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微博与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

时间:2022-09-07 10:51:26

网络微博与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

【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在当今大学生中的使用比例相当之高,这不仅能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也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怎样用好微博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关键词】微博 学生 工作 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政专项)“网络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30-01

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简易、传播迅速、互动即时的新兴自媒体平台,迅速在互联网用户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用户群体中流行开来。微博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既是一个新挑战,也是一个新机遇。下面我们将对微博基本功能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契合性进行考察,分析微博运用于学生工作中的比较优势、现状和问题,并对如何运用微博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契合性分析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公开的媒介形式。微博具有沟通互动、信息服务、形象宣传、舆情监测等基本功能,与高校学生工作各项内容高度契合,这使得运用微博开展高校学生工作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一)运用微博沟通互动功能,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运用微博信息服务功能,促进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三)运用微博形象宣传功能,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四)运用微博舆情监测功能,加强校园安全和危机管理工作。

二、微博开展学生工作的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微博与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高度契合性,可以作为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平台。目前高校开通的微博类型主要包括官方微博、学生社团微博、教师个人微博、团组织微博和微博。这些微博类型有着不同的受众规模和互动方式,根据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笔者认为,微博具有开展学生工作的比较优势。

(一)更加贴近学生群体

从实践情况看,高校官方微博是高校在微博上的正式代言人,受众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权威性突出,因此更加侧重于形象宣传功能,加之由于沟通主体地位的不对等,使得官方微博与学生个人直接互动交流的可能性不大。相比之下,微博作为低一层级的微博类型,实用性和互动性更强,在微博语言体系上也不需要像官方微博那样体现严肃性和权威性,因此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腾讯的,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和社团微博在所有高校微博中最受关注,比例分别为28%和28%,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微博更加贴近学生群体,更加为学生所关注。

(二)容易实现专业化、定制化服务

由于专业和学科上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专业素质、思维模式、特长爱好、信息需求等方面有着不同特点。学生社团微博更加侧重于特长爱好,受众面和覆盖面较窄;团组织微博尽管组织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很强,但一般以青年团员整体为工作对象,专业性和针对性相对不足;教师个人微博则以个人感召力为基础,信息来源和带有明显的个人特点。与以上微博类型相比,微博本质上是以学科专业划分学生受众群体,更加容易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

(三)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学生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就必须主动融入学生,与学生即时沟通,更快更好地回应学生的诉求。尽管互动性是微博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不同类型的微博,由于功能作用、语言体系的不同,在互动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微博在层次上更加适合互动,在距离上更加贴近学生,在基于专业学科的沟通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更加适合用来开展学生工作。

三、基于微博的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实践情况看,尽管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已经有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还存在发展速度较慢、运营管理滞后、互动效率不高、功能使用单一等问题。

(1)发展速度较慢;(2)运营管理滞后目前,微博形式化、空壳化现象较为严重;(3)互动效率不高;(4)功能使用单一。

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微博在互动性、专业性方面的比较优势,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一)培养“微意识”,加快基于微博的学生工作平台建设

微博已成为当前社会信息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大学生已经成为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体。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微博对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微博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不要一味抗拒或回避这一新生事物,而应该努力培养“微意识”,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迅速融入微博环境,充分了解微博各种功能,搭建一个集信息、舆情监测、危机应对、互动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学生工作平台。

(二)建立“微团队”,完善微博运营管理机制

在微博运营管理方面,目前的一般做法是,由学生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对微博进行日常维护。应该以团队而不是个人的形式对微博进行维护,同时健全微博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微博运营的保障支撑体系,建立一套权责明确、流程清晰、运转高效的微博运营管理机制。

(三)提高“微效率”,掌握微博时代高校学生工作新特点

根据2012中国高校微博发展报告,大学生主要利用碎片时间上微博,大部分累计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大学生对于微博信息尚处于快速浏览和浅阅读的阶段。把握大学生的碎片时间点,采用简明扼要、新颖有趣的形式微博,更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大学生的关注,提高微博信息的到达率。

(四)用足“微功能”,创新学生工作方式方法

除了评论、转发、私信等基础功能外,微博还有很多其它交流工具所不具备的功能。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对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cn/hlwfzyj/hlwxzbg/,2013-0115.

[2]冯支越,唐诗,钱一彬.基于微博平台的青年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机制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20123.

上一篇:三角函数最值问题的常见类型 下一篇:高职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