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08 02:31:55

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不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引导,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阐述了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营造一定的环境的必要性,并且分析小学生目前习惯欠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供广大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新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众所周知,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已经成为广大小学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本文就笔者自身的工作出发,对如何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

1 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环境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教育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可塑性非常强,尤其是对于小学新生来说,对一切事务都充满了好奇,如果教师充分利用小学新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讲,环境对小学新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孟母三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与发展,大都实在学校与家庭这两个大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1]。因此,在学校方面,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所处的环境,分析学生所处环境中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地方并加以改善。要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努力让学生在求学之初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庭方面,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帮助,多关注孩子,当然,这里所指的帮助并不是一味的去溺爱孩子,让孩子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是父母不能整天忙于工作而对孩子不管不顾,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在家里的不良习惯要及时发现、及时指出,并帮助孩子改正,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在班级内建立相关的制度

对于小学新生来说,辨识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首先要为学生们确定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关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做小动作,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书写要整洁,读书时眼睛不能离书本太近,要早期早睡等,这些制度要尽量详细,要贴在教室中显眼的地方,以便于让学生们牢记这些制度,时刻约束自己,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在不同的时期,小学新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其相关制度也应该不同。在学生入学的适应阶段,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热爱学习的习惯,不要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当学生适应小学的日常生活后,则应该注重对学生更多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2]。其次,还应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学生当中起到模范的作用,让学生去模仿,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的故事,让学生向这些人看齐,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3 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宽容他人,团结友善的习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既是康德哲学的基础,也是他成功做人的基础。因此,可以通过给学生们讲解一些名人传记来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一个引导,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其次,要培养小学生坚持不懈、敢作敢当的做事习惯。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身体和心理逐步发展阶段,其辨识事物的能力还不成熟,尤其是做事时缺乏自主性、缺乏持之以恒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支撑[3]。持之以恒、独立自主、责任心强是人一生必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要一切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正确的做事原则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比如,很多学生都喜欢做容易做的事情,性格上的推却、避让心理便会驱使他们避难求易;再如,有些学生做一些数学难题的时候,容易半途而废,不能求思进取。这些现象都得老师运用合适合情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小学新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是非常强,只有经过预习,才能够让学生提前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在课后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布置一些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4]。例如,在讲到《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好若干长方形纸条,在预习的过程中折出不同的分数来体验分数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

再者,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沟通,拓展自己的思维,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当遇到有争议的地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每个组推选出一名代表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4 结语

培养小学新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增进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在自己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增强学生们对于自己信任感,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与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既是素质教育改革逐步完善的具体体现,又是小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阎海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61.

[2]毛智君.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1,06:18.

[3]于兴东.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教育,2011,02:55-56.

[4]肖冬梅.小学新生行为习惯培养[J].大众心理学, 2006,04:35.

上一篇:试论班主任管理风格对影响高中生问题行为的分... 下一篇: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