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适应性组织构建

时间:2022-09-07 07:53:24

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适应性组织构建

[摘 要]现代科技革命形成与企业组织变迁的历程表明,科技变革必然引起企业组织的变迁,现代科技革命的综合化、高速化和智能化的特征对企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企业成为适应新要求必须构建结构扁平化、性能柔性化和运行开放化的适应性组织,其内部表现是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静态组织结构与以项目组为中心的动态组织结构并存的矩形网状运行模式,其外部表现是价值网络运行模式。

[关键词]现代科技革命;适应性组织;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F0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9-0006-04

一、现代科技革命的形成与特征

1.现代科技革命的形成

现代科技革命指发生于20世纪初到现在的科技变革,其形成经历了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科学革命和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技术革命两阶段。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科学革命是由该时期的物理学革命引起的。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三大发现,打开了原子结构的大门,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从而也使物理学从宏观低速领域深入到微观高速领域。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部门,在物理学革命的带动和影响下,其他自然科学也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并发展起来的系统科学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并由此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始于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技术革命,则是现代物理学和各门技术科学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如前两次技术革命称为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那么现代技术革命可被称为信息技术革命[1]。

2.现代科技革命特征

现代科技革命形成的历程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是以现代物理学、系统科学和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干的新兴科学技术群和产业群的革命,其实质是生产力革命。因此,与近代两次技术革命相比,它表现出明显的特征:首先是综合化。现代科技革命的空间发展特征是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2]。现代科技作为一个大系统,它的综合既表现在对不同学科的新综合,也表现在产生许多新概念和方法,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和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形成门类繁多又有完整系统的层次体系。其次是高速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服从指数规律。一方面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呈现一体化特征,科技与技术的进步表现为一个共振或共鸣的过程,使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应用于生产的过程大大加快;另一方面,由于科学与技术间的促进与转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快,所以知识和技术更新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第三是智能化。现代科学技术使生产力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日益显示出它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一方面,它使劳动者构成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演变,许多经济活动领域内脑力劳动者比例大大超过体力劳动者;另一方面,现代化生产工具日益受到科学技术浸透,在原有机械化基础上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过渡。

二、现代科技革命与企业组织的互动发展

1.科学技术革命与企业组织变迁

组织是由人、财、物等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放性社会技术系统,它具有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生成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能力。综观人类社会历史,几乎每一次科技变革都导致组织的大变迁,而组织的每一次大变迁也几乎都是为了适应科技变革。

第一次科技革命即蒸汽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气机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跨进了工业社会,并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组织的历史变迁:生产工序上一个个局部工人使用简单工具的手工操作,让位于按科学原理设计的机器和人机结合的生产系统。相应地,手工工场便被科学的人机生产组织――机器工厂所取代,此时组织结构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直线制,即组织中的各种职位均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管理的职能分工还处于萌芽状态。

第二次科技革命即电力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技术的应用。电力技术的应用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重工业技术体系使生产过程从机械化进入电气化,生产组织规模开始扩张,组织内管理协调日趋复杂。此时,组织管理者既要为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组织内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又要使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能适应外部市场变化和竞争需要,直线制组织显得很不适应。这就要求组织创新和改良,设立专业的管理职能人员和机构,把相应的生产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职能部门,从而形成了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职能式组织结构。随着科技革命发展及由此导致的市场变化,组织需要通过产品和市场多样化谋求进一步发展。但由于组织形式绝大多数仍以职能为中心设置,这就与组织的扩展产品的类型和拓展市场产生了矛盾。组织为发展多产品和开发多市场,确保规模生产及利润扩张战略的实现,就需要一种新责权利关系认同结构,以便能更好地解决集权与分权、内部监督与激励、内部控制与协调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能适应多样化发展需要的分权化事业部组织结构便应运而生。

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企业组织适应性的要求

组织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的事物,应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是组织的本质要求。适应性组织就是不断改变不合理的组织形式,建立新的高效能的管理组织体系。所以适应性组织能使企业组织形式挣脱旧体制的束缚以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而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活组织”,进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从历史的角度看,从作坊、单一工场形式的企业组织到现代联合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从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企业组织形式到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组织的发展都说明,历史一直在选择新的、适合时代潮流的新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变迁是不断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环境的变化速度大大超过传统组织的跟踪与调整能力[3]。在这种环境下,灵活适应性将被视为成功组织的主要特征。一方面,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组织有迅速响应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要求组织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因此,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组织适应性组织应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减少组织管理层次和扩大管理幅度,它将组织结构形态由传统高度集权、中间管理层多等弊端的金字塔型转变为中间环节少、管理成本低、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等的水平矩阵型结构。过度集权使员工丧失了参与性和自主性,而过多的管理层又使组织运行效率下降。组织结构扁平化可减少组织中间管理层,使企业最高管理层向作业层靠近,及时实现管理层与操作层的互动,从而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保持决策与管理的有效执行。同时由于权力重心的下移,基层员工可获较大自,因此也有利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组织结构扁平化适应了现代科技革命环境下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增强了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和市场急剧变化的能力。

(2)组织性能柔性化。柔性是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性能柔性指组织除具有传统组织职能外,还有参与环境变化、对环境带来不稳定性的不断反应以及适时根据预期变化结果及时调整的能力。其优势在于快速市场反应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现代科技革命使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应用于生产的过程大大加快,从而导致新品不断问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及市场竞争加剧。组织性能柔性化提供了组织对这种竞争和市场变化不断适应和迅速反应的能力,它通过不断调整职责和非正式沟通渠道等特征克服企业市场行为选择的有限性,使组织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能够保持灵活性。

(3)组织运行开放性。组织运行开放性即组织在运行过程中根据一定目的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性。在现代科技革命下,由于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性,组织运行开放性一般表现为与其他组织形成的动态联盟。动态联盟是一个建立在某种共同协定基础上的由潜在合作伙伴组成的开放边界的集合体,是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适应竞争需求的新型虚拟敏捷组织形式。它通过跨组织网络,以时间和机遇为导向,以来自于抓住不断变化的市场机遇为动力,把全球范围包括人在内的各种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形成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运行的开放性既是对组织扁平化和柔性化的有益补充,也是现代科技革命发展的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虽扩大了管理幅度,但也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界限日益模糊;而组织柔性化使组织灵活的同时,也使企业规模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容易失去仅凭组织内部力量无法把握的机遇。同时,现代科技革命智能化使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扩散和应用。组织保持运行开放性,一方面,可以网络特有的高效和便利把组织内各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弥补组织扁平化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型动态联盟形成规模优势弥补组织柔性化缺憾。同时也可整合联盟间知识和信息资源优势,更好地控制与开发知识和信息资源,以适应现代科技革命综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三、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适应性组织

1.适应性组织的提出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已经步入了网络经济和速度经济时代,在此时代一个比较明显的消费趋向就是产品个性化,产品个性化需求使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生命周期缩短,企业只有采取小批量、快生产的方式才能生存。网络经济时代的支柱是网格,而网络本身就代表一种速度。一方面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对内外部信息敏感反应正确决策及时执行。同时,科技革命为企业实施快速生产提供了可能。CAD和CAM可以很方便迅速完成新品设计制造。

面对现代科技革命形势下的速度经济,很多学者提出了适应性组织的概念。张申生(1996)在编译Rick Dove的敏捷企业时,认为敏捷企业是善于把握各种变化机遇以及不断通过技术创新领导潮流的企业[4]。王易冈等(1998)认为敏捷企业是那些能够迅速实现自我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具有敏捷竞争能力的企业[5]。张洁等(2001)认为敏捷企业是指能迅速响应客户需求,以敏捷动态优化的形式来组织新产品的开发、及时交付客户及投放市场的有竞争优势的企业[6]。这种新型企业有的被称为“敏捷企业” 、“虚拟企业”,有的被成为“网络企业”,或“学习型企业”,它们的实质都是一种适应性组织。

因此,笔者认为,适应性组织是指组织能够通过复杂的通讯基础设施迅速地组装其技术、雇员和管理,以对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的顾客需求做出从容、有效、协调灵活响应的企业,简言之“三性企业”:对内外部信息敏感性、决策正确性和执行及时性的企业。

2.适应性组织的运行特点

敏捷企业不仅能快速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且能不断学习和“演进”。具体来说,适应性组织具有以下特征:①经营活动全球化。适应性组织通过电子方式与供应商、商、顾客和贸易伙伴连接,对信息进行捕捉和精练,为企业全球化业务提供方便,降低信息费用。②反应调整敏捷化。竞争使快速反应成为必要,快速识别新的产品需求,把产品推向市场,实施新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控制库存和分销等,最大限度缩短从新产品、新服务概念的产生到通过销售形成现金流的时间。③运营虚拟协作化。虚拟化是指一个企业拥有像传统企业一样的机构,但实际上企业可能只是一个空壳,它完全利用外部资源完成产品的设计、生产,进行产品市场营销策划、销售、定单履约及会计核算。④企业信息数字化。适应性组织通过传感器、设计数据存储工具对Internet上的大量数据进行捕捉和开发,然后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数据图像工具进行更好决策。如MRP、MIS、DSS(决策支持系统)、ESS(专家支持系统)等。⑤企业合作灵活化。适应性组织的灵活性表现在合作者的联合与分解上,企业建立起合作者网络,企业间可以很快的联合,以投标一个新项目,也可以很快的分解。⑥自动化控制和管理。EDI、DPS(数据处理系统)、JIT、CAD、CAM、CIMS、FMS等系统的建立和使用,促进了适应性组织自动化的进程。

适应性组织必须协调顾客、供应商、设计商、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才能改善企业的敏捷性,而支撑企业敏捷性的支柱是动态灵活的组织、快速集成的支撑技术和具有高素质的员工。灵活的组织是发挥技术优势和人的因素的前提条件,一个适应性组织只有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迅速地响应市场变化,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竞争不是单纯的技术竞争,必须将组织管理的变革和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产生效益。

四、基于现代科技革命的适应性组织运行模式

1. 适应性组织的内部运行模式

适应性组织的组织构造应采取以职能部门为基础的静态组织结构与以项目组为中心的动态组织结构并存的矩形网状结构。其中关键是推行项目工作小组。每个产品的生产都可能要使用具有高度交互性的计算机网络,同在技术上分散、在组织上分离的企业内部成员彼此合作,并且也可与其他企业成员合作。在适应性组织结构中,职能部门相对稳定,项目组根据需经常进行重构和重组。每个职能部门由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组成,固定人员是部门经理及少数管理人员,流动人员指根据需要加入项目组的人员。固定人员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培训与管理,以及给本部门人员分配任务,组织人员加入到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分两层即管理层和操作层,管理层是项目经理及少数管理人员且相对固定;操作层按产品不同时期加入不同人员且动态变化。

项目组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是动态变化的,有关职能人员可根据需要加入小组,完成任务后及时退出返回原职能部门;项目组强调实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和工作的有序性;项目组工作在时间坐标上有相互的重叠与交叉,小组成员并行工作,协同完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任务;项目组在企业内部是相对独立的,项目负责人有权决策项目组内的各项活动,企业领导负责监督工作小组的活动情况。因此,适应性组织的内部运行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多项目组并存的模式,如图1所示。适应性组织可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相似度来划分项目组,一个产品对应一个项目组适合复杂程度中等的产品;一个产品对应多个项目组适合可分成相对独立分产品的复杂产品;多个产品对应一个项目组适合相似产品或几个简单产品。

2.适应性组织的外部运行模式

现代科技革命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处于网络组织中,适应性组织必须加入价值网络,该网络不仅有供应商、顾客,同时还有竞争对手;维系网络存在的联系包括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长期供买方等合作关系。价值网络思想打破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思维和价值活动顺序分离的机械模式,围绕顾客价值重构原有价值链,使各主体以项目为导向按整体价值最优原则动态组合形成拓扑空间和价值网络,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如图2所示。价值网络的合作伙伴以客户价值为中心相互联系,这里价值中枢即领导厂商不仅是网络形成的主要动力,而且整合各成员创造的价值,并影响价值创造方式和价值传递机制。市场与客户的需求等信息在整个价值网络内流动和碰撞,领导厂商和网络成员共同识别市场机遇和顾客需求,从而使价值网络形成市场需求捕捉网络。

[参考文献]

[1]林今柱.科技革命与当代中国命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纪丰伟.现代科技革命与网络营销[J].经济管理研究,2003,(2):64-67.

[3]吴 怡, 戴建英.新经济的组织设计[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5):104-109.

[4]Rich Dove 张申生编译.敏捷企业[J].中国机械工程,1996,(7):22-27.

[5]王易冈,等.敏捷企业组织设计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8,(6):28-32.

[6]张 洁,等.企业的组织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9):78-80.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daptation Organization Based on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Li Dongxu,Zhao Fuqia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the organization evolution and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must result in the organization evolution. The integration, high speed and intellectualiz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put forth new requirements for enterprises. Therefore, enterprises have to construct Adaptation Organizations with flat structure, flexible performance and open operation. The internal operational mode of Adaptation Organization is the network combining static function departments with dynamic item teams, while the external operational mode in Adaptation Organizations is the value network,which breaks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value chain and reconstructs a network with other strategic alliance.

Key words: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Adaptation Organization; operational mode

上一篇:试论董事对第三人责任 下一篇:分工、交易费用与内部市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