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投标过程中的技术与报价风险防范

时间:2022-09-07 12:27:31

浅析建筑工程投标过程中的技术与报价风险防范

1.1概论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国家大力发展基础建设,在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城市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整个建筑行业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也在不断完善与提高。但与此同时,各建筑企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工程项目的收益率逐渐下降,对企业的管理水平、风险管理与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具有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外关系复杂、多样性、单件性等特点,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大,风险所致损失也随之增大,甚至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而在投标阶段即开始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与防范又是风险前瞻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之一。

1.2投标风险分析

针对我国目前招标投标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的投标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战略风险

⑵ 竞争风险

⑶ 技术风险

⑷ 报价风险

⑸ 材料风险

⑹ 合同风险

⑺ 信誉风险

⑻ 财务风险

⑼ 环境风险

本文主要针对技术及报价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与陈述。

1.3投标技术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及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也不断涌现,对建筑质量、安全、环保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技术上除了对成熟工艺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外,还必须不断推陈出新,并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应结合投标文件、规范要求,制定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这同时也是投标报价准确化的基础之一。对于有新技术、新工艺要求的项目,应组织技术专家对拟定的方案进行在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各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对企业以往没有应用过或尚不了解的施工技术,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及报价上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对该项技术充分了解,并进行详细地分析与论证,防止中标后由于该项技术的报价偏低而成为项目亏损的主要原因。

做为投标技术人员,应制定经济合理并满足招标文件及规范要求的施工方案,编制高质量的投标技术文件,最大可能的降低投标阶段的技术风险。投标技术人员在编制技术文件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⑴ 全面仔细地阅读、分析招标文件,充分响应招标要求

拿到招标文件后,投标人员应全面、仔细地阅读并分析招标文件,尤其注意招标文件中对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投标文件格式、技术文件编制内容要点、人员及设备配置等的要求、评分标准等,充分响应招标要求,防止废标。同时应对招标文件中的计量、变更、索赔等涉及合同管理的专用条款进行细化分析,正确指导投标报价。

⑵ 做好现场勘察工作

对所参与投标的工程进行现场勘察是投标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每个工程项目由于工程条件、工程特点不同,有的发包人组织统一勘察现场,有的发包人不组织。作为投标单位,应尽可能地参与现场勘察,当发包人不组织统一勘察时,有条件的应自行组织现场踏勘。通过现场勘察,投标人员应调查并落实工程区主材来源及价格、劳动力情况及价格等准确报价所需的信息,同时对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和气象、对外交通运输、水源、供电、沿线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及其他工程建设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减小投标风险,并为合理报价提供基础依据。

⑶ 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是投标技术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投标报价准确合理的基础条件。

投标人员应结合现场勘察情况,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施工条件、资源配置情况及本单位拥有的施工经验和现有机械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方案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期限满足招标要求,并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在招标文件中一般都会明确投标文件的评分标准,其中包括针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分要求及分数权重。投标技术人员应针对招标文件中的评分标准,合理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章节、内容,把握好得分点,防止因漏项而失分。

⑷ 技术文件重点突出、有针对性

虽然一个工程能否中标投标报价占有很大的因素,但技术文件的编制水平也是评标委员们考虑一个单位能否中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一些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或具有施工技术难度的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制定的是否可行,是否经济合理,是评委们在评标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除了上面说到的技术方案的制定应通过专家评审外,技术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应做到重点突出、有针对性。投标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特点,把握工程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方案、管理措施等,对公司在某个领域或地区具有的资质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环境优势等要充分利用,在标书中明确陈述,力争得到最高分。

⑸ 重视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来带动工程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

因此,为减少投标过程中的技术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加强技术管理,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学习。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中鼓励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开发新技术,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尤其要紧紧围绕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大力创新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同时,为员工创造培训及学习的机会,在整个企业中形成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文化氛围,使企业在施工技术的管理与发展上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1.3.4报价风险

根据目前我国的招标投制度和办法,报价在招标评分中的分数权重约占到40~70%,是能否中标的决定性因素。这就要求企业投标人员根据投标战略,结合项目特点、技术风险、对对手单位的分析、投标技术文件等,综合制定出合适的报价。

⑴ 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制定企业定额

为减小投标报价风险,企业应建立投标报价信息库,收集、整理、分析各类工程信息的市场价格,掌握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及变动信息,同时企业应制定自己的企业定额。企业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定额的建立有利于建筑企业提高报价水平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应尽快制定和建立符合自身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成本水平的企业定额,提高报价水平,做好投标项目的成本分析与预测,做到心中有数。

⑵ 控制好材料价格

材料在工程项目施工造价中约占到70%,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是决定项目盈亏的主要因素之一。

要控制好材料价格,投标人员应做好对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材料调查工作,同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材料涨价的风险,对工程主要材料必须考虑一定的风险系数。只有做好材料价格的控制,才能合理报价,工程成本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才有可能在中标后实现项目的盈利。

⑶ 把握好关键性项目的报价

对于企业熟悉的或经常施工的工程项目,一般报价风险较小,结合企业定额基本能够控制风险。但对于企业缺乏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或技术复杂的项目,报价风险则较大,需要企业结合各种因素慎重决策。

每个工程都有它的关键性项目,相对的,这些项目的价格是组成投标报价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工程能否中标、甚至中标后能否实现盈利的重要因素。因此,投标报价人员应掌握好关键性项目的报价,要充分考虑中标后变更的可能性、企业是否对该项目具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尤其是对于企业以往没有应用过或尚不了解的施工技术,在报价上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降价,防止中标后由于关键项目报价过低而导致项目亏损。

⑷ 与投标战略相结合

由于目前的绝大部分工程都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企业的投标报价必须与投标策略相结合,不能盲目投标、盲目降价。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企业以合理最低报价中标的同时,确保企业得到一定的利润回报。

对于一般的项目,即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十分成熟的项目,或企业掌握有优势的项目,投标报价应着眼于利润,确保项目收益。对于一些市场前景看好、势必要进入的项目,或一些重大项目的前期工程,进入后可为后续工程中标提供有利条件的项目,可采取保本微利,甚至略微亏损的投标报价,具体采取何种报价一定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并与企业投标战略紧密结合。

1.4结束语

综上所述,投标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开发市场的重要手段,在投标阶段加强对技术及报价风险的分析、控制与防范,能有效地减少投标风险,增强企业活力,实现合理化中标,是中标后工程顺利进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文杰.建设工程招标实务.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上一篇:论民防工程建设中的造价管理 下一篇:工程量清单对合同履行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