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时间:2022-09-07 12:10:12

基于web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摘要】 本系统运用工作流技术和组件技术解决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和管理过程中业务复杂等矛盾,利用数字水印技术保护了项目的知识产权。系统还实现了对项目各种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

【关键词】 工作流技术;组件技术;数字水印技术;项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9) 02―0104―03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的总体安排,教育部于2007年4月组织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申报工作。经评审,批准了包括湖南大学在内的首批高等学校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为“项目”)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旨在带动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高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促使其逐渐掌握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面提升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在高校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整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湖南大学的项目申报面向全校非毕业班的本科学生开放,从项目申报到最后的结题,参与人员较多,经历时间较长,工作业务流程比较复杂,如何对学生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极为重要。显然人工管理是直线型的、粗线条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故实施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开发出一套对项目的业务流程进行快速重组的网络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一 系统相关模式技术

本系统采用基于dotnet平台的B/S模式实现,并将工作流技术、组件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引入到系统。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是为了在现今计算机环境下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1]。本系统实现了项目申报和以及项目申报成功立项之后的项目管理功能。在项目申报和管理过程中,同一个项目的文档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同时或者顺序的传递,针对此类情况,使用工作流技术来控制和管理项目文档在各用户间自动传递,而非手工传递。使用工作流技术可做到:第一,提高项目申报和管理的效率,优化并合理利用资源,集中力量跟踪业务处理过程,量化考核业务处理的效率,减少浪费,充分发挥现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作用。第二,提高项目申报和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实施工作流将达到缩短项目申报周期、改善项目申报和管理的流程,减少人为差错和延误等。

从软件的模型角度来考虑,一个应用程序分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保持一定的功能独立性,在协同工作时,通过相互的接口完成实际的任务。每个模块就是一个组件,可单独开发、单独编译、调试和测试。所有的组件开发完后组合起来就得到了完整的应用系统[2]。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运用组件实现各种业务规则,将一些用户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操作的细节进行了封装,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作细节。并且运用组件对象对系统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处理冗余、安全、平衡负载等单纯的编程手段不能实现的功能。组件对象可很平滑的实现自身的升级和扩展,从而实现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数字水印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对于保护各种形式的数字作品,数字水印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3]。在学生提交项目申请以及项目成果(论文)的文档中,必然包含有学生创新性的研究方向和成果,故需引入数字水印保护。

系统的用户界面综合考虑了 “易用性设计”、“艺术设计”和“技术实现”,用户可根据智能帮助文件运用自己的权限完成相应的工作。

二 项目业务工作流模型

项目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项目在各个模块和不同角色的用户中流转,项目的流程就是业务工作流的关键。项目的业务工作流程主要分为项目申报和项目立项之后的项目管理两个阶段。项目的业务工作流程较复杂,在智能帮助文件中给予了详细的说明。在整个项目申报和管理过程中,各类型用户通过在线互动进行交流、提问、答疑等。

1 项目申报工作流模型(如图1所示)

学生首先必须在系统注册帐户,系统自动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的学生成立项目小组,项目小组选项目导师和选题。项目小组提出项目申请,项目导师进行审查,若通过,则准许提交项目申请表。然后院系管理员审查各自院系的项目,再通过,则提交给教务处管理员,教务处管理员初步审查合格后为项目分配评审专家,多位评审专家进行双盲评审,给出评审意见并打分,教务处管理员汇总项目的评审意见和打分情况进行复审,确定拟立项的项目,组织立项答辩,答辩合格的项目进行公示,公示后确定正式立项项目。如果项目未能通过审查,相关人员须填写未通过文档。

项目立项直至结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教务处管理员对项目进行过程管理。为了达到有效的管理目的,教务处管理员需对项目进行实时监控。根据项目进度规划,项目小组长必须合理安排项目进度,及时提交项目的阶段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教务处管理员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结题检查,直至结题答辩合格。若项目未能通过检查,教务处管理员须填写修改意见文档。

三 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运用组件实现各种业务规则,每个组件就是一个模块。系统实现了在线互动模块、学生模块、教务处管理员模块、项目导师模块、院系管理员模块、评审专家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各模块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在线互动模块是不同角色用户之间互动的桥梁和交流信息的通道。

1 在线互动模块

在线互动贯穿整个项目申报和管理的全过程,不同角色的用户之间既可使用实时的在线互动,也可留言咨询提问,进行方便、快捷、及时、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当成立项目小组时,学生之间可通过在线互动相互了解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等;选项目导师时,学生可通过在线互动了解项目导师指导项目的经历和成就,项目导师也可通过在线互动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等;选题时,同一项目小组的学生及项目导师可通过在线互动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到科学选题;从提交项目申请到项目立项,相关审查人员可通过在线互动对项目提出修改意见和质询。项目管理过程中,此模块保障了各项目小组成员间交流、项目导师对项目的指导、教务处管理员对学生经费使用及进度等进行有效的监控及提出修改意见。

2 学生模块

学生是项目的主体,因此要求参与项目的学生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同时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要注重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培养。每个项目都选配导师,参与项目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组织实施,完成项目,独立撰写项目总结报告和论文。学生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子模块。

(1) 选题 项目的选题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立项及立项后实施难度和项目本身的意义。因此项目的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同时学生必须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在当今信息社会,尽管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创新动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及主观上学生自身不善于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往往造成学生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4]。因此,在选题过程中,除了需要项目导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意见之外,系统也应能给予学生的选题提供一定的参考,避免选择新颖度不够或者可行性不高题目。

(2) 项目申报 项目小组长负责提出项目申请,项目导师进行审批,若通过,则进一步提交项目申请表。项目申请表主要包括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预期成果、重点、创新点、难点及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同时还要提交项目进度安排表及经费使用计划等。提交项目申请表之后,项目正式进入系统各个模块中流转,系统提示项目状态,当项目未通过审查时,学生可提出申诉。在整个项目申报过程中,学生可在项目导师同意之后中止项目申报。

(3) 项目管理 立项后,学生应根据计划,及时提交阶段成果和经费使用情况,同时接受教务处的中期、结题检查,直至提交成果(论文)答辩结题为止。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与项目申报过程不同的是学生首先必须提出中止项目申请,获批准后可中止项目。

3 教务处管理员模块

教务处的管理员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模块。其主要子模块有:

(1) 公告管理 公告管理模块实现了公告订阅,且系统根据用户订阅和阅读习惯可通过发送邮件、或者移动短信的形式把公告提示推送到用户面前。另外公告管理模块提供了根据关键词、时间、公告的对象、公告的内容等进行分析和统计,有利于工作的总结,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

(2) 分配评审专家 一个项目需要多个评审专家进行评审,一个评审专家可评审多个项目。分配评审专家有自动分配和手动分配两种方式。自动分配就是管理员设置好分配条件之后,系统自动为每一个项目分配合适的评审专家,同时保证每个评审专家评审适量的项目。手动分配用于补充自动分配之不足,直到整个分配过程都合理、完善为止。

(3) 项目管理 综合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及所给分数后,教务处管理员进行复审,确定拟立项项目,随后进行项目立项答辩和公示,公示没有异议的项目则正式立项。根据项目计划,管理员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及时督促项目小组把握好进度、质量和经费。当遇到特殊情况导致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管理员可适当推迟答辩和结题或中止项目。

(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功能是在宏观上对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的项目进行管理,管理员可按项目主题、申报时间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生成报表,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项目间的各种隐含的关系,既可为后来的项目申报者提供参考,也为以后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且可对已经结题的项目进行分类备份、打包和下载。

4 项目导师、院系管理员、评审专家和后台管理模块

从项目选题开始直至答辩结题,学生进行的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行为,因此项目导师在其中的角色更丰富、更突出、更强化,是学习者、研究者和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和支持者等各种角色的集成。院系管理员主要是对各自院系学生所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项目进行甄选。评审专家负责双盲评审项目,对项目打分和给予评审意见。后台管理实现了设置与管理本系统的管理员数据、维护数据的备份与安全、基础数据的维护与管理。

四 结语

本系统运用了工作流技术、组件技术和数字水印技术,解决了项目申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保护了项目的知识产权。系统正在校园网内运行,较大地降低了项目评审和管理的工作复杂度和难度,节约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本系统还将进一步的改善,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更好的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1] 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0,11( 7):899- 907.

[2] 王文玺,孟文,肖世德,王兆华.基于组件技术的组态软件通信模块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7):237-238.

[3] 蒋建国,宣曼,齐美彬.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计算机应用,2006,26(12) :60-62.

[4] 王祖源,毛骏健,吴补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7,(9):26-28.

上一篇:对教育技术专业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思考 下一篇:教育图像资源搜索引擎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