“切”什么啊?!我觉得八班的同学就是比你们懂得如何跟别人交流、协商,非常得体,非常礼貌,而且目的也达到了。咱们班呢?我一进门,就哗啦啦围上来一群人,跟我说不能擦黑板,能不能别擦黑板啊,还有的说要留到明年家长会。

S4:(嘿嘿乐起来,小声说道)我说的。

T:我知道你们特别想留着这个板报,可是,不能因为你们不舍得擦掉,就影响老师正常上课吧!?你们要真是喜欢,为什么不把它拍下来,留作纪念。现在,赶紧的!谁有手机,赶快拍下来!然后,值日生擦黑板,准备上课!

(学生窃窃私语)

S6:谁带手机了,赶快拍下来!

S7:拍下来放空间里吧!

T:拍完了吗?值日生擦黑板!开始上课!动作快点儿!已经浪费五分钟了!

反思:

这场小冲突发生在第二节课后。也就是说,之前两节课的任课教师都接受了学生的请求,没有擦掉黑板上的图案。这种局面,既强化了学生的意愿,也给上文中的教师造成一定的压力。在这种压力状态下,该教师难免会无意识地产生防御心理,并将矛头指向对立方,指责批评学生。而这种拿另一个班级作为榜样进行“对比”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招致学生反感。最后,虽然教师破例同意学生在课堂上打开手机拍照,表面上还不失人情味儿,但是课堂最初五分钟的气氛,必然影响整节课的状态,不论教师还是学生。

即便该教师不认同前面两位同事的做法,决定拒绝学生的提议,将黑板上的图案擦掉,只要采取巧妙的方式,就可以化解矛盾,达到双赢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表达对学生的理解,“我也很喜欢这幅画面,如果我是作者,或者是画面中的人物之一,我也会跟你们一样,想多看几眼”;接着,表明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但是呢,今天我的板书比较多,一块黑板用起来有点儿紧张”;随后,提出自己对于该要求的看法,“而且呢,我个人觉得,这么生动可爱的一幅画面固定在你们眼前,极有可能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影响听课的效率”;最后,给出建议:“要不这样吧,你们谁带了手机,现在打开,趁着图案还清晰,把它拍下来,保留好,将来毕业做纪念册的时候,可以放进去”;等学生拍照结束,值日生擦黑板的时候,教师可以补充几句关于人际沟通的技巧:“今天有几个同学看见我,就迫不及待地围过来,跟我说黑板不能擦诸如此类,让我感觉压力很大,而且有些不舒服。下次,你们可以换换方式,用一种征求意见的语气,比如,‘老师,我们想跟您商量一下’,而不是有点儿强迫感的祈使句。这样,在你与他人协商的时候,对方可能更乐于接受你的请求。”这种不带强制与指责口吻的信息表达,不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其实,面对任何一场或大或小的冲突,教师如果能够首先积极倾听学生的诉说,之后坦诚陈述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就更可能找到双方都认同的解决方案。毕竟,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应该使有关各方都满意,任何一方的利益都没必要做出牺牲。

上一篇:爸爸日志(五)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