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胸怀

时间:2022-09-07 11:15:23

幼年时读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总被他“真命天子”的众多传说所吸引,举凡其跨海东征时,四海龙王前来觐见,以至于风浪大作,船身摇晃,李世民手书“免朝”二字放入水中,风浪即止;以及由判官跪迎游地府,目睹十殿阎罗的善恶与轮回;甚至后来其两名大将,尉迟恭、秦叔宝因护驾有功,成为日后门神;神话之多,令人目不暇给。

长大之后,重读唐史,发现所有的神话似乎都在阐述一个中心观念,即唐太宗为真命天子;也似乎在为唐太宗的玄武门之变,逼退父皇兄杀弟而取得皇位的“不当手段”漂白,似乎希望借众多的神话,来呼应其为天命神授的“真命天子”身份,强调其皇位继承的正当性。

虽然玄武门之变,有其在伦理道德角度可受批判之处,不过唐太宗所建立的“贞观之治”,长达二十三年,成为大唐盛世的代表;而其个人领导风格,最令人称道的,当在于能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容纳不同的人才与意见,建立一个超越派系,甚至超越种族的管理团队。在唐太宗的胸襟与肚量之下,贞观之治将唐朝的国力推向了顶峰,为接下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以今日企业管理的观点来看,不乏可供我们参考学习之处。

首先是“用人唯才”,唐太宗的用人唯才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私人恩怨。王、韦挺曾经是其兄李建成的部属,曾经建议其兄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登上帝位后,并未因此怀恨在心,反而仍然重用,成为贞观之治的栋梁人才。除此之外,更改进了科举制度的方式,大幅拓展了人才的来源,建立了令今日我们人力资源羡慕的充沛人才库。

其次,他能接受部属的建议甚至批评。最有名的当属魏征,一共上谏批评了两百多次,并未因此招罪,还被重用;甚至获得唐太宗“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来推崇魏征为其明镜。如同“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相信“魏征常有,李世民不常有”。如何学世民,能接受建议与批评,进而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环境与企业文化,值得现今企业领导人思考。

以强调效率与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来说,一千三百多年前李世民所注重的人才济济的管理团队与开放的沟通环境,依然是企业重要的成功要素。在封建时代,吸引人才,取决于帝王能否以大格局来对待大臣;在现今企业,人才的加入,除了领导者的胸襟与肚量之外,也同时取决于公司的愿景与奖励机制,来吸引更多人才共同长期为公司的目标而努力。也就是说,现今企业要吸引人才,除了要有李世民的肚量,接受员工的建议之外,也必须规划公司的奖励机制与长程的愿景。

“真命天子”之神话说,可能真的只是封建时代的神话,但建立人才济济的团队,与营造开放的沟通环境,一直仍是千百年来王朝与企业的成功关键。而千古以来,此成功关键则一直建立在领导者的胸怀,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上一篇:一边认可,一边跟进,拿下没主意的顾客 下一篇:规模经济是如何压死本土服装品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