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析

时间:2022-12-01 13:50:11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论析

摘要: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聚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传统发展模式暴露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就推进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今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针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够、规模无序扩张、教学“空心化”、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把握立德树人“根本点”,锚定办学定位“定盘星”,狠抓教育质量“生命线”,用好数字技术“加速器”,重视质量评估“助推剂”,筑牢协同联动“保障网”,全力推进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于2022年8月17日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以“全面规范、提高质量”为主线,聚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传统发展模式暴露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就推进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路径清晰,为今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继续教育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者不得回避的重大问题。聚焦此问题进行探讨,希冀为理论研究者提供点滴启发,为管理实践者提供些许借鉴。

一、把握立德树人“根本点”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是高校履行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形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市场功利主义倾向严重,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应有的力度和热度。立德树人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光荣历史使命,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1]。高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一是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实效,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全面加强体现继续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抓好教材、教师、教学等三个环节,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衔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三是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育人模式,搭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立体化平台,优化组织形式、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建立适应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律和教学特点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二、锚定办学定位“定盘星”

办学定位是高校基于办学传统和办学环境,对自身办学类型、发展目标、服务面向和办学道路作出的理性选择,是学校的“定盘星”和“方向标”,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引导学校改革发展。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高校在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味迎合市场需求,专业设置贪大求全、办学规模无序扩张,不仅无法体现学校特色优势,而且严重脱离学校办学定位,大大超出其资源承载能力和治理管控能力。高校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应认真贯彻国家明确提出的关于高校“分类发展、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2]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结合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和办学条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行业人才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继续教育规律和成人学习规律,打造契合社会需求、彰显学校特色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体系;二是合理控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模,根据学校人、财、物等办学资源,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和监管能力,审慎确定各专业招生人数,严格控制教学点数量,切实把握好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关系,确保在学校治理能力范围内管得住、办得好;三是回归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公益属性,科学核定办学成本,合理设置学费标准,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扭转逐利营利行为,加快建立健全由重经济效益指标向重办学质量指标转变的继续教育绩效考核体系,实现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质量与学校品牌声誉相统一。

三、狠抓教育质量“生命线”

高校应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继续教育的永恒主题,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狠抓教育质量“生命线”,以独特质量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含金量,积极消除社会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偏见和歧视。一是营造浓厚质量文化氛围,凝练形成具有学校特性的继续教育质量文化内核,丰富质量文化宣传内容,深入开展质量主题宣传,加强质量管控方法交流互鉴,构建质量文化评价多元协作机制,让质量意识深深根植于心,将质量为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全面落实教育教学要求,结合成人认知规律、职业发展需要和学科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规范教学组织实施,合理安排线上线下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配足配好专兼职结合的学历继续教育教师,优化学生管理服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控,精心编制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规范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实施,加大教材规划编写力度,严把教材审核选用,增强教材育人功能,审慎选择办学条件好、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单位合作设置校外教学点,严格规范校外教学点在招生、学籍、收费和教育教学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校外教学点准入和退出机制。

四、用好数字技术“加速器”

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既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推进教育现代化方面释放出巨大价值和动能。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的今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也要把数字化作为重大战略问题超前谋划,充分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传统教育手段的‘锦上添花’,而是一场深层次的教育变革”[3]。高校应搭乘数字赋能的“快车”,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努力提供更具现代化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一是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系统平台建设,覆盖教学教务、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智慧考试、日常管理等全业务流程,集多模式管理服务和智能化数据分析于一体,切实提高办学规范化水平,实现教学与管理同校同质;二是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加快自主开发或与有关机构联合开发优质网络课程,积极完善学校内部和高校之间的课程、学分互通互认机制,促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体系,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三是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常态化在线监测,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完整记录教学和管理过程数据及业务操作日志,实时监控网上教学过程和教师导学助学、学生网上学习、师生交流互动等情况,运用智能算法对学生进行能力诊断,科学制定学习规划,智能推送学习内容,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模型,精准把握教师教学情况,实现常态监测、个性诊断与即时干预。

五、重视质量评估“助推剂”

高校应高度重视评估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范提质中的重要作用,切实用好这个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坚持以质量评估为抓手,依法自主办学,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学习借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成功经验,强调用“自己尺子量自己”,突出内涵式建设与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与教育质量提升,从评估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技术线路与程序方法等方面系统设计、改革创新;二是全面对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要求,注重立德树人成效评价,明确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坚守公益属性,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三是精准把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评估工作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定期开展教育质量自查评估,突出评估诊断功能,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及时公开教育质量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强”。

六、筑牢联动协同“保障网”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和规范提质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繁杂、改革性强、敏感度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多管齐下、动真碰硬,还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党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高校党政主要领导是学历继续教育第一责任人,学历继续教育的重大决策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决策。因此,推进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既需要学校党委、行政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又需要学校发展规划、人事、财务、信息等职能部门及有关学科专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协同参与,还需要学校纪检监察机关的全过程监督。一是加强宏观层面的整体规划,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确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理念,精心编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注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二是完善中观层面的统筹协调,成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健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管理制度体系,合理配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各类办学资源,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三是强化微观层面的责任压实,实行挂图作战、定期调度、跟踪问效,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改革各项工作纳入继续教育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体系中,建立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办学行为定期自查机制,对违规办学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Z3):4-17.

[3]杨程.守住公益属性规范学历继续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22-08-30(2).

作者:蔡路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上一篇: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下一篇:农村实用型人才的作用及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