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事人在商事仲裁监督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08 03:30:03

论当事人在商事仲裁监督中的重要性

摘要:仲裁起源的社会基础和经济环境,说明了仲裁的私人性,这要求当事人对它监督。基于商人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动力、能力和优势对商事仲裁进行监督。因此,当事人对商事仲裁的监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国家应加强立法,在法律层面上赋予当事人更多的权力监督商事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当事人;商事仲裁;私权属性

中图分类号:DF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14-02

仲裁制度是“以远不如普通法院那么正规的方式运行,而是以一种相对廉价的方式,并且在更接近潜在的运用法律者的地方提供‘公正司法”’。权力行使若无相关力量制约和监督。权力有被滥用的可能。为了更好地发挥仲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仲裁的民间性和自治性,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以保证仲裁的公正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仲裁的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对仲裁的定义是:“仲裁指争议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双方有义务执行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

仲裁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仲裁制度主要指处理民商事纠纷的商事仲裁制度,广义的仲裁制度还包括劳动仲裁和国际公法上的仲裁等。笔者认为,后两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仲裁,笔者认为的仲裁是狭义上的仲裁,即商事仲裁。

二、当事人对商事仲裁制约与监督的理论依据―一从商事仲裁的起源、发展和社会基础的视觉

(一)商事仲裁的起源

我们要从商事仲裁的起源和发展中寻找商事仲裁存在的社会环境,研究商事仲裁的属性说明当事人制约与监督的权力的正当性和根源:

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私力救济”是人类社会最原始的解决纠纷的方法。当国家建立后,国家禁止公民间“私力救济”,同时,为公民的纠纷提供一种解决的方式,这就是“公力救济”。有学者经过考察认为,仲裁产生要早于国家的审判制度,国家的审判制度源于仲裁,仲裁制度乃是原始社会“私力救济”向国家审判制度发展的中间过渡形态。

仲裁起源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中有对仲裁的记载,如第七表:“土地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三人解决之。”在罗马《民法大全》“论告示”第二编中,记载了古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保罗的论述:“为解决争议,正如可以进行诉讼一样,也可以进行仲裁。”

欧洲中世纪,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带来商业的繁荣,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扩大贸易和货物的流通,商人为了商事活动的需要和脱离封建及宗教势力支配,建立了便捷的纠纷解决制度,由商人们自发地组成纠纷解决的机构,商人担任裁判者,使案件的审理过程保持着商业式的效率,摆脱了封建势力和国家司法对商业的束缚。同时,他们在解决纠纷的时候不适用国家的法律,而是适用商人的商业惯例。从商事仲裁的形成历史看,商事仲裁更多的是参考商业惯例,由中立第三人对商事上的纠纷做出裁决,依靠商人的道德规范约束和自觉履行。通过阐述,我们可看到商事仲裁的产生、起源,商事仲裁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基础之上的,他们通过协议将纠纷的解决权交给他们信赖的第三人行使解决纠纷。因此商事仲裁核心的特点是民间性和自治性,商事仲裁权属于私权。

(二)商事仲裁与市民社会

商事仲裁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学者认为,现代商事仲裁制度形成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个条件是与大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商业活动的形成;第二个条件是契约自由的原则在民商事活动中被普遍遵从;第三个条件是受国际商事仲裁的大力推行。笔者认为,该观点准确地概括了商事仲裁产生的社会环境。正是因为与大工业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商业活动的形成才产生了对快捷、高效且符合商事惯例的商事仲裁的需求。这是商事仲裁产生的经济基础;民商事活动中被普遍遵从的契约自由原则成为当事人约定商事仲裁的前提;国际商事仲裁的大力推行促进了商事仲裁普遍适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从商事仲裁产生的社会背景看,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是商事仲裁的基础和界限。哈贝马斯曾经说过:“市民社会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私人自治领域’,本身由两个系统构成,一是市场经济体系;二是私人组成的独立于政治国家的非官方组织所构成的社会文化系统。”因此,现代商事仲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人领域的行为,商事仲裁是市民社会产生的必然。

(三)商事仲裁与市场经济

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商事仲裁机构是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本质,是市民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商事仲裁必然存在于市场经济中,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纠纷解决的制度,受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对社会资源进行高效、合理配置的经济模式,要求快速、公平地解决纠纷方式,以实现社会正义和平等,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水平。商事仲裁作为一种以民间自身力量解决纠纷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运作,以当事人的利益为核心,由当事人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商事仲裁的市场运作。当事人的纠纷是否得到公正、及时的解决,当事人对商事仲裁是否满意,关系到商事仲裁机构的生命,一旦商事仲裁机构本身的素质或者信誉度不高,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不选择该商事仲裁机构的方式通过市场淘汰该商事仲裁机构。所以,商事仲裁机构自然对当事人的要求与利益倍加关注。

从商事仲裁的起源可以知道,商事仲裁的本源是市民社会,市场经济是商事仲裁存在的经济环境,商事仲裁的性质是私权性的,当事人对商事仲裁的制约和监督符合商事仲裁的性质和它所在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环境。

三、当事人对商事仲裁的制约与监督的必要性

(一)当事人的制约与监督的权源

当事人的监督实质上是以当事人的权利制约商事仲裁机构的权力。传统理论认为,商事仲裁当事人与仲裁员的法律关系为契约关系,由默示合意形成(德日学者多采纳此学说)。笔者认为,从商事仲裁的起源和发展来看,它的本质为契约,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仲裁庭对案件的仲裁权是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协议授权,即双方契约关系的结果,当事人是该契约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当然,拥有契约当事人的权利,即对商事仲裁的制约和监督权,这是当事人作为契约当事人正当的权利。

(二)当事人制约与监督的可行性

当事人对商事仲裁制约和监督的条件有两个:第一个是监督的动力,第二个是监督的能力。

1 当事人制约与监督的动力

其他任何的机构,如仲裁委员会、仲裁协会和人民法院对商事仲裁的监督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和个别方面上对商事仲裁进行监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当事人向他们提出,他们只是进行“被动”的监督,而只有当事人才是最好的监督者。

众所周知,所有人对于自己的事情都是抱着最谨慎的态度去对待。由于商事仲裁程序是否公正、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关系到商事仲裁结果,从而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他们

能否在该纠纷中获取到正义,所以,当事人总是在每个方面和每一个阶段都尽心尽力地监督和制约商事仲裁的进行,以保证商事仲裁公正、快捷的进行。因此,每个人的私人利益是当事人进行监督和制约商事仲裁的根本动力。

2 当事人制约与监督的能力

商事仲裁的当事人都是从事商业活动和商业行为的商人,在经济能力方面商人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对法律知识的整体了解比一般的老百姓要多,法律意识强,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商事仲裁双方都会委托律师为仲裁人,因此,商人们在商事仲裁活动中能很好的运用自身的能力,通过仲裁程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从时间上看,有的学者认为,仲裁的监督主要是在仲裁活动中和仲裁活动后,即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但有的学者认为,仲裁是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应该起于仲裁活动开始前,止于仲裁活动结束后。笔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更加合理,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当仲裁活动开始前,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时,当事人已经通过“以脚举手”的方式对仲裁进行监督,而且事前对仲裁的监督对于仲裁的公正合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时间方面,当事人对仲裁的监督贯穿于仲裁的整个过程,即从协议选择仲裁机构开始到仲裁的执行阶段,他们参与仲裁的全过程。而其他的监督主体只是在仲裁的某个时段或者某几个时段对仲裁进行监督,他们不可能像当事人那样对仲裁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因为当事人要参与仲裁的每个过程,所以他们对于仲裁员的工作,仲裁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及整个仲裁所经历的程序都是十分清楚和了解的,可以说相对其他的监督机构,他们对案件和程序运行的了解是快捷而准确的。

无论是仲裁的双方当事人的自身和律师的力量及在监督的时间上还是在对案件的了解方面,当事人都是有足够的能力和优势对仲裁进行监督的,当事人对仲裁的监督是可行的。我们的当事人是有这样的监督和制约的能力的,如果法律认为当事人都无法对仲裁进行监督的话,还有什么理由相信其他的组织机构能够很好的监督仲裁?

综上,作为解决平等主体间私人利益冲突的仲裁,从它产生的社会基础、经济制度和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仲裁协议是仲裁权的权源说明仲裁的私法性质,仲裁的私法性质决定了商事仲裁的监督权必须赋予给当事人,商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表明他们拥有监督的动力和监督的能力去对商事仲裁进行监督。因此当事人监督是必要的而且可能且当事人是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国家应加强立法,增加当事人对商事仲裁监督的法律保障,使当事人能获得更多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利益。

上一篇:城市拆迁法律问题及对策解析 下一篇:我国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设置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