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账征收与税务稽查中核定征收的运用问题

时间:2022-09-07 10:58:18

查账征收与税务稽查中核定征收的运用问题

摘 要 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已经是我国税收征收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当前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查账征收依然面临着相当大的难度。本文以规范税收稽查工作为目的,选取企业建账的角度进行分析,从现实当中发生的案例入手,先后分析了当前的各种做法及其利弊,提出了自己观点。

关键词 建账 偷税 税收核定 逃税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情简述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某区皮革皮具城项目房地产开发经营,批发,零售贸易等,由于涉嫌偷逃税款,税收稽查机关对该公司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公司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为查账征收期间,但公司该建账而未建账,一直拒绝提供账簿,检查人员从五个方面确认了企业的商铺销售收入,一是检查人员从企业调取的商铺销售合同原件,二是由当地国土局提供的商铺销售合同复印件,包括合同,契税完税证,发票复印件,三是银行提供的商铺业主按揭记录复印件,四是地方税务分局提供的企业税控机开票记录,五是检查人员从企业调取的五本手写记录商铺销售的笔记本原件,通过这些数据的逐步对碰,确认收入,同时,通过调取的一些数据,发现该公司虚报成本,遂根据这些数据严格依照法定程序重新核定其成本,最后发现,该公司在2004年-2006年间企业所得税的偷税比例分别达到了73.34%,68.44%,79.06%,对此税务机关作出了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决定,但在是否将本案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二、不支持移送司法机关的观点的解读

有观点认为,本案不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因为1997 年《刑法》第201条规定: “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只有符合上述四种罪状的行为才构成偷税罪,而该建账未建账并不符合上述任何罪状,未建账也不是销毁账簿的行为。根据刑法的罪行法定原则,即行为时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们应严格按刑法的规定来出入人罪。但是理想和现实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背反,如果放任企业不建账,而采取检查时用核定税额的方法来补缴税款,那么可以断言,人们会选择不建账,因为根据他们的成本效益分析,不建账要比建账风险小的多,随着不建账的纳税人的不断增加,偷逃税款的口子将越开越大,这对一直强调要健全企业会计制度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也会给税收的征收造成极大的困难,这是每个人都不愿看到的。

三 、税收核定的合理性分析

实质课税原则的经典阐释是有应税事实就应当缴纳税款,当纳税人该建账而未建账,拒绝提供账簿的情况下,我们无法了解纳税人的事实,但根据实质课税原则,只要有经济活动,哪怕纳税人未建账,我们也要向纳税人征税,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核定的方式来追缴税款,必然使国家的税款流失严重,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也不符合税收公平的原则,对其他纳税人而言是十分不公平的。现实生活中,由于税务机关的水平千差万别,税收的核定的质量有高优低,但这并不影响税收核定的合理与合法性的存在,同时我们可以制定更加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执法程序来提升我们核定的准确度,现实中纳税人也有提出异议,进行听证的权利,当纳税人觉得税务机关核定过高时,他可以提出证据,税务机关将据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担心税收稽查机关产生惰性的担忧我们也可以通过完善税收核定程序的方法来避免。

四、完善建议

在追缴税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征管法》第35条的情形,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核定的方式,但是对于是否可以以核定的税款作为衡量当事人偷逃税额的标准进而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的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是立法的一大漏洞,亟待我们加以完善。但是,2009年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修改为逃税罪,一字之改不但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更加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采用列举罪状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更加明智的归纳概括的方式,将逃税罪的罪状规定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 的行为,这样我们就能够将很多日新月异的逃税行为归入其中,并追究纳税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应当在《税收征管法》中规定,对于已经建账,并按照查账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如果其涉税信息只为纳税人本人掌握时,当其拒绝提供时,税务机关已尽最大限度履行检查义务后仍然不能查清应税事实的,在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采取核定方式确定逃税数额并进而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当然我们一再强调,由于刑事制裁是最为严厉的制裁,因而在核定的精确性上应当有所保证,应当建立健全税收核定的各项制度,完善税收核定的程序,通过严密的法律程序来限制核定权实施主体的权利滥用,同时也要给予纳税人异议权,通过纳税人的异议或听证来纠正税收核定的失误。

五、结 语

“哪里有行政活动,哪里就有财政的影子”可见国家职能的实现需要财政的支持,而税收作为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动力所在,强调行政法治,要求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但是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也应当保护国家的征税权利。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未建账公司的处罚力度,提升其违法风险,让他们在权衡利弊之后作出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的选择,这样国家的税收环境才会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国家利益才会得到更加全面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我们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才会最终建立起来。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曲新久等.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8年版第9页.

[2]施正文.税收债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8年版第71页.

上一篇:小议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论银行卡资金盗用的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