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时间:2022-09-07 10:07:17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摘 要】 随着中小学性教育的推动和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关注成为当前学校性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性教育素养是教师进行性教育活动应该具有的专门素养,中小学教师在性教育素养方面存在着对性教育的认识模糊、进行性教育的知识不足、能力不够等问题,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就需要进行职前教育、加强职后培养、建立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提升的长效保障机制。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性教育素养; 素养提升

Sex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CAO Hongmei1, HU Zhen2

1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Sichu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Arts, Sichuan635000, China

2 Normal School of Chendu University,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Sex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is a specialized qualification for teachers to conduct sex educa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re weak in the qualification due to their vague understanding of sex education, their insufficient sex health knowledge and their inadequate ability in conducting sex education.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qualification requires the reinforcement of pre-teach and post-teach train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long-term promo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ex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Qualification promotion

随着我国学校性教育的向前发展,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小学性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再一次显露,正如学者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学习态度已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师资的培养和专门的训练;我国青春期性教育师资相当缺乏,即使属于少数从事性教育的教师,都还不能胜任如此专门的教育。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不能适应当前学校性教育发展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性教育教师数量极为有限,许多教师基本不具有性教育素养,不能满足学校性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二是有限的性教育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也不能满足现实学校性教育的需要。

那么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目前中小教师性教育素养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这就成为当前学校性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1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1.1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教师的教育素养?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的教育素养首先表现在“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深刻的知识”,然后是“教师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懂得研究儿童的方法”、“语言修养”等方面。为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素养就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具有的素质和修养。

性教育素养就是教师从事性教育活动应该具有的素质和修养。具体地说,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就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性教育活动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所具备的一种专门素养,这种专门的素质和修养是对教师从事性教育活动的内在规范和要求,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良好教育素养的教师不一定具有良好的性教育素养,因此它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素养的特殊表现。

1.2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而言,性教育仍然处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泥淖中难以抽身,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素养没有达到能对自己学生进行相应的性教育的高度,就是在性教育开展得好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哈尔滨等地,部分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也不尽如意,就2008、2009两年全国学校性教育交流及学术研讨会来看,部分中小学教师除了暴露出性科学文化知识的欠缺外,还有性教育的教育技巧和方法的不足。笔者在暑假借助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对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200人)和达州市城区部分教师(100人)进行了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方面的调查,笔者认为,这次调查样本虽小,但能够反映出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状况,遂就存在的问题得出如下的结论。

1.2.1 对性教育责任的认识不清楚 尽管在调查中有98.6%的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的认同,但是对性教育责任的认识则不尽如意。

如在回答“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最主要是谁的责任?”中,有50.8%的教师回答“学校”,有41.4%教师选择的是“家庭”,有7.8%的教师回答“应该是社会”。这就表明:有近一半的教师不清楚,对于学龄孩子而言,进行性教育最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又如,“对中小学校而言,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是谁的责任?”,对此问题的回答中,尽管有86%的教师认为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但还有6.2%的教师回答是“领导的责任”,有7.8%的教师回答是“性教育专任教师的责任”。这也表明:在中小学教师群体中有14%的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意识,尽管比例不大,但也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诚然,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家庭和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校的责任则是最主要的,每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性教育都应该负有责任,而不只是性教育专任教师和领导的责任。

1.2.2 对《纲要》及其相关内容的认识堪忧 “你知道教育部2007年、2008年印发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文件吗?”,回答“现在才知道”的高达58%;“你知道以上两个文件里有关于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吗?”,回答“不知道”的占53.3%;“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多选)”的回答中,“害的防范教育”的选择率只有48.2%,选择“性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教育”的只有34.2%。这就表明:两个《纲要》作为中小学开展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具体的指导性文件,竟然有超过一半的教师“现在才知道”或“不知道”,就是部分教师知道有这两个文件,关于不同年级开展具体的性教育内容也搞不清楚。同时也表明:我们的相关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的性安全、性健康教育的漠视,这种漠视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1.2.3 对学校性教育主要内容的认识模糊 在回答“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多选)”中,选择“性生理卫生知识教育”占87.6%;选择“性道德、性法律观念教育”占78.8%;而选择“生育、生长发育知识的教育”占47.2%;选择“ 异往教育”占50%;选择“性别角色教育”占15%。这表明:我们的老师对中小学性教育主要内容的认识大部分只从传统意义上认同生理卫生知识和道德教育,没有认识到性教育是一项综合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的性教育,不仅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它还包括异往、性别角色等性心理方面教育,包括害的防范、性病艾滋病的预防措施等性安全教育,以及性的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

1.2.4 进行性教育的知识不足、能力不够 “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的回答中,“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的选择率最高,为76.7%。这表明:我们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教师的“德”是第一位的,符合我国教育方针中“以德为首”的理念。但是在交谈中“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包括哪些内容?”,在我们教师的观念里则十分模糊。

“目前对学生进行性教育,你认为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够用吗?”,有91.2%的教师回答“不够用”;“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性教育,你能够做到坦诚、大方、自然吗?”,有54.9%的教师回答“目前不能做到”。这就表明:我们的教师尽管认识到性教育很有必要,也有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性安全、性健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也认识到教师本身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是性教育的首要素养,但同时绝大部分的教师很清楚自己的思想道德、知识和能力素养方面有待提升。因此,探索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策略对于推动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策略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高师院校、在职教师培训、政策的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长期不间断地影响。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进行职前教育,在高师院校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并加大其开设力度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性教育教师群体――“在校师范生”,他们的性教育素养与中小学性教育的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在校师范生的性教育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必须依赖于高师院校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并加大其开设力度。

2.1.1 尽快确立性教育的学科地位 性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教育,它涉及到的性科学知识很多,比如:性生物学、性医学、性心理学、性美学、性伦理学、性法学、性社会学、性教育学等。从发展阶段来看,上述的各类知识已经发展成了独立门类的学科,故性教育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条件也已经成熟。然而,性教育的学科地位一直未得到确立,中小学性教育的发展仍然处于徘徊局面,并受到随意的冲击,直到现在许多学校仍把性教育一概羞羞答答地称之为“青春期教育”或者“健康教育”,这都与性教育的学科地位尚未确立有关。作为独立学科建设,首先必须在大学成立性教育专业,并发展到性教育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学位教育。

2.1.2 相关专业设置性科学课程的专业必修课 也许确立性教育的学科地位,在大学成立专门的专业还需假以时日,但在现有的部分专业中设置性科学课程的专业必修课是行得通的。比如生物专业可设置《性生物学》、《性医学》;心理专业可设置《性心理学》;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可设置《性教育学》、《性社会学》等等。确立了专业必修课,作为在校师范生即未来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性教育素养在大学期间就可以形成并得到提升,尤其是生物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今后是直接从事性教育的专业教师,他们的性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学性教育的发展。

2.1.3 设置性教育相关课程的公共必修课 “性教育”相关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在校师范生的性科学文化素质,传授师范生进行性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促使性科学知识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他们的性教育素养。因此,高等师范院校要尽快建立统一的“性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教学体系,设置公共必修的课程可以是《性教育学》、《性心理学》,也可以是《性社会学》等,并对课程的开设时间、开设内容、学时数、教材和考核做出指导和监督,使高师院校在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达到提高师范生性教育素养的最终目的。

2.1.4 继续设置并加大力度开设师范生的“性教育”辅修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从1995年起将“性健康教育”作为师范生的辅修专业,设置性科学分支学科十几门,本校学生可以通过选修获得性健康教育辅修结业证,2002年开始该校选修学生可获得性健康教育专科毕业证,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为这些学生数量有限,况且毕业后不一定担任中小学教师,这实际上也与性教育的学科地位未确立有关。据悉,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将在2010年9月开设性教育的辅修专业,目的也在于为中小学输送合格的性教育人才,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这应该是性教育事业的福音。

2.1.5 加大力度开设性教育领域有关课程的选修课 性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很庞杂的,它跟有限的学习时数之间必然形成矛盾,这又直接影响了师范生这些未来教师的性教育素养的提高。对于性教育领域有限教学时数内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性教育的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性教育素养。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也从1995年起,将开设了几年的《性生物学》专业选修课扩展成了“性科学概论”素质教育选修课,供全校各院系各专业的学生选修,近年来每学年有近千人选修。其他少数大学,如华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也相继开设了大学生性教育课程,他们为中小学校性教育人才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期待着有更多的高师院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性教育领域的相关选修课。

2.2 加强职后培养,注重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修炼相结合,促进在职教师的性教育素养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职后培养必须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把性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要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和培训体系,注重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修炼相结合,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以提高性教育教师开展性教育工作的水平。

2.2.1 进行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 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是一定的机构对教师在假期进行的有固定的内容和学时数的业务培训形式。进行性教育师资继续教育规范性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性教育素养的一个及时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要设计系统的培训方案。由于在职教师的学习牵涉到工作、家庭及时间的安排,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需要在每一期培训之前,公示培训的时间、内容构成与深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报名参加培训,从而保证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培训之后,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小学教师开展性教育提供咨询和服务,跟踪研究培训效果,从而为后续培训提供经验,这也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②要精心组织培训内容。中小学教师的性教育素养职后培养既包括性科学知识的学习,以促进教师性科学知识结构的完善,也包括性教育能力的培训,以促进教师从事性教育的方法、技巧的掌握与改进,即注重提高教师性科学知识与性教育整合的能力。为此,相关的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意教师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的学习,也要注意性规范、性美学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性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性教育实际问题的探讨相结合,同时培育教师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③还要采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形式。当前教师的业务培训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填鸭式的讲座、内容脱离教学实际、目的功利化等,所以我们的性教育师资培训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培训方式,采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形式,即强调“培”而非“训”,在培训中应该根据在职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的特点,以任务驱动、小组协作学习等模式开展培训,使受训者能够在讨论和辩论中理解性科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性教育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使受训者真正能提高自己的性教育素养。

2.2.2 激励教师进行性教育素养的自我修炼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关键还在于自身主动地加强学习,自觉地进行性教育的实践,不断进行自我修炼。这种自我修炼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必要的激励措施,很多教师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放弃对自己学生的性教育,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老师也会因为缺乏动力,而无法让自己的性教育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政策上激励教师加强学习,自觉开展性教育实践,从而不断提升性教育素养。

为此,笔者认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做这样的尝试:(1)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内容为依据,来考察学校和相关教师实施性教育的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评优评奖挂钩。(2)定期开展性教育课堂教学的教案、课件的评比,开展性教育赛课活动,紧密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3)定期开展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写性教育的经验交流文章和相关的教学论文,并与评职评优挂钩,从而激励教师进行性教育素养的自我修炼,达到提升教师性教育素养的目的。

2.3 建立提升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长效保障机制

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靠一次业务培训或者几次性教育教学活动评比就能解决的,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建立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提升的长效保障机制。

2.3.1 尽快确立“性教育”的实际地位 尽管国家从立法和方针政策上规定中小学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但性教育的实际地位并没有确立,就是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里虽然也明确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性安全和性健康教育的内容,都没有大大方方地提及“性安全教育”、“性健康教育”,都是冠之以“自我保护”、“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名称,如果整个社会能大大方方认同“性教育”、“性健康教育”的名词,大大方方地面对性教育,再颁布一个《中小学性教育指导纲要》,那么,中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就真的有希望了,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就真的有了保障。

2.3.2 建立网上性科学知识学习、性教育工作交流的社区 这需要以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单位牵头,辖区内的各学校全体教师参与,构建一个网上学习社区,在社区内可以相互学习性科学知识,相互交流在性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共同探讨在性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性教育素养。

2.3.3 建立一整套性教育工作交流的监管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一整套中小学性教育的听课评课、论文评比、经验交流、专题研讨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确保各学校的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落到实处,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跨学校的多种形式的专题讨论和课题研究,推动各校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跨区域的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影响。只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才能保证性教育的顺利发展,才能推动中小学教师性教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进鑫,胡珍,等.大学生性教育实效性的总体评价[J].中国性科学,2004,13(6):1-4.

2 彭晓辉.性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27.

3 苏霍姆林斯基.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J].教书育人(上旬.教师新概念),2005,(4):8-10.

4 阮芳赋,彭晓辉.人的性与性的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68.

[收稿日期:2010-09-27]

上一篇:关于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几个热点问题 下一篇:基于Wiki的初中性健康教育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