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符号

时间:2022-09-07 12:09:02

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符号

一、宁夏清真寺装饰艺术的元素分析

(一)多元而又传统的装饰纹样

宁夏清真寺建筑中的装饰纹样不但传承了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理念,还融入了许多本土化的装饰语言,呈现出既传统又多元的面貌,最常见的有几何、植物、文字三种纹样形式。首先,宁夏清真寺建筑的装饰纹样同我国其他穆斯林聚居地宗教建筑的几何纹样有很多相似之处,基本以方形、三角形、圆形、波浪形等为元素,通过组合、重复衍生出复杂的纹饰。中华回乡文化园清真寺内穹顶装饰纹样就选用了多角星形图案作为穹顶图案的基础元素,通过层层套嵌组合成放射状图案,令人联想天空和宇宙的博大无垠。其次,宁夏清真寺中的建筑装饰以植物纹样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因为教义限制人物和动物等图案的出现,伊斯兰教建筑装饰中植物纹样通常不以自然界中真实植物的原形出现,而是通过将植物的特色形态提取出来组成纹样。它们多以葡萄、藤蔓等植物为原形,通过抽象、夸张的复制和连接形成环形的、连绵不断的植物装饰纹样。最后,出自《古兰经》等的阿拉伯文字在清真寺建筑装饰设计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文字种类繁多、线条丰富,呈线型、环形排列,是宁夏宗教建筑特有的装饰设计元素。一般来讲,文字主要选用库菲体、纳斯黑体和斯尔西体。这些文字各有所长,从装饰角度分析,其实质都是富有韵律的线性变化,与植物纹样相得益彰,适合不同场合、不同界面的装饰需要,被广泛用于清真寺、拱北、道堂等伊斯兰宗教建筑中。尤其是楹联匾额这类中原文化元素在清真寺中的应用,更反映出一种文化的交融与伊斯兰教本土化的特征。以上三类装饰纹样都具有抽象、连贯、密集等特点,在其基本的装饰特性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伊斯兰宗教文化观念的符号化特征,一种万事万物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生生不息的。

(二)情感与美观并重的色彩搭配

色彩是人类情感的直接外化。在宁夏清真寺建筑中,装饰色彩呈现出情感与审美并重的特征。首先,宁夏清真寺建筑的色彩设计是在凝练自然景物色彩形式组合和装饰美感的基础上强化了色彩的纯度、明度,成为适合伊斯兰宗教建筑情感表达的主观装饰色彩。如清真寺建筑的装饰以白色为主,辅以其他丰富的装饰色彩,视觉效果华美、绚丽;而拱北陵墓的装饰色彩则大都以冷色调为主,看上去较为清雅、肃穆。其次,宁夏清真寺建筑装饰色彩的表现手法细腻、丰富,带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常用套色、渐变、平涂、贴金、描金等装饰手法对建筑色彩进行表现,这些手法充分考虑了建筑色彩的感官效果和肌理质感,令色彩更加传神、生动。中华回乡文化园金色礼仪清真寺大殿以描金法对大殿内外进行装饰,令建筑物呈现出一种辉煌华贵的效果。最后,宁夏清真寺建筑的常用色彩既融合了阿拉伯建筑的风格,又保留了中国本土艺术的精髓。一般来讲,宁夏较为传统和古老的清真寺建筑大都以灰色为主,这继承中国古代民居的主体风格,看起来低调、包容、柔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宁夏清真寺中开始出现了以朱红色为主的建筑,主要用于门楼、邦克楼等建筑和梁、椽、柱、窗、栏杆等建筑构件中,这是回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建筑中都极为罕见。如灵武怀恩清真寺邦克楼红柱白墙的装饰色彩。除了上述两种借鉴中国本土的装饰色彩外,宁夏清真寺建筑以蓝色、黄色、绿色的应用最为广泛,这些阿拉伯建筑的经典色彩通常用以表现明亮的色彩搭配,象征着沙漠地区穆斯林对于天空、对于生命的理解,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和艺术认知传承。

(三)质感和形态兼修的民族工艺

宁夏清真寺建筑延续了我国前朝工匠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令建筑的纹样和色彩焕发了生气与活力,使建筑本身呈现出质感与形态兼修的美感。其中砖雕工艺、木雕工艺、石膏雕花工艺与琉璃工艺四方面最具特色:首先,砖雕是传统建筑装饰重要元素之一,因在户外耐久性较好而被大量使用。砖雕在宁夏伊斯兰教建筑中多用于清真寺的脊饰、影壁、券门、墀头的装饰,其主要以普通青砖或异形砖为材料,通过烧制、打磨、落样、雕刻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得以完成。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券门就采用了一座仿木青砖照壁,上雕刻“松月图”,质感朴拙、形态素雅,既美化了建筑环境,又展现了传统文化特色。其次,木雕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广泛。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常见的装饰材料,宁夏清真寺建筑的木雕装饰大都用于清真寺的廊柱、顶棚、梁枋等部位。木雕工艺图案性强,既可呈起伏状做高浮雕、透雕等各种效果,又可呈平面状,以低浮雕形式出现。同心清真大寺天花藻井就采用了木雕花卉作为装饰,工匠采用了贴雕手法将花纹浅刻于木头上,其质感虚实相生,纹理丝丝入扣。再次,石膏雕花是清真寺建筑装饰有的元素,主要有石膏组花、镂空石膏花以及石膏花带三类。其按照具体形态和大小的不同运用于清真寺的不同建筑部位,石膏组花大多以多角形、多边形或圆形为主,用于清真寺内外墙壁的基础图案装饰;镂空石膏花高低交错、起伏重叠,工艺复杂,欣赏价值也较高,大多用于阿拉伯经文或匾额的装饰;石膏花带主要以植物花卉图案为素材,通过二方连续并列重复,其长度随意,大多用于清真寺装饰柱、外墙的边、眉装饰。最后,琉璃本是汉族的传统手工艺,后被伊斯兰建筑借鉴,广泛用于清真寺的顶部、墙面、檐部。其特点是耐久性好、釉面光滑、清透,能够赋予色彩自然的光感。宁夏四旗梁子拱北,建筑的封顶全部采用了花色面的琉璃瓦,其色彩以绿、青、蓝为主,通体闪烁着沉着的光感,给人营造出庄严神圣的环境氛围。

二、宁夏清真寺装饰元素的文化符号内涵

任何形式都是精神内涵的符号化表现,从人类开始出现就逐渐对居住地产生了环境认识,建筑也就日渐出现了符号化的情感因素。在宁夏清真寺建筑中也能看到各类装饰纹样的情感再现,它们既反映出穆斯林对伊斯兰教义的遵从,又反映出伊斯兰文化本土化后的交融。

(一)图形元素的文化符号内涵

首先,通过对几何线条结构形式曲折等节奏的变化,单一图形重复使用是宁夏清真寺建筑装饰的特点之一。这些装饰艺术手法呈现出虚实、远近、快慢的韵律变化,进而达到情感上的涤荡起伏。这种几何化的等距重复或渐变,形成宗教建筑稳定、庄严的形象特征,给人以万物相连、与宇宙无限相连的沟通感觉,极大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语言,形成特有的符号象征区别于其他宗教建筑。其次,植物纹饰抽象画、构成图案化是清真寺建筑装饰的特有文化符号表现。伊斯兰教义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在建筑装饰题材中少见人物、动物形象,常以植物的抽象形式出现。其常选用具有美好寓意的苹果、葡萄等植物的花或果为设计原形,通过装饰手法重复衍生,形成延绵不竭、无始无终的符号化特征,象征着穆斯林繁荣兴旺的美好愿望,这些元素符号弱化了具象形态造成的视觉焦点,通过繁复变化形成单纯而宏大的宗教建筑特征。最后,文字是每个民族文化传承最具符号特征的代表。伊斯兰建筑装饰中出现的文字不但具有装饰性,更重要的是直观反映出标志性伊斯兰文化特征。

(二)色彩元素的文化符号内涵

色彩作为建筑物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一直以来承载了典型的风格符号特征。任何一个建筑的色彩都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符号性外化。色彩鲜明、多样、辨识度高,具有直接反映民族情感的特点。灰色、红色的出现就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特征,它们与我国传统建筑中的色彩运用一脉相承。这也反映出宁夏清真寺在中国千百年的演变后所形成的独特艺术特点。宁夏清真寺建筑在色彩上用色大胆鲜明,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伊斯兰建筑重纹样弱色彩的特点风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穆斯林文化中既传统内敛又热情奔放的情感表达。

(三)材料工艺的文化内涵

任何建筑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必然需要选用本地特有的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这是建筑文化精神符号的标志性外化形态。砖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建筑材料早在千年前就被深深的打下了民族符号的标记,木构建筑中木雕装饰也是中国建筑的精髓所在,琉璃的烧制是传统陶瓷工艺的延伸。宁夏清真寺更是建筑地域化的代表,大量出现的砖雕、木雕、琉璃等工艺无不反映出中原文化对回族文化的影响,也从侧面映射出伊斯兰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设计的国际化、同一化趋势日渐蚕食着世界各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宁夏清真寺建筑以其鲜明的装饰艺术特征成为地域文化与宗教文化结合的典范。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建筑符号学的出现有助于我们将视野集中于人类创造建筑文化的体验形式。我们要深入领悟其中的美学价值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保持区域内文化特有的符号特征,总结与凝练不同文化符号体系下的逻辑规律特征,使设计走向地域的繁荣,从文化精神高度实现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与传承。

作者:张豪 吴雪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上一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下一篇:班级管理中学生责任心培养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