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07 10:57:47

运用多媒体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的先进手段,有利于拓展教学活动空间,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学效益问题。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是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使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好效果;二是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是从关系上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产生高效应。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助于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呢?笔者在近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的经验,现赘述如下,愿与同行共勉。

一、活动体验,培养学生健康品质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是有效教学课堂的保证。教师要着力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乐意参与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体验法,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归纳知识、践行知识。如在教授《寻找自信》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展示“狮子狄奥由自卑走向自信”的寓言故事后,引导同学们开展“那一次,我成功了”的活动。让学生自豪地叙说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与精彩,在成功的经历中体验胜利的喜悦,自信心也随之大大增强,培养了学生自信的重要品质。

二、创设良好情境,促进知识内化

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揭示材料的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培养守法精神》的多媒体教学中,笔者播放了长达7分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视频资料的内容大致为:北师大附中放学时,一名初一学生遭受抢劫,该校高二学生郝允熙同学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使得这名初一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犯罪分子也被当场抓获。郝允熙同学也因此获得了学校颁发的“见义勇为”奖。

在视频欣赏中,同学们随着情节的变幻而心情起伏,似乎亲历了一场遭受抢劫、勇斗歹徒的惊险奇遇。为了让学生冷却心情、理智思考,笔者及时在屏幕上展示了4道循序渐进的问题:①这名初一学生的哪些行为值得你欣赏?②路人见遭受抢劫视而不见,你认为对吗?为什么?③你觉得高二学生郝允熙同学为什么能获得“见义勇为”奖?④这位获奖者给我们哪些“真诚提醒”?上述问题由同学们根据刚才在情境中的体验,联系课本知识,进行讨论、探究、自主学习获得。同学们很快得出了答案:要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随后,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曾遇到过哪些侵害?当你遭受侵害时会怎么做?”让同学们在刚才真实情境中所感悟到的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从而促使学生知识内化,自觉培养守法精神。

通过创设良好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领会所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以情境中的“人物”为榜样或警戒,将知识内化,自觉践行思想品德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三、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料和图片,有助于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拓宽了师生互动空间,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创新。

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媒体课堂上,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展示了“经典中国、辉煌成就”图片:中国人太空漫步、2008年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接着,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有人说,经过5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你认为此观点正确吗?”要求学生前后4人1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期间,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之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加入学生的共同讨论、争论,引导学生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教学更加有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制作视听效果最佳的精美课件。其次,教师在展示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又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道德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上一篇: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利与弊 下一篇:多媒体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