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水利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时间:2022-09-08 02:03:18

加快水利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准确地抓住了当前建设美丽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显示出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彰显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成熟完善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水利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治水兴水决策部署,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积极践行“大力兴水、全面节水、科学管水”治水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内蒙古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着力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按照党的十关于“四个更加自觉”的要求,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实践和治水兴水全过程,着力搞好顶层设计,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水利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要进一步完善治水思路,更加注重尊重自然和把握规律,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科学治水依法管水,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大力兴水,全面节水,科学管水,着力构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水利基础,为人民群众带来更为丰厚的水利实惠,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秀美的河流山川。

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水利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水利工作的最高标准,着力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扩大民生水利受益范围、受益程度和受益层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在防洪、供水、灌溉等生存生产方面的基本需求,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改善生活方面的更高期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涉水合法权益。加快农村牧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集中供水工程,鼓励延伸城镇供水管网,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努力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消除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洪隐患。加强城市水生态建设和农村水环境治理,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打造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农村水环境。

三、以“四化”同步发展为目标。完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着力提高防洪减灾排涝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顺应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围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建设国家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着眼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继续推进黄河、嫩江等大江大河治理,推进海拉尔、西辽河、大黑河等重要支流治理,抓紧建设海勃湾等一批控制性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文得根、“引绰济辽”等重点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构筑覆盖广泛、功能完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筑牢城乡防洪安全屏障,着力构建我区东部“南北调配、东西互济、区域互补”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不断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利用信息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改造提升,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推动信息化与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预报、监测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四、以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为核心,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着力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要把高效节水农业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全面推进,坚持以“四个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为统筹,农牧业节水与地下水节约保护并重,把“节水增粮”行动作为示范先导工程,建立完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大力推进全区节水农牧业发展。尽快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措施,积极探索资金整合新路子,研究资金整合、统筹使用的有效措施,统筹规划,集中连片建设,集中力量办好节水农业这件大事,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节水农牧业的建设效益,夯实农牧业发展水利基础,力争到2020年全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000万亩左右,农牧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在150亿立方米。通过用水总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调整用水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支撑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以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加大水土资源保护力度,着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和切入点,抓紧确立“三条红线”,严格实行“四项制度”,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要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监督、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管理措施,维持河流生态流量和湖泊、水库、地下水合理水位,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严格用水效率控制,抓好用水定额管理和用水计划管理,实施重点用水监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实施入河湖排污总量动态监控。加强对重点生态区和水源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逐步实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人水和谐的文明发展。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步伐,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大力实施重点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有效保护水土资源。

六、以法治和科技为支撑。强化行业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完善防汛抗旱、农村牧区水利、水资源管理、水利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科学完备、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的水法规体系,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尽快完善全区、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指导和约束作用,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水利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技术引进和技术推广力度,健全水利技术标准和计量、质量认证体系,进一步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健全水利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监督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加快构建覆盖水利财务管理全过程、水利财务工作全领域和各类水利财政性资金的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加强水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增强水利科学发展后劲。着力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力争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在建立责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在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工程安全运行保障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基层水利改革,力争在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深化水价改革和水权制度建设,力争在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上取得新突破。

上一篇:加强初中化学中的STS教育 下一篇:居住几十年的老屋竟莫名几易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