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构造对煤矿掘进和采煤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9-08 12:08:18

论小构造对煤矿掘进和采煤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小构造对煤矿掘进和采煤的影响进行分析,在煤矿掘进和采煤过程中所出现的多数事故,主要是煤层中或者顶板上面出现的不均匀地质构造引起的。当工作人员遇到小的地质构造时,操作者往往不够重视,使其小的地质构造往往引起顶板事故。所以分析小构造对煤矿掘进和采煤的影响和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小构造;掘进;采煤;影响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重视小构造的影响

掘进和采煤过程是打破原岩应力平衡的过程,顶板在实践中如果因为没有合理的管理而出现失误情况,以及支护没有良好的质量和整体压力依旧不断继续增大等情况,就会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断裂以及垮塌和出现局部冒顶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小地质构造的主要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业在进行回采过程当中,遇到小地质构造的时候,煤层和顶板受到围岩压力的作用,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变形以及破碎情况,这样就非常的容易出现局部冒顶问题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当中就极其的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其次,在实践中进行掘进时遇到小地质构造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发生冒顶问题,形成巷道高冒区,由此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就会容易导致瓦斯积聚情况。最后,进行掘进过程中,煤层和顶板之间有时候没有发生异常情况,但是作业人员在进行打顶板锚和锚索的时候,钻进在工作中使用的时候用,其所钻进的速度与平时相比较显得要快上很多,由此就证明出煤层的顶部隐藏着小地质构造。通过笔者多年经验分析,这种隐藏的小地质构造,其实非常危险的,在作业当中更加的容易引起冒顶事故发生。

二、全面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预兆和预防措施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事故发生之前,常有以下预兆:顶板裂缝、裂隙张大增多,有掉碴、掉矸,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有矸石片不断脱落,淋头加大等情况。预防措施:采用浅截深割煤,一次截深不超过0.5 m;采煤机割煤后要及时移架,或采用超前柱金属顶梁补打临时支护,减小控顶距离。可弯曲输送机在整体移动时,容易破碎的顶板,可能造成冒顶。因此,采取相应措施:要按常规操作顺序移动;实行边移机、边回临时支柱、边支基本支柱,把空顶时间缩小到最小限度,并在顶板破碎处先打上托板后再移机。工作面的上、下出口控顶面积较大,时间较长,在超前支承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量大,设备移动时反复支撤。因此,这些地段顶板容易破碎,一般采取上、下顺槽中超前工作面架抬棚,有时还要加打密集支柱或木垛支护。

(二)掘进过程中局部冒顶的预兆和预防措施

掘进过程中局部冒顶事故发生之前,常有以下预兆: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并有掉碴、掉矸现象,先小后大;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有很薄的矸石片不断地脱落;预防措施:顶板、巷帮支护必须紧跟迎头,不允许任何滞后,必须坚持“掘一排、支护一排”原则。配备必要的矿压观测手段,观压观测每隔 50m安设一顶板离层仪,要安排专人按要求安设、观测,并做好记录。巷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按变化程度,调整支护参数或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处理。掘进时,片帮或冒顶会使巷道超宽或超高,必须根据具体条件补打临时支护。

(三)遇到隐藏的小地质构造时的预兆和预防措施

遇到隐藏的小地质构造时的预兆:打顶板锚杆和锚索时,感觉出锚杆的钻进速度明显要比平时的速度要快;打好锚杆和锚索后,出现淋水,有时淋水会很大。预防措施:掘进工作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出现类似的情况,必须进行汇报和登记,并进行挂牌管理。打好锚杆和锚索后,立即补打其他类型的支护,工作面必须配备其他类型的补强支护材料。

【总结】:总而言之,本文的论述是沿着一条粗浅的脉络阐述,在实践工作作业中应当切实抓住容易冒顶的薄弱环节,针对采煤和掘进过程中所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行之有效的想应对措施,针对所发生的问题研究其主要产生的原因和其发生的规律,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有效处理措施,保障采煤和掘进作业中将所有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保证整个作业工作的安全性,全面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生全. 煤系变形介质条件研究在煤层小断层预测中的应用―――以下峪口矿2号煤层为例[J].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01).

[2] 赵英利,刘永江,韩国卿,吴琳娜,李伟民,温泉波,梁琛岳. 大兴安岭中南段二叠纪砂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区构造环境的判别[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S2).

[3] Diane CHUNG,Jason R.ALI,Jonathan C.AITCHISON. 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多个二叠纪基性岩及一个古特提斯海山的初步古地磁结果:对模拟东冈瓦纳晚古生代裂解的暗示(英文)[J]. 地球学报. 2012(S1).

[4] 樊晋豫,杨玉生,韩习运. 平顶山十三矿中小构造分布规律与开采关系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02(12).

[5] 刘海燕,李增学,李淑进,伍法权. 兖州煤田小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06).

[6] 高勇,张敬凯,韩春建,郑琳,黄丹,秦旭龙. 天然电场选频物探法在煤矿水文地质中的应用――以河南永安煤矿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29)

上一篇:论工程造价把控 下一篇:中国审计市场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