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争夺战”

时间:2022-09-08 03:22:01

中国目前在缅甸的外贸和外国投资中都居首位,但缅甸正试图减轻对中国的依赖。

10月中旬,曼谷,一个由泰国盘谷银行举办的“投资新缅甸”论坛吸引了不少企业家的目光。《世界博览》特约记者也早早接到了邀请。银行总经理猜寺立表示,投资缅甸是当地很多企业家的热门话题,但他们对具体途径和法规还不甚了解,因此银行举办了这次论坛,希望给他们提供思路和参考。论坛现场除了泰国企业家外,还有不少在泰外企代表,会场座无虚席,一股投资缅甸的热潮正在涌现。

缅甸这个狭长的国家有近2000公里的海岸线,是进入印度洋的便捷通道,同时还是周边国家的“能源走廊”。这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96亿桶,天然气储量为4443.1亿立方米,铅、锌等的产量和出口都居亚洲前五位,还是著名的珠宝玉石生产国。由于资源开发滞后,缅甸对各国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美国和日本从未离开缅甸

得天独厚的优势,使缅甸成为未来最具投资潜力的“处女地”:位于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的结合部;资源丰富;6000万人口的巨大、廉价的人才宝库和市场。该国正在推动的新《外国投资法》,虽还未正式出台,但也给国外企业家带来了很大希望。最新的《外国投资法》删除了先前要求外国投资不低于500万美元的限制,同时将外国在缅甸13个领域投资持股的最高限额从49%提高到50%。别小看这1%的区别,这个改动意味着外资不必像以前那样完全听命于缅甸方面。

新政府组建以来,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并促使西方部分解除了对缅甸的经济制裁。2012年5月,总统吴登盛提出在政治改革后,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改革,并把未来五个财年的年均增长率设定为7.7%,经济建设将是“第二波改革”的中心。

不少外资因而对缅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准备进入缅甸开拓市场。东盟秘书长素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盟愿意支持缅甸出现这样一种气氛:允许发展,允许人民从国际社会的好意中受益,允许和东盟进行贸易。缅甸愿意接受从东盟进来的投资,这总体上将对缅甸人民有好处。

缅甸政府多次表示欢迎各国投资,并承诺将降低政府在电信、电力、能源、教育、金融等几个主要行业的比重,增加私营部门的比重。吴登盛说,贸易和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投资不仅需要政府和国内私营资本投资,还需要外资提供更多外国的资本、援助、贷款和专业技术以提振经济。缅甸还希望吸引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如纺织、成衣以及电子制造业等项目,同时也要发展渔业、特别经济区、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

7月14~15日,在美国负责经济、能源和农业的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带领下,一个由38家美国公司高管组成的商业代表团赴缅甸考察。代表团访问了内比都和仰光,与缅甸政府官员讨论加强经济和商业往来。这个美国商业代表团是历来到东南亚考察规模最大的一个,有大约200名成员。

事实上,美国人在缅甸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消失过。缅甸境内通行两种货币,一种是美元,一种是缅币。美国也是缅甸最大的援助国。缅甸民众对西方文化比较接受,当地播放的电影和电视剧以韩剧和美国大片居多,不少年轻人都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导游玛萍说:“缅甸人近几年出国的不少,最想去的就是美国和欧洲。”她也为曾去过英国和西班牙感到自豪。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日本担心自己在东南亚的地位受到威胁,因此不断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援助。自战后以来,日本先后通过战后赔偿、贸易、直接投资以及政府开发援助等众多渠道,积极构建与缅甸的特殊关系。在仰光,记者就看到很多日本人开办的酒店和餐厅,浓郁的日本风情吸引了不少顾客。

日本借助大手笔的政府援助和重量级的企业活动,正快速提升其在缅甸的影响力。有分析认为,通过选择日本参与重要的项目,缅甸正走向多元化,减轻对近年最大外来投资者中国的依赖。

“缅甸在说,‘欢迎!请帮助我们!’”日本驻缅甸大使馆公使丸山一郎说。2012年4月,吴登盛曾前往东京寻求帮助,把重建国家的部分关键任务外包给日本:除改造仰光外,还要在市郊建设一座大型工业园和卫星城。日本的援助如此面面俱到,以至于密切观察缅甸的人士都感到震惊,悉尼麦考瑞大学研究缅甸经济的专家肖恩·特尼尔说,缅甸已成为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经济巨擘的一个战略竞技场。日本热衷于利用缅甸廉价的劳动力,延伸其横跨泰国和印度支那的巨大工厂网络。

随着西方逐步取消对缅经济制裁,“嗅觉灵敏”的日本企业立即行动起来。日本的整体策略是组成所谓的“日本集团”,形成整体的力量部署。8月底,缅甸政府和由日本三菱、丸红和住友株式会社组成的财团签署协议,将在仰光附近共同开发经济特区。日本还将投资其他计划中的经济特区,如土瓦和孟加拉湾的皎漂。此外,日本免除了缅甸六成的债务,并计划在明年恢复对缅甸的低息贷款。

在大型财团的推动下,日本中小企业也开始“摩拳擦掌”。日本商会表示,今年以来日本和缅甸商会已举行了9次会议,双方讨论了在农业、食品加工业、制造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有分析认为,日本有着长远战略考虑,显然“这是亚洲主导地位和影响力的竞争”。

中国的影响力减弱了吗?

2011年,中缅双边贸易额达65亿美元,同比增长46.3%,中国对缅投资去年底已达202.6亿美元,在缅外贸和外国投资中均居首位,投资主要集中在道路、能源、电力等项目。

目前,中国对缅甸投资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中缅油气管道。作为一条重要的能源通道,不仅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将对缅甸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开工近一年之际,记者再次前往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沿线探访建设情况。由直径813毫米的输油管道和直径1016毫米的输气管道组成的油气管道建设正稳步推进。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总经理张加林告诉记者,油气管道穿越马德岛两大海沟,翻越若开山,跨越伊洛瓦底江等多条河流,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经过努力,可能影响工期的重点工程都已完成,缅甸境内铺设已经完成近80%,将力争在2013年年初完成全线工作,进入设备调试阶段,确保明年6月实现贯通。

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中国公司以促进缅甸经济社会发展为任,积极促进沿线的就业、经济合作、环境保护和公益事业,使沿线各地受益匪浅。管道建成运营后,作为管道股东之一的缅甸除了获得稳定收益外,每年还可获得巨额的过境费和维护费,并将得到一定数量的天然气,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沿线带来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

在油气管道的起点马德岛上,记者目睹了这座曾经的荒岛出现的巨大变化。昔日荒蛮的马德岛上有人骑上了摩托车,有人在试用新装的电话,有的人家甚至支起了电视接收设备。清澈的自来水、欢快的笑声、平坦的道路,与从前浑浊的雨水、寂静的荒岛、泥泞的小道,宛若两个世界。中国公司为岛上居民修建了学校、水库和道路,居民第一次喝上了自来水,一些住在山里的居民慢慢迁移到新修的道路旁,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公路村”。

但有分析认为,尽管中国同缅甸的经贸投资关系十分紧密,但中缅贸易和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源型行业,如玉石开采加工、木材以及其他初级原材料等领域。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由于和中国接壤的缅北地区民族问题极其复杂,地方武装力量和缅政府军的控制范围犬牙交错,一旦局势不稳,中缅边贸就随时面临风险。此外,由于资源型贸易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有限,中国投资对缅甸经济的辐射力有限。

不少缅甸商界人士都认为,中国将来对缅甸制造业和农业的投资有相当潜力。目前制造业在缅甸经济中占比重只有20%多,低于大多数东盟国家。从农业方面看,缅甸的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并有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近期中国不少纺织业、农业等企业已相继到缅甸进行调查。预期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这些中国企业将会很快进入缅甸。

改善投资环境

虽然赴缅甸投资的热潮已经开始,但仍有不少投资者担心政策的不持续和不透明,加之尚未完全解除制裁、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真正进入缅甸的外资仍然不多。亚洲开发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就很能说明问题:多年来混乱的规划管理使缅甸的基础设施陈旧不堪,电气化覆盖率只有26%。缅甸人拥有的公路里程只有每千人两公里,而东南亚平均为每千人11公里。

一些媒体称,缅甸人民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感受到“繁荣、有序民主”的气息,但记者多次前往缅甸采访,感受到许多诺言迄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缅甸的变化仅仅出现在个别大城市,部分市民从政治和经济改革获得了一定实惠,自由度有所增加。但在广大乡村,民众依然害怕军队和政府官员。一些当地人士对记者表示,缅甸仍是个落后的国度,既没有合适的金融机制,也没有独立的司法体系,且政府还在与许多少地方武装开战。有舆论认为,改革已不可逆转,但能否继续推进,取决于政府是否真正有决心。

对于赴缅投资,不少外国企业家都期待缅甸能改善基础设施,建立更规范的投资环境。长期在缅甸经商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赴缅投资仍须谨慎,法律不稳定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实际上,许多在缅的外资企业都处于停顿状态,这是因为“吴登盛上台一年多共改变了11次政策”,改革不能一次到位,使本国民众和外来投资者都困苦不堪。尽管投资环境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放松,但由于政府刚刚对外开放,还不懂得怎么善待外资,因此各种政策风险可能会让贸然抢入的投资者吃亏。

在“投资新缅甸”论坛上,记者旁边坐了一位想去缅甸开设SPA的女士,她希望先人一步获得商机,但一些在泰缅边境经商的朋友告诉她,缅甸的经济是否完全开放、法制能够走向完善,还需要三五年的观察期。这位女士告诉记者:“我觉得缅甸存在政策不透明、不稳定的风险,还是等一等再去那里发展吧。”

上一篇:华尔街的彷徨 下一篇:概念教学的“引入”及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