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2-09-07 11:10:21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摘 要:学生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升学风建设、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本文将从明确学生工作思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引导优良学风建设,制定学生工作大纲,完善激励制度,完善学生工作网络,实施体系与流程再造工程,做好励志工程,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做好学生工作效果分析改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可行有效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思路 学风 大纲 激励 网络 励志 工作队伍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03-01

1 明确总体思路,确定学生工作目标

以班级为基点,以学风建设为牵引,带动班集体建设、教育方式转变、创新活动开展、激励机制改革、学生组织重建、教育资源整合、辅导员队伍建设、育人环节再造等方面的工作,明确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理念,实现学校学风建设的提升、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稳定学风学情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而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关键是要做到“突发事件常规抓”。

确立起“完善网络、明确责任、多重覆盖、实时排查、及时干预”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由学工办主任负责,各年级辅导员组成的辅导员工作线,由班长负责,寝室长组成的学生工作线,由心理咨询师、有经验教师组成的专家工作线,定期汇总情况,定期盐商对策,实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源,及时制定科学的干预对策,全程跟踪干预效果,翔实记录跟踪过程,形成“工作没有死角、情况实时掌握、干预及时得当、突发事件可控”的目的。

3 启动优良学风班建设工程,引导学风过程建设

启动优良学风班建设工程,并把优良学风建设与三好表彰结合起来。我们要通过班级的建设,带动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文体活动开展。优良学风班建设采取年初申请,并成立专家组进行答辩立项,同时对立项班级情况提供教师支持、专家支持等条件支持,并定期跟踪了解立项班级的建设情况,提出进一步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学期后组织中期验收,根据中期验收情况决定进一步支持的方式,以一年为建设周期组织验收,对结果优秀的班级及其成员进行表彰,对在建设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学生进行表彰。

学风班的建设过程要注意做到“有立项、有指标、有措施、有支持、有跟踪、有考核、有表彰、有展示”。

4 制定学生工作大纲,有效服务人才培养

为使学生工作能够更加系统、有序、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要制定一个系统、科学、可行的学生工作大纲,然后有计划的实施大纲,才能使学生工作有效的服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4.1 大纲设置目标

大纲要能够有效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融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要求,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能够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传统与特色。

4.2 大纲设置原则

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按照“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尊重个性、特色鲜明、务求实效”的原则制定各院系和专业的学生工作大纲,希望通过大纲的执行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教育,在每个学年都能得到某一方面的重点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素质与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能得到满足。

4.3 大纲实施要求

大纲实施要做到“有设计、有计划、有落实、有跟踪、有总结、有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改进和完善学生工作大纲。

5 完善激励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保证确立正确导向,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下评价机制。

(1)改进评奖评有机制,从重视结果向重视建设转变。所有集体、个人要成为先进,事先申报、自己设立目标、过程帮扶和跟踪、结果验收和表彰。对于集体和个人都可以设多个评价系列标准,注重过程实施与预定目标实现。

(2)辅导员评价体系,要做到“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集合,学生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要有观测点、有评价数据收集渠道、有定期的分析和排序、有过程的提醒和表扬。

6 落实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学风学情管理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网络,紧抓学生干部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逐层反馈学风学情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做好学风学情分析,提升学生工作效率。

(1)落实工作落在班上的制度,重视班长使用和培养,做到“选拔有竞争、上岗有培训、工作有交流、结果有评价”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制定班长周志制度、班长例会制度、班长述职制度,使班长真正能够成为“责任意识强、团队意识强、协调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的基层学生干部,成为学校了解学生冷暖、喜怒、好恶的触角。

(2)成立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专业的一个年级,定期与班长接触、定期收集学情,要能够与班长打成一片、对年级情况了如指掌、情况收集准确及时。

(3)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要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制定,同时要做好立项组织、过程管理、结果验收,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改进。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行辅导员的岗位练兵制度,把练兵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价的基本依据。同时定期召开各类现场会,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7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班主任岗位、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岗位、职业辅导员岗位等各种岗位,积极吸纳我校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青年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等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建立起一支专家结合、老中青结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阅历结构合理学生工作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好局面。

探索学生工作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通过学生根据阅历、业绩、成长需求选教师,教师通过业绩、计划、团队的情况选指导的班级,逐步形成特色班级建设有特色教师指导。

参考文献

[1]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Z].2012(6).

[2] 黄金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12.

[3] 顾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Z].2009(1).

[4] 张继革.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3.

[5] 陈超.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研究[Z].2011(S1).

上一篇:高职院校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思考 下一篇:职业教育的当前要务在提高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