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灵寻找归宿

时间:2022-09-08 12:22:37

好像没有听说过现代人中还有谁会因为烦恼忧愁而归隐山林的。当然,著名歌手李娜也不在此行列,因为她没有归隐山林,而是皈依了佛门,且是美国的佛门。十几年前,一首声情并茂、充满异域风情的《青藏高原》让她一夜成名,她独特的歌喉和美丽的容颜犹如青藏高原的雪莲神奇而又朦胧,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但是,我怎么也想不通,这样一个很有实力的歌手为何在一举成名后却突然遁入佛门呢?据说,李娜的朋友姜昆在去美国访问演出期间,曾经过一番周折后到李娜所在地去看望过她,面对好友的真挚关心以及专门给她带去的她以前的精彩剧照和有趣的生活照,李娜只用“我已经彻底忘记以前的一切了,请再也不要打扰我”拒绝了好友,并再也没有露面。从此,李娜皈依佛门事件似乎画上了一个句号。

几年来,李娜的选择一直是我心头的一个深深的结。尽管我在读文学作品时对陶渊明毅然决然“辞官归隐”的选择充满了敬佩,因为一直以来他就有“性本爱丘山”的追求;但一想到他因此而无法实现“猛志逸四海”的志向,心头不由又充满遗憾。而王维的选择却更让我欣赏。这是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官至尚书右丞,已经不算小了,但他已看厌了官场如戏场的那一套,无意为官,愿居辋川,用炉火纯青的诗画艺术为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在他的诗画中,提到最多的一个地方就是――辋川。

他写了很多与辋川有关的诗篇,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积雨辋川庄作》等名作,且以《辋川集》命名的二十首诗也是其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在中国的诗歌中成就极高。后人不但欣赏他的诗,而且还根据他的诗作了许多的《辋川图》,这些《辋川图》至今仍流传于世。

据说辋川在王维以后毁灭于一场偶然的大火,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所以纵使我有心却无缘去见识辋川的“真迹”。但我特别想知道那究竟是怎样神奇的一块山水宝地,竟然孕育出如此洒脱飘逸的山水诗人,竟能使他把诗画艺术如此水融般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佳境。试问,从古到今,众多画家诗人中臻此境界者,能有几人欤?

于是,我的思绪常常插上想象的翅膀,到处飞扬,有时,在不经意间,就悄悄飞到了辋川那块神奇的土地上。在那里,我仿佛看到了密如白帘的丝丝细雨,透过银杏绿绿的叶子,亮晶晶地落在柔柔的草地上,无声无息的像一首难以言表的朦胧诗,又像一幅美妙绝伦的写意画。远处的山,青翠得像是要化成一潭碧水。寂静中回荡着泉水清脆的丁冬声,一条细如丝带的银白色小溪顺着低洼的山沟缓缓地流淌着。在泉声的回荡中,我读懂了王维的诗韵;在小溪的细流中,我品出了王维的画魂。

尽管王维的辋川早已随着历史的变迁化成了一片灰烬,可他当年种下的小银杏树,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沧桑,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巨树,执著地挺立在那片曾经给予王维无穷创作灵感的土地上,静静地仰望着天空,守望着那片让人难以割舍的土地。

“出则兼济天下,入则独善其身。”王维的一生似乎都做到了。他前半生为官,造福天下;五十岁后,老人累了,当安史之乱的灾难波及这位劳累过度的老人时,他愈加不能坚持了,终于归隐山林,皈依佛门。在另一片很适合生活的青山秀水中,他找到了心灵宁静的归宿,也找到了诗画艺术的最佳参照物。从此,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王右丞,却多了一位充满灵性的“山水诗人”。他用自然、朴实、宁静、幽雅的笔墨在中国山水诗画中画上了亮丽、精彩的一笔。

明月、翠林、高山、流水……他融身其中。这里,没有喧闹,唯有宁静;没有纷争,唯有闲适;没有相互诋毁,唯有其乐融融。老人满足了,老人陶醉了,他愿意醉在这片宁静的天堂,正如将亡的蝶儿愿意醉在花儿的冷香中一样。无怪乎苏轼这样评价王维的诗画:“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想象中,面对着容颜依旧的青山秀水,我也不由得醉了。

【作者系河北省张家口市私立一中高三理(2)班学生】

点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瑰丽多彩,景物描写如诗如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值得关注的是文章提出了一个“心灵归宿”的问题,作者对李娜的选择充满了不解,对陶潜的选择有些遗憾,对王维的选择比较欣赏。其实,选择本身不是目的,真正的原因是在做出选择时你已认定对目前的处境已无能为力,只有做出新的选择,才能发现、创造一个新的自我,才能为你不屈的心灵找到一个新的归宿。这样的选择才有意义。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如果选择是给心灵寻找墓地,那还不如放弃选择。

【指导并置评:王中华】

上一篇:捕捉眼前的美 下一篇:别让我丢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