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08 03:16:19

小学高年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初探

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将终生受益。新课程教育实施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已随着社会发展及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日渐成为语文教学的焦点。但据了解,并不是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我们知道,凡事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如何推进口语交际教学,也应该有计划有谋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一、依托教材 灵活运用

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教材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教材内容源于生活,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例如模拟家庭生活、朋友聚会、同学谈心交流等均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形式多样化,趣味性强,富有童趣。教材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努力在形式上出新。交际的形式有介绍小动物的,介绍游戏的,有交流见闻的,有模拟借书、购物、当导游、当小记者的,还有讨论、辩论演讲等。第三,以低中年级为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要求。低年级主要训练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中年级主要在情境中讨论交流;高年级则安排演讲、辩论等,训练学生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即可做即席发言。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根据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需求层次的提高,高年级学生参与的意识明显增强。遵循这一客观规律,高年级口语交际教材安排了许多学生自己参与说话的内容。或开展活动,或接待客人,或组织讨论,或提出建议……注意让学生身心的各部分全方位地“动”起来。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材强调自主的原则,采用同桌互听互说、分组练习、推选代表发言等形式,把训练落实到每个学生,扩大了受益面,同时又激活了学生的听说兴趣,加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横向联系,强化了他们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高年级口语交际教材的领域比中年级更为广阔,具有突出的延展性。教师要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灵活开发拓展,上活泼生动的口语交际课。

二、话题选择 重情激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长期以来,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作忠实的听众。在听讲和繁琐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慢慢地失去了说的欲望。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说,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淡化教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人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口语交际与写作的心理过程一样,都是感知客观现实,经过思维加工进行言语表达的过程,只不过这一结果的呈现形式是有声言语的交际。因此学生对感性经验储备越多,心理活动越丰富,就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就要求话题的内容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所熟知和喜闻乐见的。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摸过电脑,对“有了电脑,还要花工夫练习写字吗”这样的话题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必须另辟蹊径,挖掘“源头活水”,如学生玩的(游戏、玩具)、看的(电影、电视广告、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读的(书、报、课文)、听的(故事传闻)、吃的(蔬菜水果)等,参加的活动和劳动,养殖的(动物、花草),身上穿的,日常用的,甚至同学间发生的小事,家中的日常生活……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这些鲜活的话题资源,选择并提炼大多数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问题。

高年级学生的生活比较丰富,而且他们的知识面、见识面也较宽广,教师的可用之材就很多。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有目的地选择适宜的话题,除了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设话题形式,让他们有话能说。即教师在选择材料开发话题时,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努力做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话题形式。同时还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各地学生的言语实际(如方言土语),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开发的话题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三、注意倾听 养成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总要求是:“具有日常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对于小学高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口语交际是互动的过程,它包括“听”与“说”两个环节。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往往更重视“说”(满足于学生“会说”),而忽视“听”。学生往往也只顾自己说,而不认真地“听”。其实“听”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重要一环,只有提高听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规范学生的语言习惯,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倾听,是现代人在口语交际中的基本素养。只有专注而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没有听清就发表意见,或没有听完就打断别人的话,是口语交际的大忌。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很好地引领。可以采用听后复述要点的方法,或让学生边听边想(思考别人的发言值得学习处),用听后评议的方法来促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此外可采用听故事回答问题的训练方法,指导学生明确要求,抓住重点,迅速回答;还可以进行边听边记训练,由教师(或其他媒体)读一段话,学生边读边想,并复述其内容。

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辩论中,只有认真倾听对方说话,迅速抓住对方的漏洞,才有展开还击的机会。比如,在反方同学向正方同学提出“旅游时迷了路怎么办”的问题时,正方一个同学回答道:“可以带地图。”另一个补充说:“可以带家长的手机。”这句话,被善于倾听(听出对方话中漏洞)的反方同学作为反击机会及时捕捉到,并迅速展开攻势――“偏僻的山村没有地图怎么办”,“手机没信号怎么办”,一番轰炸使正方哑口无言,反方遂取得优势地位。这种听的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增长了知识,发展和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四、注重评价 体现多元

“教育就是教人做人”,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效果如何,需要设立评价机制。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调控手段,评价的主体必须包括每个学生,因为只有他们才最清楚课堂教学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因此,在高年级口语交际活动中,应把更多的评价时间和发言的权利留给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意见,都有一个人格发展的机会。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公平客观地进行评价,因为高年级学生对辩证统一关系已有基本认知,知道有优点必然存在不足。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评价学生时,应多给予肯定、鼓励,委婉地提出不足,并给学生做好示范。在评价内容上,教师除了对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外,还要引导评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主体提倡多元化,并为学生参与评价积极创造机会,使评价的过程变成共同学习提高的过程。

“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个体及群体的“表达一学习一表达”的循序渐进过程。只有一边学习文本语言的规范表述,一边不断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教师、同学及社会人士的帮助、指正,特别是自己对母语构建规律的感悟认识,才能养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个人言语行为,达到要说、会说、能说、说好的“口语交际”要求。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三驾马车”驱动学校管理 下一篇:运用画图策略 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