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造口术后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07 06:04:50

新生儿肠造口术后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122-01

【摘要】我科从2008年3月~2010年5月对26例肠造瘘术后患儿造瘘口及周围皮肤的护理,大大减轻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Ⅱ期手术作好准备,使患儿家长有勇气面对现实,增强家长的信心,为再次手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生儿 造瘘口 护理

新生儿肠造口术是对先天性肛肠畸形、肠坏死、先天性巨结肠不能Ⅰ期手术者而进行的暂时粪便改流术。是解除肠梗阻、控制肠道炎症、挽救患儿生命的重要手段。由于患儿年龄小、组织娇嫩、各系统发育未成熟、免疫力低下、易感染、不配合[ 1 ]等特点,护理得当可减少发生各种并发症。我科2008年3月~2010年5月共行肠造瘘口术2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8例。先天性闭锁21例,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3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本组1例发生造口肠管脱垂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好转出院,出院时均无发生皮肤感染。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应向患儿父母进行耐心的解释及指导,向他们说明手术的重要性及造瘘口的知识,使他们明白肠造瘘口是暂时的,不是永久性,当造瘘口闭合可恢复正常排便方式,使他们有勇气面对现实。

2.2 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麻醉未醒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予机械通气,给予心电监护。为便于病情及造瘘口的观察及护理,将患儿置于暖箱内或辐射床上。因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因此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接触患儿前后洗手,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创口敷料清洁干燥。加强皮肤护理,不宜沐浴,每天使用加热后的温湿巾抹身,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

2.3 造瘘口护理

2.3.1 造口的观察 术后需密切观察造瘘口的血液循环,正常的肠粘膜是鲜红色、湿润的,若肠粘膜色泽暗紫或变黑是肠管缺血所致,注意肠造口有无回缩、出血及坏死,应及时处理。观察大便形状及量,并观察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糜烂等现象。

2.3.2 人工袋的使用 使用前先安抚患儿,使其保持安静,暴露造口部位。根据造口的大小修剪造瘘袋底盘,造口底盘内圈的裁剪以直径大于造口1~3mm为宜[ 2 ]。清洁及消毒造瘘口及周围皮肤后,将造瘘袋贴于造口位置上,底盘的胶片环需紧贴皮肤,在胶片环与皮肤交接处上方再用3M透明敷料覆盖,更好地防止粪便渗漏。造口袋尾端用夹子夹好。每3-4小时冲洗造口袋一次,冲洗时将造口袋尾端的夹子打开,用20ml注射器抽取温无菌用水或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造口袋至冲洗干净,再用Ⅲ型安尔碘消毒造瘘口,并观察造瘘口情况,排尽袋内空气后将袋尾端用夹子夹紧。把患儿置于患侧卧位,利于粪便流出。操作时动作轻柔,注意保暖,若造口袋出现松脱、渗漏等现象,应及时更换。

2.4 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粪便的刺激及造口袋的反复粘贴,很容易使新生儿的皮肤出现潮红、湿疹、糜烂,应及时清洗造口袋内的粪便,动作应轻柔,选用合适的造口袋,并按造瘘口的大小修剪造口袋的底盘,避免频繁更换造口袋引起皮肤损伤。可在造口周围预防性涂上氧化锌软膏,造口擦拭应选用无菌棉球,皮肤干燥可涂皮炎平霜,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制剂。

2.5 健康指导 Ⅱ期关闭瘘口一般选择在术后3-6个月左右[ 3 ]。出院时我们应在肠造瘘口、造口袋管理、皮肤护理等方面向家长提供书面的、口头的教育,指导家长亲自操作,直至动作熟练。嘱其清洗造口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造口肠粘膜致出血。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如有不适,应随时就诊。3-6个月后回院行Ⅱ期手术。在新生儿造口术围手术期对家长的教育,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Ⅱ期手术的成功率,对其生长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 1 ]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3.

[ 2 ] 徐洪莲,王汉涛.造口周围粪性皮肤炎的治疗[ 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12 (1):14-15.

[ 3 ] 梁郑斌.小儿肠造瘘术后主要并发症防治[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5):519.

上一篇: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 下一篇:78例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