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物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10-29 07:50:03

局部物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对患者使用局部麻醉进行治疗时引起的并发症进行深入探讨和仔细的分析。方法 医护人员结合多年的从医经验, 并且对相关资料进行参考。结果 在患者使用局部麻醉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由于药物本身以及人为因素, 会导致患者出现中毒、血肿、晕厥甚至是暂时性面瘫等并发症。结论 医护人员要对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十分了解, 医护人员要积极的对患者做好准确的预防和及时的处理。

【关键词】 口腔局部麻醉;并发症;处理

由于临床常用的局麻方法有很多;如冷冻麻醉法、表面麻醉法、浸润麻醉法和传导阻滞麻醉法等等。在局部麻醉中, 一般是指用局部, 如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等药物在短时间内, 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和纤维的感觉传递功能, 让该区域疼痛感消失而其它肢体感觉依然存在, 并且患者还能保持清醒神智的一种麻醉方法, 一般使用在口腔领域及面部外科手术, 如拔牙、牙槽骨修整术、清创缝合以及美容等一些较小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治疗的400例患者中, 有24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31例, 女性患者109例, 年龄在7~7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32岁。麻醉后出现各种少见的并发症, 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59.5%, 其中120例患者使用利多卡因, 有80例出现并发症, 发病的几率为70%, 有60例患者使用普鲁卡因, 3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发病的几率为50%。

1. 2 临床症状 患者以腰痛并发症为主的临床表现是腰酸背痛、活动能力差、心悸明显;牙关紧闭并发症者的临床表现是, 脸色惨白、牙关及嘴唇紧闭、心跳加速、不能言语;当患者出现全身麻木及活动受限并伴有血尿、强烈便意感, 且视物模糊或暂时性失明、对光反应迟钝、眶下区皮肤苍白, 同侧头顶、额、颜及颊部麻木、心悸头晕等要立即抢救治疗[1]。

1. 3 护理操作方法 医生要根据患者的麻醉部位来选择注射使用的针头, 当针头抵达患者接受穿刺的部位的时候也会出现少许的麻醉剂在针头处自行流出, 将无菌棉球放置在麻醉部位或者使用负压吸唾器, 及时清除唾液和流出的少量麻醉剂, 从而避免引起患者不适的症状。将有标准卡包装的麻药装入手柄套筒, 将手柄装入机器, 先在患者的体内注射适量的物并且进行缓慢的旋转式药物推进, 这样能够保障针头在患者的身体中行走在麻醉的血管中, 并且, 在预期的时间内, 能够达到预期的深度, 对此要对患者进行回吸工作, 并且根据麻醉部位选择注射的部位。

1. 4 疼痛的评价标准 本院采用线性视觉模拟评估尺对患者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由患者的感受评定。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数据软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处理, 结果都以均数±标准差( x-±s)来进行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 以P

2 结果

2. 1 少见的各种并发症 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行仔细的研究, 由于患者出现高度的精神紧张, 非常害怕由于进行疾病治疗从而导致工作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使主导地位丧失。因此, 由于患者的精神负担过重所导致的并发症明显的增高。患者一般在31~40岁的群体中, 由于其社会、工作以及家庭中负担的过多、过大的压力, 在各个方面总是处于主导的位置, 而且患者自我认为自身非常的健康、从来不曾进行身体检查, 他们的工作经验非常的丰富、能够胜任各种具有难度性的工作;其中患者头痛并发症120例, 占32.5 %;眼部并发症55例, 占18%, 全身麻木21例占9.5%。在各年龄组中, 31~41岁的患者有60例, 发病率为 20%(P

2. 2 注射部位出现的并发症 在口腔疾病中, 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磨牙, 患者的患病几率也相对较多, 在磨牙时患者的自洁能力作用也相对较差。因而在下颌磨牙的患病几率要高于其他部位的牙齿。从而会导致这个部位的局部注射以后, 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几率明显的高于其他各个部位。下齿槽神经传导阻滞麻醉, 共有140例, 发病率为36.5%, 与其他注射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研究, 能够得出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治疗方法, 专家对这类病症进行局部的麻醉治疗之前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仔细的询问, 要对患者的手术过程以及手术感觉进行耐心的介绍, 尽量减少患者对手术产生不必要的紧张以及恐惧心理, 努力使患者正确的调整坐姿, 这样能够使患者从根本上感到安心、舒适, 从根本上减少患者的疼痛以及导致的损伤, 这样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出现并发症时, 首先进行精神方式的治疗, 努力的消除患者情绪上出现的紧张, 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岩莉,毛光波.局部物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并发症.中国实用医刊, 2013:(6):98-99.

上一篇:探讨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效果 下一篇: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