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厄:古老而神秘的珍宝

时间:2022-09-07 07:48:12

“砥厄”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战国策・秦策三》,云范子(雎)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此四宝者,工之所失也,而为天下名器。”砥厄在《史记・范雎传》中也有记载。

我国地质学泰斗章鸿钊在《石雅》中提到先秦珍宝中“其名之仅存者,有如瑶玛、砥厄、结绿、悬黎、垂棘之伦”。章先生在《石雅》一书中也没有对“砥厄”作进一步的说明。直到现在,人们只知道有“砥厄”这一名称,不知道它是何种材质的珍宝。

“古有其名,宁无其物”,“砥厄”是何种材质?古文献中找不到有关资料,它的质地、颜色和形态也找不到直接的描述。但是,并不等于找不到相关连的线索。在《尚书・禹贡》中有荆州厥贡“厉砥磐丹”,厉砥皆磨刀石也,“砥细于厉”的语句。笔者曾到湖北古荆州等地考察收集《禹贡》中的“厉砥”,即天然岩石制成的磨刀石。这种磨刀石,不管粗砺、细砥,均为极细的粉砂岩,内含铁质成分,故绝大多数磨刀石均为暗红色,产区如此,市场卖的和农户家中用的磨刀石均为暗红色粉砂岩制成,少见黑色、黄褐色的。砥石之色应为暗红色。

《荀子・成相篇》载:“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世乃有天乙是成汤。”《水经注》也有“辽水亦言出砥石山”。砥石山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现名百岔山,山石赤色出砥石(即磨刀石);厄,《说文》曰:“科厄,木节也,从卫声。贾待中说:以为厄裹也,一日厄盖也。”“砥厄”从字面上理解,其生于水中,细腻柔滑,带有木节状暗红色宝石,即“似砥似厄”的宝石。在现代众多的宝玉石品种中,这种特殊结构和形状的宝石,也只有红珊瑚的结构和形状与其一致。

珊瑚是海生动物,生活在海水深度大干100米、水温在20℃左右的海底中。珊瑚有多种色彩,其中只有红珊瑚(也称贵珊瑚)才能作为宝石原料。红珊瑚产量极少,而且十分名贵。据记载,在我国台湾及福建厦门的近海中曾有红珊瑚产出。

砥厄的颜色、质地、结构和形状与珊瑚相一致。砥厄,就是红珊瑚的最古老的名称。

周最初兴起于我国西北部的内陆地区。“周有砥厄”,周是在何时,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获得海生的砥厄呢?

据卜辞文字记载,在殷商高宗(武丁)时期,武丁出兵打败北方的土方、鬼方等方国,把势力伸展到今河北、内蒙古一带;武丁之后殷商版图又向南拓展,已接近今福建、广东。到商纣王时,周的势力已十分强大,占据殷商领地的三分之二,故周人从闽粤一带获取海产珍品是完全可能的。据《尚书大传》记述,周文王时,文王被商纣王囚于菱里,周人派散宜生向纣王贡献的众多珍宝中,就有南海珍珠,砗磲大贝和“砥厄”等海产珍品,从而赎回了周文王。据此推断,周得到“砥厄”,应在周武王灭纣之前,大约公元前11世纪之时。至范雎人秦,向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前251年)谈及“周有砥厄”已是七八百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之人,也只闻其名,未见其物。到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大量古籍文献被焚烧,至西汉时期,先秦文献中记载的一些在当时特别珍稀的珠宝,也只是“其名之仅存者”了。

责编 鹏 超

上一篇:明版《龙文鞭影》 下一篇:宝苏局成丰元宝“尔宝”当百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