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等学历信号的有效性

时间:2022-09-07 10:29:40

谈高等学历信号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历信号 教育成本 高等教育体制 生产能力

论文摘要:高等学历信号的有效性是指高等学历信号能否时能力不同的人进行有效甄别,而高等教育体制会对高等学历信号的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使高等学历信号失效。失效后的高等学历信号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对社会生产率、对个人的选择及对高等教育本身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教育具有筛选功能,教育水平高的人群比教育水平低的人群更容易获得工作,特别是当社会急需高能力人才时,高学历人才的就业不会出现困难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扩招后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方面,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巨大,各种研究表明中国高素质人才的供给明显不足;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甚至需要政府花很大气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从筛选理论的角度看,如果获得同等学历的人群中,能力差别较大,说明学历信号失效了。代表教育程度的学历不再能有效地区别能力不同的人,也就无法改善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就不难理解,然而为什么学历信号会失效呢?

一、信号有效性的条件

在劳动力市场上,按劳动能力可划分为高能力雇员和低能力雇员.如果雇主能够对能力不同的雇员进行很好的区分,雇主愿意支付给高能力雇员高工资支付给低能力雇员低工资。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雇主不能直接现察到雇员的生产能力,只能按市场中不同能力雇员的大致比例给全体雇员。个加权平均工资这样.低能力雇员就以高能力雇员为代价挣得更多.而高能力雇员不再愿意投人市场,结果整个市场只剩下了低能力雇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并没有带来帕累托最优,没有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率.因为,想雇用高能力雇员的雇主没有雇到高能力雇员,而高能力雇员也面临着失业,市场上出现了“逆向选择”,如果高能力雇员能向雇主发送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信号,使雇主根据信号将自己从低能力雇员中区别出来,将大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斯宾塞认为教育程度是一个强信号,它可以有效地将高能力雇员和低能力雇员区分开来.其原因在于接受教育的成本与能力成反比,不同能力的人的最优教育程度不同,在实现雇员净收益最大化时,高能力雇员选择的教育程度高于低能力雇员选择的教育程度。

教育起到筛选作用的关键是雇员选择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而雇员选择不同程度教育的条件是:教育成本与其个人能力成反比教育成本和个人能力是影响教育信号的两个重要因素,我们以此来分析教育信号有效性的条件。

首先,分析个人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成本的能力是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越强,相应的教育成本越低。然而教育信号所要传递的是人的生产能力信息。学习能力并不完全等于生产能力理论上一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人比较聪明。主动性较强,精力较旺盛,工作较努力。而这一切对其生产能力也适用.因此,教育信号有效性的一个条件是:人的学习能力与其生产能力高度相关。如果不相关,教育信号所发出的仅仅是学习能力信息,而非生产能力信息。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人的生产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关性有很大影响。

其次,对教育成本的分析。对于同一层次的教育(相同学历的教育),教育成本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只要个体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别,在接受相同层次的教育时,就需要表现出成本上的差别。如果在同一教育层次上的成本对所有个体都一样,则个体间的能力差别无法反映。因此,教育信号要有效,获得相同层次教育的成本对于不同能力的人必须是不同的。

与很多信号不同的是,发出教育信号必须借助于教育机构,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程度由教育机构认定。学历就是由教育机构给予的一个人教育层次或教育程度的证明。不同的教育体制通过教育机构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接受教育的成本大小以及一个人能为自己选择的教育层次和类型。总之,教育体制影响着教育信号,不同的教育体制使教育信号传递出的信息不一样。

二、高等教育体制对高等学历信号的影响

接受合格的高等教育后所发出的教育信号是高等学历信号,世界上绝大多数劳动力市场都主要以高等学历信号来对雇员的能力进行甄别。针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我们研究的是中国的高等学历信号有效性问题。

(一)进入高等教育的选拔制度对高等学历信号的影响

进入高等院校的方式在我国是通过高考制度,不但如此,在几乎所有的从低一级向高一级教育的升级中,都是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来选拔的。产生这一制度的原因有我国教育的历史传统因素,也有教育资源短缺、教育供给不能满足教育需求的因素。在这一教育选拔制度下,我国教育整体上表现为“应试教育”,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以应对考试为中心,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是以考试能力体现出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被动性,视野狭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差,死记硬背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成绩,但人的生产能力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应用性和主动性上。因此,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习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关度极低,甚至极端强化了的应试教育可能使两种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社会上普遍反映的高校学生“高分低能”就是最好的例证。

高等学历信号最直接传递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与生产能力的相关度越低,高等学历信号传递生产能力信息的效果就越差。事实上,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高等学历信号传递的是一种“考试能力”。低成本的完成高等教育需要的是高水平的考试能力,那些生产能力高,但考试能力低的人,也需要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这样,高等学历信号作为甄别生产能力不同的人的作用就丧失了。

(二)高等教育成本对高等学历信号的影响

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高等教育成本到底有多大的差异呢?教育成本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成本最明显的体现为:学费成本、学习期间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努力成本及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风险成本。

1.学费成本。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与信号传递模型中所讲的教育成本差异是不同的。在信号传递模型中,能力不同的人在选择“完全相同的教育”时,由于其能力不同,教育成本不相同,也就是说教育成本的差异不是因为教育类型的不同,而是因为人的能力的不同。我国高等教育的学费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学校及不同专业上,而对于相同学校、相同层次、相同专业,不论是能力高的学生还是能力低的学生,付出的学费是一样的。如果有奖学金,则能力高的学生在获得奖学金的补偿后,其实际学费低于能力低的学生,学费成本会产生差别。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奖学金规模太小(无论是奖学金覆盖面,还是奖学金数额),学费成本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来说差异微乎其微。

另外,由于我国传统的家庭抚养方式影响,高等教育学费几乎全部由学生的父母提供,这部分成本的支付与学生的个人能力无关,因此,即便是学费成本有差异,学费成本也无法甄别出学生能力的高低。如果学费是由学生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则学费成本可以反映出学生能力的高低,自己挣的比例越高,反映能力越强。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限制(比如必须在四年时间里完成本科学业),学生不能暂时放弃学业打工赚钱,等挣够学费后再回校读书,所以,由自己挣的这部分学费少之又少。从总体上看,我国学费成本与学生能力无关。

2.学习期间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工作可获得收益,不工作而去学习,放弃工作所损失的收益就成为学习的机会成本。在校学习时间越长,机会成本越高。如果高等学历是一个标准,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历,而不论用多少时间去学习。那么获得相同的高等学历,能力低的学生所需的时间比能力高的学生要长,其机会成本高于能力高的学生。

“学分制”教育体制是指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其学习时间弹性较大。能力高的学生可用较短的时间修满规定的学分,其机会成本较低,而能力低的学生则需要较多的时间,其机会成本较高。因此,在学分制下,机会成本与学生的能力是相关的。

“学年制”教育体制是指学生必须连续读满规定的学年才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学生学习时间具有极大的刚性,获得相同学历的所有学生所耗费的时间基本一样。人为地设定学习时间,使能力不同学生的机会成本没有差别。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采取的是学年制,这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经济体制改革后,虽然学分制在高校中推行了很多年,但整齐划一的学习时间却没有改变。比如,大学本科在4年里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在3年里完成学业等。这种教育体制使获得相同学历的所有学生的机会成本相同,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与学生的能力不相关。

3.努力成本和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风险成本。在接受相同的教育时,高能力的学生学习较为轻松,较容易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其努力成本和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风险成本都较低,而低能力学生这两方面的成本都较高。努力成本和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风险成本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控制得很松,学历证书很容易获得,则学生的努力成本会大大降低。努力成本越低,学生的能力差别越无法显示。

学历证书是接受相应教育并达到相应要求的一个证明,教育信号实际上是以学历证书的形式具体体现出来的,没有获得学历证书,也就没有发出相应的教育信号。低能力的人虽然可以选择较高层次的教育,但其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风险很高,一旦获不了学历证书,其支付的学费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努力成本等都将无法收回。事实上,对个人来说,教育成本中的最大成本就是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风险成本。正因为风险成本的极其高昂,才使得低能力的人不敢贸然选择自己能力达不到的教育,不同能力的人才可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对获得学历证书控制得越严格,能力不同学生的努力成本和风险成本差异就越大。获得相同学历证书时,低能力学生要比高能力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付出同样的努力时,低能力学生的风险成本就要远远高于高能力的学生。我国的高等教育采取的是“宽出”体制,即只要能考上大学、完成规定的学习年限,就可以顺利毕业。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努力成本和不能获得学历证书的风险成本,能力不同的学生在这两种成本上相差无几。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高等教育成本出现了固定化的特点,能力不同的人在选择相同的高等教育时,所付出的学费成本、机会成本、努力成本和风险成本都高度一致。高等教育成本与个人能力无关,不能满足信号传递模型中所要求的能力与教育成本成反比的条件,因此,高等学历信号也就失去了传递能力信号的功能。

既然高等教育体制使高等学历信号作为甄别能力的功能失效了,那么为什么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前,高等学历信号还具有相当的“能力甄别”作用呢?这是因为在扩招之前,中国高等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门槛很高。通过极为严格的高考筛选,进入高等教育的人可以说能力相对较高,但未进入高等教育的人,能力并不一定就低,高考筛选只是把“部分”高能力的人挑选出来。高等教育在这时仍没有起到筛选作用,因为高等教育是通过完成高等教育所要求的成本不同来对能力不同的人进行筛选。事实上,我国所谓高等教育的筛选是在进入高等教育之时,而不是在高等教育过程之中,是高考起到了筛选作用,高等学历信号仅仅是对高考甄别结果的一个反映而已。高考门槛越高,进入高等教育的人的能力差别越小,高考筛选的能力越强,但这种筛选是以部分能力高的人被筛选掉作为代价的。随着高校扩招,高考的门槛大幅度降低,进入高校的人群能力差异增大,高考的筛选功能逐渐丧失,而高等教育由于其体制原因又没有充分实现筛选功能时,高等学历信号对能力的甄别功能也就失效了。

三、高等学历信号失效的社会影响

高等学历信号的失效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就业市场的影响

高等学历信号失效后,用人单位就失去了一个对能力不同的人进行甄别的有效手段,就业市场又重新回到了信息不对称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给出的工资水平不再以学历作为依据,而是以其对能力不同的人的分布概率给出一个平均工资,这使获得高等学历的高校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下降。由于平均工资牺牲了高能力人的利益,就业市场出现了逆向选择。在生产能力高的人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工资要求时,就出现了找工作难的局面。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正是高等学历信号失效,市场做出的“逆向选择”的结果。

另外,高等学历信号失效,用人单位会寻找其他相对有效的信号来对能力不同的人进行甄别,比如看是否有工作经验,是否考取了相关证书等。

(二)对社会生产率的影响

当用人单位不能根据学历信号对能力不同的人进行甄别时,也就无法将能力不同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一般来说,用人单位在无法判别一个人能力高低时,通常采取的是“从低原则”,即不贸然认为他是高能力的人,而先将其安排到低生产率的岗位上。这一方面造成了高能力的人不能被配置到高生产率的岗位上,整个社会出现人才短缺;另一方面高能力的人被配置到低生产率的岗位上,使整个社会的生产率降低了。正是因为高等学历信号失效导致了市场对劳动力配置的偏差,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低生产率的工作。

(三)对个人选择的影响

高等学历信号失效并不等于高等学历信号没有任何价值,虽然对于获得高等学历的人不能判断其一定就是高能力的人,但对于没有获得高等学历的人基本可以判断是低能力的人。当高等教育成本对低能力的人和高能力的人没有差别时,低能力的人为了隐瞒自己的低能力会争相发出高等学历信号,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过度需求。而对于高能力的人来说,当高等学历信号不能把自己和低能力的人区别开来时,就会积极寻找其他能表明自己能力的信号,高校中的考研热、考证热正说明了这一点。或者,高能力的人会放弃这种使高等学历信号失效的教育,转而选择能保证信号有效的教育,如选择出国留学。

(四)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高等学历信号失效,意味着用人单位在确定工资标准时高等学历信号的影响力减弱,即用人单位在支付工资时更多地考虑其他因素,而把学历放在较次要的地位。高等学历信号对工资的影响力越弱,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后所能获得的收入预期就越低。对高等教育的预期越低,对高等教育价值的评价就越低。对价值下降了的高等教育,人们获得它所愿意支付的努力成本会下降。另外,由于高等学历信号失效,人的努力程度与高等学历信号无关,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无论是高能力的人还是低能力的人都会最大限度地降低努力水平。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下降,教师教学的努力程度也随之下降(因为学生对教师学术及教学水平的要求会下降,甚至为了容易通过考试,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会发生扭曲,比如,对教学内容较少、教学难度较低、考试较为简单的教师反而评价较高,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损害极大),整个高等教育因为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努力程度下降而整体质量下降。更为严重的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会降低高等教育的培育“人力资本”功能。高等教育除了“筛选功能”外,还具有培育“人力资本”的功能,即通过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对学生劳动生产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质量越高,高等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就越强。由于高等学历信号的失效,导致了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下降,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功能被极大削弱,越来越多的人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其工作能力并没有多大的提高。高等教育功能的降低(高等学历信号失效直接导致“筛选功能”的丧失,进而又使培育“人力资本”功能弱化),无论是对高等教育本身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起薪标准整体下降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所学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现象,就业市场上人才短缺现象,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现象,高校毕业生大量从事低生产率工作现象,高等教育过度需求现象,高校学生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现象,高校学生努力程度普遍下降现象,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下滑现象,高等教育对提高人的能力作用有限现象等,都可通过高等学历信号失效得到很好的解释。

上一篇:对苏州市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追问生产力和唯物史观——系统历史观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