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签订中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07 06:57:25

论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签订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建设单位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在签订建设合同时,合同条例要进行细心的研究,项目特点和当事人自身情况有必要切合实际去考虑,要考虑在履行合约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在签订合约后,因为不理解和不全面理解合约条例,推迟施工日期或是其他问题,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关键词: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签订,问题对策

建设单位是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管理,在签订建设合同,合同条例要进行细心的研究,项目特点和当事人自身情况有必要切实结合去考虑,要考虑在履行合约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在签订合约后,因为不理解和全面理解合约条例,推迟施工日期或是其他问题,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 在具体合同的鉴定之前,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工作,并对合同进行细致地研读

现阶段,在施工合同的鉴定过程中,建设单位所使用的合同内容,都是参照国家《建设施工合同》的范文来制定的。对于该范文来说,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通用条款、协议书、专用条款以及合同附件。当然,在鉴定施工合同之前,建设单位必须要对其中的通用条款进行细致地研读,并作出深入的分析,科学、合理地理解每个词语的用意,以免产生误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在合同的专用条款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指示,那么通用条款将作为合同鉴定双方所共同遵守的内容。另外,建设单位在鉴定施工合同之前,还需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研读工作,防止合同中有违法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要深入了解各种施工合同法。

2 承包人的资质等级及履约信用需要严格的审查

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单位要做好签约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合理的审查承包人的主体资格,可以在合同的大门将不合格的主体排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可排除将导致合同伪装的坑穴和风险隐患,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前提,能够帮助建设单位及时、正确地履行合同。

从事建筑房产的企业必须遵循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依照法律批准的合法项目,建设单位再因此去交付项目。根据这些有关的规定、条例,建设单位要确保项目的合法性,防止因涉嫌违法而导致施工合同失效的情况发生。同时,在鉴定施工合同之前,建设单位还应该遵守相关规范的要求,领取合法的营业执照以及相关的施工资格与等级证书等等,当然还包括施工合同的鉴定资格。最后,还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对施工单位的履约信用进行相关的审查。

3 对于施工合同的制定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约定工程的工期、质量以及造价等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以及造价是必须要讨论清楚的问题,也是施工合同中最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而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合同条款:

(1)施工单位在履行合约时,通常因为开工、竣工日期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而与建设单位发生争议。对于建筑工程的实际开工日期而言,它存在着多种说法,比如,进场之日、验收之日、破图之日等等。同时,对工程的竣工也存在着很多的说法,比如交付之日、验收合格之日、申请使用之日等等。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建设单位都应该在具体的施工合同中作一个明确的说明,避免因工期的不确定而产生争议。此外,合约也需要约定好开工、竣工时,双方应办理哪些手续、签署何种文件。

(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工程的质量监督有明确的规定,质量监督部门不再是工程验收质量评定的主体,而改由建设单位的施工、设计、建立等各部门来负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在施工合同中对工程的质量标准作出明确的说明,以免出现工程质量争执的问题。

(3)工程造价的争议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最常见的纠纷。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材料差价的发生在任何工程实行施工过程中,这都是不可避免,很难确保施工合同的一次性包死,同时,施工合同中要应该对造价的范围、施工材料的价格、以及规划设计的变更等等内容,作出详细的说明。

4 做好工程进度拨款与造价结算程序的规定工作

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工程的笔款通常采用的是月付款的形式,但是,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没有对拨款的申请、拨款的数额以及进度款项的处理,作出统一的标准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合同内容的不全面,有时还会爆发施工双方的争执,最终使工程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同时,对于工程的造价结算程序我,往往也是模糊不清,导致造价结算程序的复杂化。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在施工合同中,一定要做好工程进度拨款与造价结算程序的规定工作,以免产生争执。

5 具体规定发包方、分包方以及总包方的责任与各自之间的关系

对于分包方与总包方、发包方与总包方来说,它们之间也会制定相关的分包合同与总包合同,当然,相关建筑施工法律也会对发包方、分包方以及总包方的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通常,在具体的建筑施工中,我们可以看到分包方不接受发包方的监督,而且对于工程的款项,二者也总是难以形成明确的管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合同中,一定要对发包方、分包方以及总包方的责任与各自之间的关系,作出详细的说明,以免它们相互之间出现纠纷,影响工程的进度。

6 应明确监理工程师及合约双方管理人员的相关职权

进行一项工程建设,涉及的工作人员很多的,包括发包方、承包方、监理方,参与生产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若是他们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又或者不被合约的另一方所知、所了解,那么在进行建设工程施工时,就很有可能导致双方的纠纷。所以,针对这种情况,要对他们的相关职权作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鉴证、价格确认以及设计变更等等,各方面的关系必须协调和处理好,以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此外,建设单位还要做好施工合同鉴定的监督工作,并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来进行项目变更与鉴证的确认,减少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纠纷,以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7 在合约条例中要量化、明确不可抗力的范围

一般的建设合同,普遍使用《通用条列》去详细、明确的划分了不可抗力后当事人的责任、义务、费用等,但是易造成发包人和承包人产生一种误解,单纯的认为不可抗力的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一些内容,于是使用打“√”或填上“无约定”的方式去签约《通用条款》。对有关的一些不可抗力却没有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

如果自然灾害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范围上才可被认为是不可抗力,签订合约的建设单位若没给予一个明确的规定,那么对于履行合约时发生有关一些不可抗力的争议,双方可能在合约上就难以达成共识。为了避免发生对不可抗力的争议,签订合约的双方当事人应该在《通用条款》中,应予以量化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程序,包括几级以下的地震、几级以下的大风以及几毫米以下的降水等等,才可能认定为不可抗力。

8 做好担保条件的运用工作,降低工程的风险系数

工程建设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那么这要求建设单位学会运用法律资源中的担保制度去签订相关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并以此来说好施工合同中的风险防范个工作。当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提供履约担保的时候,建设单位也应该相应地向施工企业提供一定的工程款项的支付担保,起到一定风险保障作用。

9 施工的材料和设备采购、检验的问题

在签订合约时,双方若没有在合约中明确施工所要的材料和设备的采购问题,那么履行合约,双方就有可能因为费用问题而发生争执、纠纷。所以,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一定要对各种施工材料的采购数量、价格、规格等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并做好相关条款的履行管理工作。同时,在此过程中,还要对相关的记录资料、补充合同、通标以及工程的鉴证等等内容,进行科学的控制与管理,以免出现混乱的局面。通过上述的措施的实施,把合同有关施工材料、设备的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妨碍施工如期开展的进度。

10 约定好付款方式、明确时间

建设单位签约工程建设合同的目的是为了把工程完满落成,满足社会需求。但是在签订合约时,有可能只顾及到其他问题,没考虑到完工后资金是否如期支付、支付的方式等问题,有可能发生拖欠施工人员的工资问题,或者支付资金的方式有误,严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正常生活,那么,建设单位在签订合约时,要求必须给予对方一个明确、合理的付款条例,如不能如期付款,就必须接受相应的赔偿。

建设单位在签订合约时,除了上述问题的发生,本文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合约的签订还涉及到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合同内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来说,也要对相关的违约责任条款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虽然,一份施工合同要做好十全十美是很难的,制定合约的一方很难全方面的去设想问题,因此,在履行合同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签订变更协议与补充协议,做好各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协调工作,以降低纠纷的发生率。

11 结语

本文分别论述论建设单位在施工合同签订中出现或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明确的了解到,建设单位签订一份合约,不能贸然行事,合约签订后会产生法律效应,若违法或是不能及时按要求完成工程建设,那么建设单位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很大,因此,建设单位为了避免因合约问题不清楚而带来的损失,在签订合约时,考虑问题要全面,结合实际中自身的管理,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及对法律常规的了解,合法的去签订合约。

参考文献

[1]朱卫英,金卫忠.浅议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4期.

[2]胡君芬.论建设单位施工合同的管理[J];《硅谷》;2008年22期.

[3]马志杰,刘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12期.

[4]李新强.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0期.

上一篇:中国画对室内空间意境营造的启示 下一篇:浅析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