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9-07 05:58:40

对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文章分析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对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中小企业 贷款现状 调查 思考

近年来,随着保山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山市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企业规模稳步扩大、盈利能力不断增强、生产总值稳步提高,为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自2011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牢牢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以及央企入滇等重要机遇,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企业运行监测和调节力度,强化生产要素调度保障,确保企业最大限度的生产。全市企业生产总值稳步增长,生产经营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要求,近几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切实发挥出了信贷资金保障作用。

一、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现状及特点

2011年以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工业强市的战略,充分发挥融资主渠道作用,积极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全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呈现出积极变化。

(一)企业贷款规模稳步扩大,信贷支持效应显著

近几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根据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情况,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按照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加大对企业实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在对企业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上充分发挥出了骨干和支柱作用。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13.65亿元,比年初增加14.82亿元,增长14.99%。贷款余额较2009年增加了15.93亿元,增长了16.3%。

大中小企业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42.18%,占比较大。全市大中小企业贷款延续稳定增长的良好趋势,为推动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1.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5%.。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1.67亿元,同比增长23.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0.13亿元,同比增长30.4%。

(二)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明显,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1年以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在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相关要求,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积极落实有关专项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融资环境的改善,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81.02亿元,比年初增加15.75亿元,增长24.13%。其中:中型企业贷款余额为41.39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增长16.03%;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为39.6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3亿元,增长33.89%。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71.29%,占比较大。同时,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根据各类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及时调整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扶持政策,部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获得了银行贷款。据对抽样调查的72户规模以下企业融资的情况看:2011年末,72户规模以下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07亿元,同比增长47.96%,民间借款余额为3713万元,同比增长37.18%。

(三)贷款投向重点突出,投放结构不断优化

2011年以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不断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持续强化对全市重点产业和地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满足了重点产业企业和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需求。从贷款投向的行业看,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投放到电力、建筑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地方重点产业和实体经济领域上。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投向建筑业的贷款余额为22.03亿元,比年初增加9.26亿元,增长72.51%;制造业贷款余额为13.78亿元,比年初增加1.23亿元,增长9.8%;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为13.86亿元,比年初增加7.83亿元,增长1.3倍。贷款余额较大的行业则为电力业。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投向电力行业的贷款余额为39.15亿元,占所有大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4.45%,占比较高。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不断加大对地方重点产业企业和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实现生产总值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1亿元,比上年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从各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来看,第一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3%,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2%,拉动经济增长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四)各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对企业实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2011年以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按照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相关要求,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切实加大对地方企业实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一是人民银行过加强和改进窗口指导,督促引导金融机构继续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合理适度的信贷增长,同时,结合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实际,适时适度对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进行预调和微调,不断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原则,继续加大对重大产业企业和实体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自身信贷政策的优势及信贷产品的多样性,把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开拓与发展的重点对象,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11年末,农发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36.27亿元,比年初增加9.83亿元,增长37.18%。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7.3亿元,比年初增加3.39亿元。增长24.37%。三是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投向,按照“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信贷原则,不断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切实加大对企业实体的支持力度。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型企业贷款总计32.62亿元,中小型企业贷款总计44.59亿元,大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国有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7.2%,占比较大。

二、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有力支持了地方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制约全市金融机构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因素仍然存在。

(一)贷款投向及方式的均衡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在对大中小企业的支持上,充分发挥了信贷支持和保障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但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级金融机构在对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投向和方式上的均衡性和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从贷款投向的结构看,第二产业贷款占比较大,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贷款占比较小。目前,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上,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贷款所占比重较小,贷款投向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中第二产业贷款总计78.88亿元,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69.41%;占比较大。而第三产业贷款仅为28.57亿元,占所有企业贷款的比重为25.14%;第一产业贷款仅为2.01亿元,占所有企业贷款的比重为1.77%,占比较低。贷款投放高度集中在第二产业上,严重影响了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第三产业增长1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5%,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下降1.1个百分点。二是从贷款的方式上看,抵押贷款占比较大,信用、保证贷款占比较小。目前,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对大中小企业的贷款仍然以抵押方式为主,贷款获取的方式较为单一。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大中小企业抵押贷款总计71.64亿元,占所有企业贷款的比重为63.03%,占比较大。而信用贷款总计15.64亿元,仅占所有企业贷款的13.76%;保证贷款总计26.37亿元,仅占所有企业贷款的23.2%。所占比重都较低,贷款方式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二)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不足,获得银行信贷支持难度较大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国内通胀压力持续增加,伴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企业盈利受到影响,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等问题,使中小企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容易使其陷入生产停滞或破产状态。这些现实加剧了贷款风险,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同时,部分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失真现象比较突出,对银行贷款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截止2011年末,保山市中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34亿元,比年初增加5190万元,增长10.79%。

(三)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成本较大

目前,保山市辖内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资金,从融资结构看,银行信贷资金所占比例较大,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明显加大。此外,由于受到贷款投放节奏调节,企业贷款审批周期较以往明显拉长,并且获批时间不可预测,增大了企业调度安排资金的难度。同时,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偏小,企业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目前,保山市尚未有企业上市融资,也无使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大中小企业票据承兑余额仅为7651万元,比年初减少710万元,下降8.49%。

(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加大了企业信贷资金的供需矛盾

201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稳定物价总水平,央行先后6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紧缩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在信贷规模和节奏控制下,银行紧缩了对企业的贷款,同时,由于企业外源融资渠道单一,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企业信贷供需矛盾加大。据统计:2011年末,保山市大型企业贷款余额为32.62亿元,比年初减少9325万元,下降2.78%;环比减少3350万元,下降1.02%。同时,目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仍然在于控通胀,在当前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控制总闸门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力,国家将会适时适度对货币政策进行预调和微调,这必将会对企业的贷款产生影响。

三、对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政策建议

近几年来,保山市大中小企业贷款稳定快速增长,企业经营状况总体良好。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微调和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必然会对企业的贷款产生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大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建立适合企业融资特点的银行信贷支持体系

一是各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积极调整经营战略,重新进行市场定位,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既要重点关注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企业,更要关注法人代表信誉良好,产品有潜在市场,经营前景乐观,但效益暂时欠佳的中小企业。既要对地方的重点产业给矛信贷支持,又要对有发展潜力和涉及民生领域的产业给予合理的信贷支持。二是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拓展新的信贷支持方式。根据企业业务需求和控制风险方式的不同,不能只拘泥于贷款这一方式,要积极办理银行承兑、银行和商业汇票贴现、打包贷款等信贷业务。同时,各金融金融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要摒弃过去仅限于存单、房产、土地抵押贷款的狭窄选择,积极推介信用贷款、保证贷款等信贷方式。三是各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在保障贷款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审批环节,节约时间,以加快贷款发放的速度。

(二)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各企业要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经济管理部门要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辅导和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和企业经营水平。尤其是一些新起步的民营企业,要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吸收专业性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实现企业家素质由经验型向知识型、开拓型转变;企业管理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转变;产权制度由自然人产权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转变,尽快进入银行的授信范围。二是各企业要培育良好的信用意识。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取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必须依法开展生产经营及融资活动,自觉接受金融、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按期如数偿还银行贷款,自觉缴纳各项税费,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取得银行的信任。三是各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步伐,要选择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水平先进,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积极开展技改扩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做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根本上扭转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和企业实力,为银行授信增额夯实基础。

(三)不断提高政策的灵活性,降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是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不断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对于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的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不断加强信贷政策与财政、产业、就业、环保以及金融监管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努力实现政策合力效应的最大化。二是各金融机构要尽力满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信贷条件且资金困难的中小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持续强化对地方重产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保障作用。三是不断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股票、债券等方式的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债券、信托、租赁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兴焕.耿喜华.杨荣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财会月刊,2008,2

[2]郎艳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09(2).

[3]胡振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作者简介:范应胜(1978-),男,汉族,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保山中心支行。

上一篇:“冷门股”也会“得宠” 下一篇:为旱区群众送上“救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