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泽家的生活记忆

时间:2022-09-07 08:38:41

格泽家的生活记忆

泸沽湖畔的落水村如今已是泸沽湖旅游一个最重要的接待站,因此大多数游客的第一站都是先来到洛水村。而落水村湖边的一条主街几乎成为了所有人一来到落水村后第一个前去光顾的地方,这里临湖而建的摩梭民居保存完好,村子里保持85%以上原住居民居住的状态也自然展露出真正的摩梭风情。而就在这条街上还有几户特别出名的人家,其中有个名叫摩梭风情园的院子就甚是有名,而这里就是经常被当地人介绍为老村长家的格泽家。格泽家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们经历着泸沽湖的一点点变化,与泸沽湖一同成长发展,而有关这个传统摩梭大家庭的生活记忆更该是关于泸沽湖的一场精彩的诉说。

老村长家的摩梭风情园

老村长家在落水村相当有名气,不仅因为老村长曾经任过村长,更重要是因为老村长家的摩梭风情园非常有特色,来泸沽湖的各路名人、要员或是游客都喜欢在这里品尝一顿地道的摩梭人家最丰盛的家宴。为此,我们到达落水村的第一程便也来到了摩风情园,当穿过一条小道从后门进入摩梭风情园时,我并没有想象到这个院子会有那么大,从后院到前院会有一种突然的惊喜。

几幢木楞房错落有致地分布于大院儿的四周,径直走出去便能从院子的正门望到泸沽湖,这种突如其来的亲近,让人会对泸沽湖产生更多一种的遐想。晚风吹佛下,站在摩梭风情园门品的栈道上,静静地听,深深地呼吸,那种打动才是真正沁入心肺的。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但院内飘来的阵阵饭香不仅刺激了我们的味觉,也打断了那时的一点点惆怅思绪。这个时候才想起了来到摩梭风情园的第一大诱惑,那便是享受一顿丰盛地道的摩梭家宴。摩梭的美食颇多,不说样样精致,却道道独特,早就听说过泸沽湖的猪膘肉相当美味,却没想到这样一道菜端上来时确实吓到不少人,虽然据说这已经过改良过后的菜式,原本这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放都因要适应外来者的习惯有所收敛,却没想到仍然是看得让人难于下手,因为实在是看起来太过肥腻。还有摩梭人家自酿的咣当酒,不管怎么说也是白酒,谁说女子还敢来上几杯?但摩梭人的热情是无法阻挡,而且那样的氛围中来了这样的小酌似乎并不和谐。于是这杯一杯的咣当酒下肚,一口口的猪膘肉下肚,原来滋味还真是特别,并非想象的那么可怕,反而倒是勾起了某种想要尽情释放的心绪。

好吃的菜哪才这一道两道呢?在摩梭风情园享用的这顿丰盛家宴中,我们不仅品尝到了猪膘肉,还尝到了摩梭人家自制的香肠腊肉,还有泸沽湖新鲜打上来的小鱼,还有美味的酸菜红豆汤等等。只是这么多好吃的美味中,那看起来相当可怕吃起来却肥而不腻的猪膘肉却勾起我最大的兴趣。据说猪膘肉不仅只是摩梭的特色食品,且含有丰富文化意义,它首先代表着家庭财富,也代表着对老人的尊敬,因为每次葬礼都要赠送猪膘肉给喇嘛、达巴、亲戚朋友。而来客所收到猪膘的大小与数目,就展示出双方之关系、情义以及与主人家对来客之重视程度。而猪膘的制作方法是把宰杀的猪内脏与骨头剔除,把花椒、盐巴等佐料塞入猪内,然后按猪原状缝合,放置在干燥清爽处,一般三五年才食用。煮食时,先用清水泡至发软,切成五寸左右的肉条,煮热后便成为肥而不腻的民族风味猪膘肉。

在老村长家的摩梭风情园内先从一顿美味的家宴开始,慢慢体会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摩梭文化的深厚内涵。

与格泽家的女主人聊天

那样的美味给予了在泸沽湖感悟的美妙开始,而且是让人念念不忘的。于是约了格泽家的女主人,希望能抽点时间与她好好聊天,因为总觉得也许这样一个充满美味的院子里还有更多打动我们的故事,而绝非仅仅只是美味。

晴朗的午后,还在外面劳作的女主人便被介绍我们认识的朋友叫了回来。虽然匆匆忙忙赶了回来,但一见到我们还是分外热情,并邀请我们到祖母屋里坐下。这是我第一次进入到摩梭人家的祖母屋,这是一个充满神秘且神圣的地方。之前对祖母屋的了解只是泛泛的,知道那是摩梭人家中代表一家之长的祖母居住的地方,同时也局限于只是从外面看来的那一道小小的独特的比一般房间要矮小的门。后来才知道,跟女人交谈中才知道祖母屋不仅是家中的老祖母居住的地方,更是摩梭家屋的中心点,是整个家庭饮食、款客、议事、祭祀、敬神的核心部分。而在修建时,必须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如占卜吉日、砍伐木料、奠基仪式、上梁升火礼仪等,统统要请达巴或喇嘛来择日、祈福。而祖母屋的门之所以顶部相当低,门槛却又特别高,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为的是令人不可能大摇大摆横冲直撞,必须低头鞠躬,才能进入祖母屋,充分体现摩梭文化对祖母屋的尊崇。而祖母为内的上方为锅庄和火塘,炎塘上方是冉巴拉,象征火神与土神。而火塘又是摩梭最神圣的地方,代表着家庭、氏族、祖先与宗教。火塘的规律最为严明,譬如不能在别人面前走过、不能跨过火塘、不能背众火塘、不能脱鞋放在火塘前、不能向火塘吐口水、忌用脚登踏火塘上的锅庄、给人盛饭忌只盛一勺;绝对不能说一切与性有关的话。家中老祖母与老舅舅分坐火塘左右上方,其他人按辈份与性别分坐两旁,年长在上方,年幼在下方。除非是尊贵的客人到来且主人主动让位,否则绝对不能坐祖母与舅舅这两个火塘最上位。

与女主人的聊天是从一些对于摩梭文化毫无掌握的我的一些无知问题开始,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无知,所以这种神秘的一一解答才显得更为动人,内心的满足更大。和女主人还聊了很多,只是一直很神秘这么大的一个家中为何不见多少人在,于是更大的好奇又从他们的家庭关系开始展开。

听老祖母讲述她的记忆

这样一个非节日的时候,格泽家的人都在外各自忙碌着,就连老祖母也都在菜园子里。和女主人正聊得开心时,正好有人又来找她去邻居家帮忙。于是,我们的话题开始转向与刚刚从菜园子里回到祖母屋来的老祖母。老祖母长得很慈祥,原本非常担心与老祖母会有些语言上的障碍,却没想到老祖还相当健谈。问起老祖母的年纪,原来已是81岁高龄了,但手持转经筒一直不停转动着的她,看上去确只有60多岁的样子。

与老祖母从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开始说起来,问起家中成员的情况,老祖母说现在在家的人倒是不多了,平时只有7、8口人在家,但整个家庭总共有30多个成员,有的在外工作,有的在外求学等等。原本已经被这样大的家庭所震憾了,但却没想到后来老祖母还讲起说格泽家原本还不止这么些人,过去的格泽家现在实际上已经分成了几家,因为当时家族发展壮大了,老祖母便从原来格泽家所在的落水下村搬到了下村,两家也相邻不远,而每逢节日之时整个大家庭还是会聚到一起来。这样的惊讶也都罢了,与老祖母聊着聊着还得知了原来她的姑妈还是土司家的儿媳,也算是当时比较有地位摩梭母系氏族大家庭。这样的关系,又让我们再次迷糊了,因为不是都说摩梭都是走婚吗?又何来的儿媳之说呢?后来又问起老祖母才知道,其实在格泽家老祖母的父母这一辈因为当时政府强行实行一夫一妻制,所以也都是结婚过日子的。而到了老祖母这一辈,政策的压力依然没有办法从根本消除这种世代传袭下来的母系氏族婚姻体制,所以大家又都开始走婚了。这样的历史原委又让我们多了一重对于当下摩梭人的婚姻形态的认识了。

还问起老祖母家中平时什么时候人最多了,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还猜测会不会是老祖母过生日的时候人最齐了,却没想到这又成了一种无知。老祖母告诉我们摩梭人是不过生日的,因为他们视之为母亲爱苦日。而成年礼便成为摩梭人在世最重要的个人节日。小孩一般在满13岁时就要举行成年礼,而成年礼时,无论在外多远的人都要赶回家来,会在大年初一的一天举行成年礼,男的叫“穿裤礼”女的叫“穿裙礼”。举行这样的仪式之后,也就意味着再也不是小孩子,而是要开始参与整个家族的一些具体事务以及分担相应责任的阶段。虽然现在因为经济的改善,社会的进步发展,13岁大小的孩子不可能分担什么家庭责任,但成年礼这样的仪式却仍是相当神圣的,并且这对于小孩子的成长转变也是巨大的。

和老祖母也像是有好多聊不完的话题一样,聊起家里的哪个孩子她都很欣慰,而存留于老祖母记忆中的格泽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不是我们所能够一一了解的。只是这样的讲述,让我们在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真实的摩梭母系族大家庭一步步走来的印记。如今的格泽家已然与往日不同,摩梭风情园靠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改善着格泽家的生活,但存留于格泽家的却始终是那种安乐与满足的生活状态。

上一篇:杨四龙:传奇的纳西族企业家 下一篇:丽江婚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