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锰铜复合微肥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时间:2022-09-07 10:09:11

硼锰铜复合微肥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摘要 常规施肥基础上,进行配施硼锰铜复合微肥试验研究,探索其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效果好的施用水平进行推广。结果表明: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22.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产量为5 958.1 kg/hm2、净效益12 965.9元/hm2;比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5.0 kg/hm2处理增产209.6 kg/hm2,增收528.5元/hm2;比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30 kg/hm2处理增产359.3 kg/hm2、增收913.3元/hm2;比常规施肥增产568.9 kg/hm2、增收1 314.3元/hm2。因此,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配施硼锰铜复合微肥22.5 kg/hm2为宜。

关健词 中低产田;硼锰铜微肥;水稻;产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11;S14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14-02

中低产田是指土壤环境因素不良或土体内存在一种或几种障碍因子,影响了土壤生产能力的发挥,从而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钦州市是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有限,而且中低产田比重大,目前全市有中低产水田面积8万hm2,占水田总面积的70.5%。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测试结果,全市水田有效硼、有效锰、有效铜的含量处在中、低、极低档次的面积占80%左右。为了探索改良中低产田技术措施,提升中低产田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在中低产田水稻上进行了施用硼锰铜复合微肥的试验研究,考察其对水稻产量及效益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板坪村进行,土壤质地为砂壤。耕作层0~16 cm土壤,含有机质23.4 g/kg、全氮1.27 g/kg、全磷0.71 g/kg、全钾8.2 g/kg、速效磷47 mg/kg、速效钾118 mg/kg、有效硼0.16 mg/kg、有效锰2.48 mg/kg、有效铜0.34 mg/kg。试验地种植双季稻,单产4 800 kg/hm2左右。

1.2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碳铵(纯N 17%)、尿素(纯N 46%)、过磷酸钙(P2O5 12%)、氯化钾(K2O 60%)、硼锰铜复合微肥。供试水稻品种:超级稻“天丰优998”。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5.0 kg/hm2;处理2: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22.5 kg/hm2;处理3: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30 kg/hm2;以常规施肥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4 m2。常规施肥为碳铵375.0 kg/hm2、过磷酸钙375.0 g/hm2、尿素75.0 kg/hm2、氯化钾52.5 kg/hm2作基肥,抛秧后10 d追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60.0 kg/hm2;硼锰铜复合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其他管理相同。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2月19日播种,3月16日抛秧,抛秧密度为30万蔸/hm2(3苗/蔸),每小区抛秧1 000蔸,6月25日收割,按小区实行全收全称,并进行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苗数消长的影响

水稻抛秧后,每隔5 d对水稻苗数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处理2、1、3水稻分蘖前期速度较CK快,尤以处理2最为明显。处理2、1、3分别在抛秧后第25 d以387.6,、385.9、386.2万株/hm2达到分蘖高峰,CK到第30 d才以394.7万株/hm2达到高峰。高峰出现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CK。说明硼锰铜复合微肥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各处理成穗率高低顺序为:处理2>处理1>处理3>CK。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有效穗数以处理2最高,分别比CK、处理3、处理1多15.1万、10.3万、8.1万穗/hm2;每穗实粒数比CK、处理3、处理1多6.9、3.8、1.8粒;结实率提高4.1、1.7、1.5个百分点;千粒重处理2、1、3均为26 g,分别比CK增加0.2 g。由此表明,中低产田施用硼锰铜复合微肥能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发育,使其分蘖早且较快,对水稻成穗率等产量构成因素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2产量最高。处理2比CK增产568.9 kg/hm2,增幅为10.6%,差异极显著;比处理3增产359.3 kg/hm2,增幅为6.4%,差异显著;比处理1增产209.6 kg/hm2,增幅为3.6%,差异不显著。处理1比CK增产359.3 kg/hm2,增幅度为6.7%,差异极显著;比处理3增产149.7 kg/hm2,增幅为2.7%,差异显著;处理3比CK增产稻谷209.6 kg/hm2,增幅为3.9%,差异极显著。说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硼锰铜复合微肥的3个水平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正效应,其中施硼锰铜复合微肥22.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施硼锰铜复合微肥15.0 kg/hm2。究其原因,主要是硼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及生殖器官发育,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运输,提高结实。锰能提高植株叶绿体中锰的含量,并以结合态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的水的光解,从而增强光合作用;其次锰能促进幼苗早期生长,加速花粉发芽和花粉管伸长,提高结实率。铜参与光合作用和氮的代谢,能够调节生长素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进一步调节植物生长[1-6]。因此,增施硼锰铜复合微肥对水稻生长发育起到重要作用,是提高中低产田水稻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2经济效益最高。处理2较CK、处理3、处理1分别增加1 314.3、913.3、528.5元/hm2;处理1较CK、处理3分别增加785.8、384.8元/hm2;处理3较CK增加401.0元/hm2。说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硼锰铜复合微肥的3个水平中,以施硼锰铜复合微肥22.5 kg/hm2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1)在中低产田施用硼锰铜复合微肥对促进水稻早分蘖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并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良好形成。

(2)施用硼锰铜复合微肥能促进水稻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增加,提高产量。

(3)该试验条件下,增施硼锰铜复合微肥的3个处理中,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22.5 kg/hm2的处理产量和效益最高;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15.0 kg/hm2的处理次之;常规施肥+硼锰铜复合微肥30 kg/hm2的处理产量和效益最低。因此,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硼锰铜复合微肥的施用量以22.5 kg/hm2为宜。

4 参考文献

[1] 鲁如坤.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与施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250-306.

[2] 农牧渔业部农业局.微量元素肥料研究与应用[M].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86:92-154.

[3] 刘铮.微量元素的农业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58-271.

[4] 何念祖,孟赐福.植物营养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38-284.

[5] 严红,李文雄,郭亚芬,等.硼对小麦体内碳水化合物同化与运输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40(3):440-445.

[6] 秦军,黄春祥.硅锌锰铜镁肥在水稻上应用肥效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2(2):105,88.

上一篇:水利工程冬季施工的技术措施 下一篇:根外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