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真的是糖尿病?等

时间:2022-09-07 01:51:39

专家信箱

本期在线专家: 王建华

编者按:本刊所作答案,仅供患者朋友们参考。个人具体诊疗方案宜请经治医生详细检查后拟定。另因部分读者来信提供的资料不详,故未能回复,请见谅。

是否的是糖尿病

我胞弟今年77岁,身体一直很好。但近年发现血糖偏高,未去医院检查,只是买了一个血糖仪在家自测血糖。近日,他将今年1月至8月底所测的22次空腹血糖值寄给我。其中1~5月的12次空腹血糖均在7毫摩尔/升以上,按诊断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然而,6~8月底的10次空腹血糖值却都在7毫摩尔/升以下,而且还低于6.1毫摩尔/升,据此判断,他是不是又成健康人了?这样一来,他也弄不清是否患了糖尿病,也未去医院咨询大夫。请专家给予指教。

河北 赵伯坤

专家回复

按照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如果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只要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三多一少”症状,则需非同日两次血糖化验结果均达到上述标准,方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强调的是,诊断标准采用的是静脉血浆血糖,而血糖仪测的是末梢毛细血管血糖,由于标本不同,两者的数值有一定差别,血糖仪的结果只能用于病情监测而不能用于诊断。另外,糖尿病的诊断不能光看空腹血糖,还要看餐后2小时血糖,而且后者的意义可能更大,因为2型糖尿病往往是餐后血糖首先升高,随后才是空腹血糖升高,因此,如果忽视对餐后血糖的检测,往往会漏掉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为明确诊断,建议您的弟弟去医院抽静脉血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血浆血糖。必要时,可作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制剂甘舒霖是否适用?

64周岁,患糖尿病7年。现注射甘舒霖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2006年12月16日血糖监测:空腹8.3毫摩尔/升,餐后7.7毫摩尔/升,但血糖不稳定,有时空腹11.2毫摩尔/升,有时餐后13.6毫摩尔/升。请问:(1)甘舒霖30/70人胰岛素,短效、中效各占百分之几?(2)对于血糖波动问题,怎样调整胰岛素用量?(3)我用的甘舒霖30/70人胰岛素对本人是否适用?如不适用,该改用何种药物,怎样确定用量?

河南 王军仁

专家回复

甘舒霖30/70预混人胰岛素中,短效胰岛素占30%,中效胰岛素占70%。导致血糖波动的原因很多,除了药物因素以外,还与饮食、运动、睡眠、是否存在应激情况(如感冒、发烧、外伤、手术等)以及是否有夜间低血糖后导致反跳高血糖等等,如果排除了后面这些情况,空腹血糖仍高,可以改为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三餐前加用口服降糖药或者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然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进一步调整药物用量直至合适为止。

二甲双胍缓释片(泰白)有哪些特点?

我父亲患2型糖尿病已经13年,到现在一直没有出现并发症。血糖控制在6~7毫摩尔/升之间。服用的药物是优降糖和二甲双胍。优降糖每日6片(早晚各3片),二甲双胍每日8片(早晚各4片)。最近大夫建议我把二甲双胍改成二甲双胍缓释片(泰白)。

请问:二甲双胍缓释片(泰白)有哪些特点?与二甲双胍相比有哪些优点?山东 张月英

专家回复

双胍类药物除了降糖以外,还有控制体重、改善脂代谢、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阻止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发展等多重功效,是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口服降糖药。与普通剂型的二甲双胍相比,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优点是:服用方便,只需一天服用一次,便可控制全天的血糖,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另外,二甲双胍缓释片能够提供平稳持久的血药浓度,没有显著的峰谷变化,大大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血糖控制较好为何会出现神经病变?

54岁,2003年患糖尿病,目前血糖控制较好,每次查血糖都在5.7毫摩尔/升左右,口服二甲双胍片,每日2次,每次1片,2005年11月双下肢疼痛,被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口服怡开,一日3次,每次1粒,弥可保静脉注射,隔日1次,每次1支,但效果不明显,现在上肢也有疼痛感觉,是不是神经病变引起的?为什么我的血糖控制得很好也有神经病变?我想了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希望贵刊能给予指导。重庆 蒲纪英

专家回复

肢端疼痛的原因很多,像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他如脉管炎、雷诺病、中毒性末梢神经炎等等均可出现肢体疼痛症状。您的糖尿病病史不长,而且血糖控制一直比较满意,究竟是否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要做有关检查(如下肢血管超声以及神经肌电图方面的检查),并排除其他情况(如有无间歇性跛行、有无职业中毒史等等),才能最终明确。前面已经提到,血糖固然是导致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微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因此,糖尿病治疗强调的是综合控制,全面达标。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原则上是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

我是否适用“来得时”?

我是一个77岁的患2型糖尿病17年的患者,最初的13年我的全部治疗都是用的口服降糖药,基本上都能达到治疗的要求,将血糖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但随着患龄的增加,口服药的剂量越服越多,而伴随的毒副作用也日益显现,如白内障、黄斑病变、动脉血管硬化以及其他一些病变也逐渐增多。为了减少口服降糖药的毒副作用,从2004年起我开始使用胰岛素作补充疗法,以注射诺和灵50R为主(一日两次),辅以口服拜唐苹(解决餐后血糖问题)。但自此以后,我的血糖值始终难以稳定如前(每两天测试一次),总是忽高忽低,并经常出现低血糖。我似乎很难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注射剂量来与我的饮食和运动相匹配。据报道,目前国内提及的一种叫类胰岛素的来得时(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生产),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显的峰值,且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比较低,每天只需注射一次。我不知道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我适合不适合用这种药物治疗,希望贵刊能给我一些指导。

上海黄永楷

专家回复

需要纠正一下,您信中提到的“白内障”、“视网膜黄斑病变”、“动脉硬化”等等应当属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老年退行性改变,而不是口服降糖药的毒副作用。目前您采用的预混胰岛素一日两次皮下注射的治疗方案,不能平稳控制血糖,因此,可以换用以下方案:即每日一次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来得时),同时在三餐注射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当然,也可将短效胰岛素换成口服降糖药),前者可平稳地补充24小时的基础胰岛素,较好地控制基础血糖;后者可以补充餐时胰岛素的不足,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该方案很好地模拟了生理性胰岛素,不仅疗效满意,而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小。

上一篇:你离“代谢综合征”有多远? 下一篇:迷信“无糖食品”,血糖超出警戒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