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2-09-07 06:53:02

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本院自2005年8月~2013年8月65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观察患者给药情况、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具体情况、治疗及转归等情况。结果 皮肤过敏、过敏性休克等较为常见, 罕见收治瘙痒、腹痛、血尿、幻觉、死亡等, 不良反应可发生于治疗期间、治疗后, 经治疗, 死亡2例, 其余患者不良反应均消失, 治愈率为96.9%。结论 治疗中合理应用阿莫西林, 熟练掌握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治疗;转归

阿莫西林作为抗感染首选药物, 在革兰氏阳性杆菌及革兰氏阳性球菌等引起的组织及器官感染疾病治疗中广泛使用, 如泌尿系统、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耳、鼻、喉等感染治疗等[1], 取得了较好疗效, 然而随着药物的推广使用, 关于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逐渐增加, 对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治疗, 有助于药物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对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5年8月~2013年8月65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 男32例, 女33例, 年龄7月~86岁, 平均年龄(39.85±6.32)岁。

1. 2 方法 对本院2005年8月以来记录的阿莫西林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观察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情况。

2 结果

2. 1 用药情况 所有患者用药均以预防或治疗感染为目的, 服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滴注(5例)或口服(60例), 口服每次0.5 g, 3次/d, 静脉滴注每次0.3 g, 1次/d。

2. 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给药30 min内出现不良反应8例患者, 30 min~1 d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16例, 1~7 d出现不良反应30例患者, 7~14 d出现不良反应患者6例, 14 d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5例。

2. 3 涉及系统及不良反应表现 涉及消化系统15例(23.1%), 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神经系统10例(15.4%), 主要表现为昏厥、头晕等;过敏反应30例(46.2%), 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严重全身皮疹、过敏性死亡、过敏性休克、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喉头水肿、过敏性关节炎、过敏性死亡、血清型反应等;心血管系统4例(6.2%), 表现为血压升高;血液系统3例(4.7%), 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及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泌尿系统1例(1.5%), 表现为梗阻性肾衰;其他系统2例(3%), 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嗜睡等症状。

2. 4 治疗及转归 对于病情较轻28例患者给予停药处理, 患者临床症状均在停药5 d内停止, 病症严重患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 35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痊愈, 2例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阿莫西林作为β-内酰胺类光谱抗生素, 杀菌能力强、胃酸稳定, 能够阻止细菌细胞壁合成, 促使细菌破裂溶解, 从而杀死格兰阴性菌及格兰阳性菌[2], 因此在泌尿系统、呼吸道、消化道、耳鼻喉等感染治疗中广泛使用, 药效确切。药物对胃酸稳定, 经口服后吸收率高达90%以上, 同时药物不会受到食物影响, 因此能够促进患者康复。然而近年来各种因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对阿莫西林引起不良反应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有着重要临床意义。本组患者中给药1~7 d内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0例, 占46.2%, 因此在给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监测,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同时将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使患者能够自我监测, 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避免不良反应的进一步扩大。

过敏性反应是阿莫西林服用者常见不良反应, 患者常出现头晕、胸闷、恶心、面色苍白等, 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本次研究中, 过敏性反应患者30例(46.2%), 因此医护人员在给药后30 min要加强对患者监测, 观察患者面色、呼吸、皮肤等, 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方法, 对于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患者, 要立即给予患者注射肾上腺素、吸氧等措施缓解休克, 同时加强观察, 给予有效防范[3]。阿莫西林给药后, 消化道反应亦是常见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恶心、上腹不适等临床症状, 这可能与口服方式有关。临床报道显示, 阿莫西林患者附件及皮肤损害亦比较多见, 患者主要表现为紫癜性疹、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性疹等, 本次研究中未出现皮肤反应患者, 这可能与参与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近年来阿莫西林引起的肝损伤亦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60岁以上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明显大于60岁以下患者, 这是由于老年人肝肾及代偿功能下降, 因此药物代谢速度及过程较慢, 阿莫西林在血液中潴留, 从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临床认为阿莫西林引发肝损伤可能与特异体制性反应及超敏反应有着直接关系, 在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或外周血检查时发现存在嗜酸性细胞浸润或增多, 而部分患者再停药后出现黄疸, 经病理诊断可发现免疫介导胆管损伤, 因此可推断阿莫西林存在直接肝毒性的可能。

阿莫西林是临床预防及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 效果确切, 在临床使用广泛, 然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健康受到较大威胁, 严重影响患者康复, 因此医护人员再给药时要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及配伍禁忌, 加强对患者用药监测,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康复, 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要快速对其进行明确诊断, 立即停药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避免不良反应的扩大及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刘皈阳.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药物不良反应杂, 2010,1(06):397.

[2] 毛璐.阿莫西林致肝损害个案汇总分析.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1,08(01):35.

[3] .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药学探讨.中国实用医药, 2011,07(33):152.

上一篇:替米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 下一篇:环丙氟哌酸在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