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修辞的功用

时间:2022-09-07 04:15:11

摘要:文章通过对黄廖本和邢福义《现代汉语》及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关于修辞的论述加以比较、分析,对修辞的功用进行深入探讨,为修辞在社会交际中发挥最大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修辞;作用;社会功能

一、传统修辞定义比较

修辞,因为侧重点不同,专家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黄伯荣、廖旭东所主编的《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四版)认为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学著作。但作为一个概说性质的教材,黄廖本必定将一大部分用于

现代汉语的重头戏:语法。修辞学作为一个学科,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只将其分为“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在布局上也偏重辞格部分,修辞学的自身建构不尽如人意,并不能让读者一窥修辞学的全貌。与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2010年10月出版)相比,还是比较重视修辞学的,因为在邢本的教材中,修辞并没有单章论述,只是将它归入现代汉语的语用部分,只在第二节的话语表达中出现,仅“从语句的选择,辞格的运用,语篇的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与黄廖本相比略显单薄。与前两本著述相反,作为一部专门的修辞学论著,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不仅对修辞下了一个相对严格的定义“就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适切的一种努力”提出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一说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使读者对修辞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

二、修辞功用探微

《修辞学发凡》侧重的是修辞本身,系统比较完备,看似无可挑剔。但是笔者认为,与黄廖本,和邢本《现代汉语》一样,对修辞的功用并没有详细的论证,在举例时往往以文学作品为例,有些单薄,与现实联系不够密切。因此,笔者力图对修辞的作用进行深入的探析,充分挖掘修辞的功用。

(一)语言的表现需要借助修辞的媒介

作为现代汉语的组成成分,修辞对语言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在词汇方面,通过修辞可以产生一些新词,如“切糕党”代指那些卖切糕的商贩。用借代方法产生的新词还有范跑跑”,“郭跳跳”“楼脆脆”“CNN”等。运用仿拟产生的新词有“杯具”等,源于易中天的“悲剧”,这个词的产生正是语音仿拟的结果。在语法方面,修辞的贡献也功不可没,如流行的“甄体”“元芳体”虽然不能算是一种语法,但是通过仿拟可以产生无数变体,相信长时间的使用也许会对当今语法有所影响。同样“XX,你妈喊你……”“被……”都是通过对某些网络流行语的仿拟而产生的。另外,现在在语法界达成普遍共识的“副词+名词”及名词作动词现现象,范晓认为也源于修辞,如“很中国”“很东方”“科员了一辈子”等是“词变”的结果。

(二)文学的魅力展现需要通过修辞传达修辞对文学的作用也居功至伟,如果文章或诗词里面不用诗词,就必定会显得平俗乏味。这方面已有很多人进行了论述,而且上面也提到过三本书的例子,大部分都都以文学作例子。这里就不再多述,仅举几个宋词中的例子加以说明。如同样是写“愁”。辛弃疾的“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运用了反复。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运用了复叠,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比喻。虽然修辞不同,可对于情感的表达都起了促进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修辞对文学的贡献不言自明,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社会功能的参与需要修辞予以辅助

修辞还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如在外交,讽刺社会现实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外交方面,很多外交辞令都闪烁着修辞的光芒,运用修辞中的比喻,尤其是暗喻,双关,设问等方式,既可以回应提问者的不怀好意,又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在国际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修辞为越来越多的外交家所青睐。最著名的还是的回答“用竹竿子捅下来”意在言外,不失为这方

面的典范。在讽刺时政方面,由通过修辞而产生的网络流行词,在讽刺一些有令人不耻的事件中始终发挥着先锋作用。如杭州飙车案中网民对警方的“车速七十码”的鉴定创造的“欺实马”,以及来自艳照门事件街头采访的“打酱油”等等。这与古代作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指出的是,它们也并非完全“异曲”因为无论是网络新词还是古代的讽刺诗歌,都无不例外的使用了一种工具―――修辞。古代有个专业的说法叫作“讽谏”可见从古至今,修辞都对时政的反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修辞的功用如此巨大,我们不能仅仅将修辞学归入“边缘学科”,如陈望道说的“修辞学是介乎语言学与文学之间的一门学科”是“对语言的评议”,而应更多关注修辞与社会的关系,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看待修辞的作用,不能仅从辞格与文学的关系入手进行“贴标签”,应把它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修辞的本质在于语言的运用”。因此,应将修辞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将研究成果运用的实践中,才能使修辞学永葆生机,才能促使其有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王慎如.态势语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枣庄师专学报,1988,

上一篇:着眼课效,激发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下一篇:近年上海市小学生足球联赛概况