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07 10:58:04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创新;

提问;“任务驱动”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83—01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在中职学校也已正式开设。它与语文等基础学科大有不同,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实践性强。要想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活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触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探究动机,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问题的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探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动画故事式、生活事例式、故设悬念式、拓展活动式等等。比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一课是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我就抓住学生喜欢追星的特点,创设了一个“我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情境,让学生尝试用套索工具和基本操作把自己的生活照与明星照合为一张。同学们兴趣大增,主动去探索。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把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学会了。

二、开拓创新

鼓励学生动手创作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为创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职校学生能够很容易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由此所激发出的兴趣是不可估量的。在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内容是制作动态效果。课后,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于是学生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努力创作出许多有趣的作品。下次上课时,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学们看着一幅幅优秀的创作,欣赏着、讨论着,还不时地进行评价。不少学生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中,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随机提问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总是让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上课时可随机提问,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比如,我上课的时候,用VB软件编写了一个随机抽取学生学号和姓名的程序,备课时先把自己所任教的每个班级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分别输入不同的VB程序内,然后再把每个班的VB程序生成不同的执行文件来使用,并且还可以发出声音。笔者发现,每次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都非常兴奋,课堂气氛很好。随机抽到的学生同样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如果随机抽到的学生在课堂上答对了题目,他自己会感觉到很自豪;如果他当时不会做,他就会想到在下一次上课时要认真一点。这样,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神秘感与刺激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理论课时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发现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时,必将会努力掌握该项操作技能,从而增添一分喜悦之情,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会变被动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主动学习的愿望才会强烈。在教学中我们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四招让初中历史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体操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