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等 第4期

时间:2022-09-07 09:53:42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每年3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鸠。”描述惊蛰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此时,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了。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达0摄氏度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摄氏度至6摄氏度,而西南和华南地区已达10摄氏度至15摄氏度,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时节,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江南地区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的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芽,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同时,家禽家畜的防疫工作也要引起重视了。

惊蛰农谚

春雷响,万物长。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春分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度。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后,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要打雷并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人赤道内”。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度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摄氏度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摄氏度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所得到的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春分节气,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雨水也要多起来。

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春分农谚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

3月节日

3日 全国爱耳日

8日 国际妇女节

12日 植树节

14日 国际警察日

15日 国际消费日

21日 世界森林日

22日 世界水日

23日 世界气象日

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上一篇:哈萨克族 第4期 下一篇:检查团别成“油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