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加强金融稳定文化建设

时间:2022-09-07 05:09:21

试论如何加强金融稳定文化建设

摘要:如何充分发挥维护金融稳定职能,推进金融稳定工作开展,是目前央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现实挑战。本文从如何加强金融稳定文化建设,夯实金融稳定工作思想基础的角度出发,对进一步推进金融稳定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金融稳定;文化建设;风险意识;生态环境

一、加强金融稳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维护金融稳定对于提升金融企业市场竞争力、改进和完善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想积极有效地推进金融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首先要在整个银行业甚至全社会构建好金融稳定工作的思想基础。因此,积极推进金融稳定文化建设,从精神层面、文化层面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金融稳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用先进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取向引领金融稳定工作,对于有效引导金融业增强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提升行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构建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构建“七大文化”,奠定金融稳定思想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经营观,推进金融稳定合规文化建设

金融企业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加强风险管理、合规经营则是金融企业稳定的核心。因此,推行“严格谨慎、内控优先、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是建设金融稳定文化的基础。

1 切实提高合规经营意识。一是高管层要确定合规的经营基调,树立风险为本的合规管理理念,加强合规风险识别和管理,建立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在内的全面、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掌握现代合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加强对全员合规风险岗位培训,形成人人合规、全程合规的文化。二是每个员工要切实提高合规操作和风险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各项内控制度和操作标准,将每项内控规章制度内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规范。

2 努力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一是要进一步梳理内控管理中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结合实际改进、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明确内控岗位和部门职责,健全内控程序,着力营造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按章操作的管理环境。二是进一步完善稽核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稽核部门在合规风险管理中的持续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加强对内控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的不定期检查力度,有效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道防线,通过全方位的排查和监督,消除管理和监控的死角。三是充分体现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认定与追究,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违反职业操守和可疑行为,充分调动职工主动合规和与违规行为做斗争的积极性。

3 积极完善法人治理和决策机制。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界定股东大会、董(理)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划分,强化董事会风险政策的制订和持续监控职能,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的合规管理职责,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协调运作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证券、保险等分支机构要进一步加强高管层的执行力,健全经营决策和制约监督机制,提高全面监督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4 全面强化合规经营管理。一是加强资本合规管理。积极引入先进的经济资本理念,加大资本管理力度,确保资本金真实、规范,提足各项拨备,缴足存款准备金,大力发展低风险、低资本占用业务。二是加强信贷合规管理。健全以国家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信贷制度、信贷政策为核心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贷款审批、“三查”制度以及授权、授信管理,严格执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剥离的合规性。三是加强基础合规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员控制和管理,根据每个员工的道德品德、思想动态和业务能力分配岗位,认真坚持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严格按照会计结算、存款及柜台业务、财务及费用管理等各项制度和操作规则执行,杜绝人为的操作风险。四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合规管理。各项业务经营活动要严格按照《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合同法》、《票据法》、《担保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法规执行,任何经营活动都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二)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推进金融稳定发展文化

促进社会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根本目标。因此,推进“提高站位、立足长远、加强合作、协调发展”的发展文化对金融稳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 树立“大局意识”,促进金融业长期、稳健发展。一是积极贯彻国家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目标和宏观调控要求,逐个项目做好现金流量分析和动态管理,科学把握信贷投放力度和节奏,积极优化信贷结构。二是建立宏观经济研究分析队伍,加强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密切关注、及时分析判断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充分领会国家的宏观调控意图,紧密结合调控意图和经济形势变化,全面审查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整风险偏好,优化业务结构,追求资本约束下的规范、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协调发展。

2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一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及当地产业特点,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发展战略,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调整信贷投入重点,加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支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找准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在观念上、理念上把握好政策方向,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加强对区域经济的分析研究,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制订经营发展战略的适应性、针对性和规避风险能力。

3 确立“改革促发展”的经营思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是要积极配合、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增强内部改革的联动性,确保新体制、新机制有效运行。工行、中行、建行分支机构要加强上下联动,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的考核管理,农行在改革启动和推进过程中,要积极配合上级行和有关部门做好不良资产尽职调查及处置等工作,打好股改基础;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建设,促进转换机制,增强支农服务与功能,确保改革目标真正实现;邢台市商业银行要以批准筹建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壮大资金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建设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农发行和邮政储蓄机构在积极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强化内控监督,积极稳妥推进业务转型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二是要加强对自身经营状况、不良资产变化、公司治理、内部

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的监测,注意分析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密切关注职工情绪以及社会反应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加强风险防范。

4 树立“协作发展”理念,构建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一是金融企业要树立“协作发展”的理念,正确把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加强金融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氛围。二是积极建立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经济形势分析会、座谈会、银企交流对接会等契机,加强与金融企业之间以及银企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沟通协调,增强银银、银企信息共享。

(三)树立责任为本的价值理念,推进金融稳定责任文化

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是金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核心。因此,要积极培育“爱岗敬业、强化责任、各尽其责”的金融稳定责任文化。

1 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意识。金融企业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邢台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在业务开展、业绩考核和风险内部评估等方面逐步体现社会责任的原则要求,增强对国家负责、对本单位经营发展负责、对金融消费者负责、对员工负责的精神。业务经营既要有利于自身业务发展,又要产生社会效益,使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均衡状态。

2 着力构筑“各尽其责”的管理环境。一是要把增强企业和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各种评先创优活动,大力提倡敬业精神,充分激发员工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营造“尽责为荣、失职为耻”的浓厚氛围。二是紧密结合业务流程和工作实际,完善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岗位职责,明确岗位分工,细化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问责问效制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业务操作的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

3 切实推动廉政建设。金融企业要将廉政建设和责任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从根本上防范道德风险。

4 积极履行反洗钱职责。一是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履行反洗钱义务,建立健全反洗钱机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的保存制度等,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打击洗钱行动。二是在经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可疑情况,认真执行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的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报告反馈。三是积极开展反洗钱培训和宣传,动员、整合全社会的有效力量,严厉打击洗钱行为。

(四)树立积极严谨的创新观念,推进金融稳定创新文化

创新是金融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根本出路,是金融业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因此,要大力倡导“积极鼓励、审慎推动、态度严谨、融合创新”的金融稳定创新文化。

1 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金融企业要积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加强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推进机制,充分激发每位员工创新的潜能和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形成既有个性自由、又有团队协作,鼓励创新尝试、宽容创新挫折的组织氛围,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创意充分涌流的环境。

2 树立风险可控的创新理念。金融企业要正确处理好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的关系,既不能以防范风险为由抑制金融创新,也不能为创新而忽视风险防范;既要鼓励创新、勇于创新,又要以严谨的态度,加强风险管理。要坚持风险可控原则,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稳健开展产品创新活动。同时,要对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加强预测和监控,根据风险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建立分层次危机处理机制,防范突发性和系统性风险。

3 推动积极严谨的创新文化。打造创新文化,就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工作。创新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举全行之力,有重点、有目标地突破和超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客户需求作为业务创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体系。同时,创新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对一些目前还不具备发展条件、投机性和虚拟性强的金融产品创新,应认真研究、严格控制和审慎发展。

(五)强化风险防范观念,推进金融稳定管理文化

加强金融稳定管理是维护金融稳定、引导金融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大力推进“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快速反应、重在防范”的金融稳定管理文化。

1 加强监测,提高风险防范的针对性。金融企业要积极培养专业的经济分析人才,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业务经营及风险状况的监测和动态分析,深入剖析经济发展变化、经济增长质量以及经济结构对金融及自身经营的影响,及时针对发现的问题、风险苗头隐患,研究部署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针对性。

2 密切配合,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动性。金融企业要全力配合、支持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积极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资料以及各种信息。要积极配合金融稳定领域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对经营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及相关事项,及时向当地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反馈,增强金融稳定管理部门对金融风险监测、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快速反应,提高风险防范的时效性。金融企业要站在维护金融稳定的高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报告制度。要将快速反应报告制度视为自觉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规范,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状况、突发性金融风险和重大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分别向当地人民银行、监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迅速反馈报告。使决策部门在充分获得信息的基础上,在最快时间内做出风险处置决策,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等级,减小风险覆盖面,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

4 整体联动,提高风险处置的可控性。金融企业要结合实际,在各级分支机构建立、完善应对不同类型、范围和程度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对突发性事件处置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增强金融风险处置、预警的敏感性。及时组织全系统对突发性事件和金融风险处置预案演练,在经营过程中发生挤兑风险或突发性重大金融风险时,能及时启动应急机制。

(六)强化人本管理理念,推进金融稳定教育文化

增强对金融系统全员的教育引导,强化整体合力,在整个金融业构建“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金融稳定教育文化。

1 加强思想教育,夯实全员思想道德基础。一是抓好全员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增强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巩固全员思想道德基础。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社会职业道德观念,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工作中遇

到的思想问题,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谈心、帮促活动,引导员工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构筑金融稳定的思想基础。

2 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员工安全操作意识。一是积极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加强典型案例剖析,增强警示教育和效果,让广大员工充分引以为戒,切实提高安全操作意识,二是加强对风险岗位的安全培训和操作演练,使员工进一步明确自己岗位职责的严肃性,熟悉岗位操作的程序、步骤和具体要求,减少工作失误和人为操作风险。

3 加强风险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一是金融企业要加强对社会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积极开展针对投资者的各类风险投资讲座、培训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促进社会投资的理性增长。二是积极加强非法集资的宣传教育,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非法集资的内容、性质、危害以及典型案例等,增强公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的自觉性。

(七)强化信用观念,推进金融稳定生态文化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大力推进“协调配合、宣扬诚信、推祟和谐”的金融稳定生态文化。

1 大力宣扬诚信文化。一是加强社会诚信宣传。金融企业要加大对诚信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诚实、守信、守法的观念,推动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二是加强金融诚信塑造。金融企业要注重自身的诚信形象,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客户对自身的信任,实现金融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有机融合。

2 努力完善激励奖惩机制。金融企业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实际状况,合理、及时调整内部评级标准,加大对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和信用度高的企业授信规模。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依法加大对不讲信用、破坏信用行为的惩戒力度,实行“黑名单”制度,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加大制裁通报力度,杜绝失信行为。

3 积极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一是积极整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合理需求,统筹协调投资者关系、劳动关系、客户关系、商业合作关系和公共关系,实现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和投资者、凝聚人才、关爱员工的和谐一致,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二是积极加强沟通反馈,对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向金融稳定协调领导小组以及有关部门反馈汇报,积极争取、配合有关部门对问题的协调解决;三是积极配合、协助司法部门加大案件执行力度,配合、协助有关执法部门案件调查、资金冻结、扣划等,促进经济金融环境优化。

上一篇:货币政策在朔州市的传导效应 下一篇:结构性票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